凸显生物学科优势,实现植物标本科普

2022-03-01 23:00狄旭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

狄旭

摘要:植物标本是对不同植物的有利保存,是识别不同植物的有力保障,它以储藏永久、丰富、作用效果直观为特点,承载着不同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收藏价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植物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保证生物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文就植物标本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植物标本;初中生物;学科优势

传统生物教学,教师多是以纯理论的形式展开知识的讲授,教学课堂不仅内容抽象且枯燥乏味,学生很难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及生物结构。而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投入较多的精力,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同时,初中生物知识涉及的多为现实中存在的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尤其是植物部分的教学。对此,教师可将生活中的植物制作成标本,使之成为沟通生物教材内容与学生思维的有效桥梁,让学生通过对标本的制作、观察等活动更好地认知生物,凸显生物学科优势,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相关内容,实现植物标本的科普。

1   借助植物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植物知识部分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植物组织、器官的认知和了解,内容枯燥、知识点零散,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当教师直接以口述的方式为学生介绍这些内容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被调动起来。而植物标本可以将植物的组织、器官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蕴含大量的生物信息元素,带给学生趣味性的体验。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结合生物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巧妙利用植物各种不同构造的标本,引导学生对植物的组成和构造展开学习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知识的兴趣,深化学生对植物不同层次结构的认知,实现植物标本的有效利用。

例如:在教学初中生物“植物的根系”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根的功能,教师可将提前制作的根系标本(小草的根、灌木的根等)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清楚地观察根的形态、大小,尝试自己找出根的特点。学生对这些根系标本认真观察、叽叽喳喳地讨论:“不同植物的根是不相同的,灌木的根中间有一根很明显的粗根,而小草却没有。”在学生从外观上对植物的根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主根、侧根以及根的分类等概念。学生很快发现了不同根系的特点。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明显主根的为直根系,其侧根是从主根上生长出来的,具有明显的主次之分,而须根系是由许多不定根组成。

案例中,如果教师采用直接讲授的形式,学生很难在大脑中想象出根的不同形态,不能对植物的根系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而运用标本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生物标本教学的优势。

2    创设制作标本情境,强化主体地位

教育情境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与情境融为一体中,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感知。而植物标本是一个地区生物历史信息的承载体,是辨识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参考,是学生认知和掌握植物种类及植物内部结构的主要途径。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对知识的学习也仅限于生物教材,不利于主体地位的彰显。基于此,教师应该从教材内容着手,结合当地生活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植物,制作标本,使学生获得更多课本之外的信息和素材,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初中生物“植物的多样性”时,教师可将学生带到校园旁边的小山上,让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知识,采集各种不同的植物。学生展开分组活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采集任务:有的同学负责标本植物的采挖,有的同学负责将采挖的植物整理进标本夹,还有的同学对这些植物做好专门的采摘记录(包括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气味、花的颜色、果实的形状等)。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植物,了解了与这些植物相关的知识。最后回到学校,集众人智慧,将这些采集的植物制作成标本,同时对照标本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认知,促进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中,教师利用身边的环境组织学生展开了标本采集和制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活动,在活动中真切地体会了知识,能够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机会,提升了课堂效率。

3   运用植物标本,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展开理论教学,使得学生虽然掌握了教材内容,但真的看见实物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缺少实践探究的过程。但很多时候,如果让学生真的走进自然去感知生物的奥妙,也是多数学校做不到的。基于此种原因,教师可将植物标本引入生物教学课堂,让学生真切地观察植物,学会研究植物,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初中生物“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一般会采用实验观察法、实物对比法等展开教学活动,但受到学校资源的限制,很多学校都无法为学生提供教学实物,而这时,我们就可以用植物标本来代替实物观察,让学生边观察边阅读教材,尝试自己总结出藻类植物的特征有哪些。学生观察后发现 :藻类植物一般比较微小,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为绿色。教师再适时点拨:藻类植物主要生活在水中,我们经常看到鱼缸内壁上的绿色膜就是藻类植物构成的,它可以为水中的动物提供氧气……学生一边听教师的讲解,一边观察标本,一边思考:藻类为什么是绿色的呢?水中的藻类是不是越多越好?从而展开探究。

可见,教师利用藻类标本展开教学,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真实看到藻类的形状颜色,引发学生的思考意识,提出心中的疑问,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4   利用植物标本,丰富学生感性认知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略对学生感性认知意识的培养,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观念,融入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初中生物是动物和植物的世界,教师可借助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抑或是标本展示,增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例如:在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一些对生物标本感兴趣的同学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周边环境展开调查,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勘探,对周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植物进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引导,使学生掌握辨认植物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等,并让学生对采集的植物进行分类描述,使学生对植物的了解更为详尽,如此一来,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植物特性的了解,使学生学会如何对植物进行辨认,通过描述过程,还促进了学生感性认知能力的提升,学会了学习生物知识的方法。

