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022-03-02 07:48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广平镇中心小学张胜男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教师应德育小学生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广平镇中心小学 张胜男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关注知识和提升学生素养,还需要将教书和育人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等,培养其优秀品质和良好性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拓宽课堂资源,丰富德育教学手段

德育不仅是学校专职人员应承担的任务,还是每个教师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和广阔平台。小学语文教材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古诗词、人物故事等,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都可以成为德育的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无形中扩充了课堂内容,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和经验,在精神层面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德育教学与语文教学充分结合,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二)有利于发挥德育作用,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德育的基础环节和关键环节,应贯穿每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学普遍认识到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等大环境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难以得到落实。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德育的渗透,避免出现空洞的德育说教和乏味的理论灌输,而是将德育与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教学中感受德育的力量,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工作开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德育的内容,这些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情感,这些也是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等的积极作用对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客观上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更好地实现教育的总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一)分析教材内容,挖掘德育资源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抓住课堂,立足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深度分析和理解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可以从文本本身出发,也可以从写作背景入手,还可以从作者本身着眼,将语文教学与德育充分融合,找到语文教学中可以融入的德育资源。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讲述了很多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与升华,为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教师可借此培养小学生某些优秀的品质。《盘古开天辟地》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和自然斗争的献身精神,这一精神主要体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在教学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盘古的故事,尤其是一些重点词,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又如,《普罗米修斯》一文展示了主人公为了造福人类,敢于与宇宙斗争的勇敢与坚韧。文本中“怒发冲冠”“勃然大怒”等成语生动地呈现了故事的发展,学生一方面享受到故事的趣味,另一方面感受到主人公勇敢的精神。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文本的剖析,挖掘文字背后的精神,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这些精神。

(二)开展情境教学,注重情感熏陶

情境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式,可以拉近学生与文字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真实地获得情感体验。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具体形象思维比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快,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感官体验。例如,《秋晚的江上》是一篇非常美的现代诗,描绘了一幅秋天落日的景色。这样的景色仅靠语言很难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展现秋晚美丽的自然风光,进行真情实意的讲解,使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同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朗读的积极作用。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将文字的情感表露出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其中的德育思想。例如,《麻雀》一文中有一些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将这些句子的抑扬顿挫读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总之,语文教学应注重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受德育的力量。

(三)加强写作训练,融入德育内容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是一个学生内心想法的外在表现。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写作训练中融入德育,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小学生可以先从写日记和看图写话入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生活中有趣事记录下来,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要求学生每周进行一次总结,不限制题材,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选取具有意义的图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应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减少思维的束缚,注重真实情感的表达。同时,教师可以减少固定题目的作文写作,设定主题,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例如,在进行“梦想”主题写作时,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有的孩子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世界霸主。这与他日常的行为习惯相似,经常以武力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多关注该学生的生活,及时对其进行干预,纠正其不良行为。

(四)注重字词学习,融合德育

字词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任务,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学生在进行字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一边识字一边接受道德教育。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无论是文字的构造还是文字的内涵,都包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资源。例如,“侮”字是形声字,字从人,“人”与“每”结合起来,就是“蒙人”的意思,延伸为对人轻慢,不尊重。在古代,是对奴婢的一种贱称。“侮”字一般组词“侮辱”,在古代是一种刑法罪名,指的是贬低、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在讲述这一字词时,教