教师通过学生自主采集、描述、制作植物标本,强化了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认知,促进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为以后的生物知识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5   应用植物标本,有效完成教育翻转

在以往的生物课堂上,都是教师直接为学生讲述生物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索和分析,以至于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被抹杀,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生物课程的魅力。而将植物标本引入生物课堂后,教师可以借此机会,与学生进行身份的转换,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借由植物标本,讲述自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在学生阐述完毕后,教师再为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健全生物知识体系,从而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初中生物“地面上的植物”中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标本的收集和制作,促进课堂的翻转。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先为学生布置“自主收集素材,完成对地面上植物的观察和分类”的任务,让学生在课下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自主对地面上的植物进行观察,找到地面上不同植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此外,学生在收集地面上植物的同时,也要按照科学的方式,将植物做成标本,便于之后的课堂学习。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上的“教师”,向他人介绍自己收集和观察地面上植物的过程,并结合自己制作的植物标本,讲述自己的发现,明确地指出不同地面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以及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自学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真正地帮助学生认识本节课内容,全面掌握调查地面上植物种类的方法,认识地面上植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教师为学生设定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植物标本的制作,以及生物知识的解读,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翻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发展学生的生物素养。

6   示范制作方法,强化学生生物素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将植物标本引入生物课堂时,教师不能只依靠植物标本指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还要为学生示范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完成植物标本的制作。但是,在进行植物标本的制作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有限,积累的生物知识量也有限,对此,为了加快学生制作植物标本的进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搭建合作互助的小组,让学生共同完成植物标本的制作。

比如,在实际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标本制作前,教师先为学生示范如下制作方法:进行标本的采集,尽可能地选择有根、茎、花、果的植物,便于对植物的种类进行精准的鉴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即正常、健康、健壮的植物;将采集到的标本放置在采集箱中,如果植物本身较为柔软,则垫上草纸,将其压在标本夹中;为做好的标本标注标签,写上植物的种类、采集地点、制作日期和人员等。随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自主制作标本的任务,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生的生物素养发展水平等,为学生分组,让学生与同伴一起完成植物标本的制作。教师先为学生示范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再为学生组建小组,能够在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之余,让学生集中力量共同进行植物标本的制作,从而加快制作植物标本的进度,有效提升生物素养。

7    使用电子标本,打破常规教学模式

在生物课堂上为学生介绍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植物知识时,教师会将标本呈现给学生,期望学生基于对实物标本的观察,增强对植物知识的认识。但是,学校的资源有限,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物标本,引导学生一一进行观察。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现代教育资源开始走进生物课堂,在指导学生参观植物标本时,教師便可以发挥信息化教育模式的优势,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引入电子标本,并将电子标本制作成课件,以便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基于直观视角,加深对植物知识的印象。

8    巧借植物标本,完善课后评价环节

教育评价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和回顾的环节,在之前的生物课堂上,都是教师单方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完成自我反思和改进的活动,较少让学生成为评价中的主体,而学生自己制作的植物标本,不仅能体现学生学习植物知识的效果,也能彰显学生的生物实践操作能力发展水平。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改良课后评价环节,以便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植物标本,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反思与回顾,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比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透过展示平台的创建,改良以往的评价形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种子的结构时,教师会组织学生展开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根据实物进行观察,并让学生进行拍照,形成电子标本。在课后,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标本,并让学生围绕自己拍摄的图片,介绍种子的各个结构,完成对种子特征的复述。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之间展开互评活动,让学生从同伴的角度出发,认识到自己制作的电子标本是否规范,介绍的种子结构是否正确等,以便结合同伴的意见进行反思。之后,教师再从专业角度出发,对学生制作的电子标本,以及标注的种子结构名称进行点评,使学生在改进中健全植物知识体系,提高学习种子结构等知识的质量。

教师对传统评价方式进行改良,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再引导学生基于自己制作的标本进行反思和改进,能够让学生从评价环节入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效健全植物知识框架。

9   结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植物标本,强化学生对植物学内容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凸显生物学科的优势,实现植物标本的科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晓燕.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8(05):61.

[2]赵文明.浅谈原生态植物标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20):294.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
浅议如何应用初中生物课后练习题提高课堂效率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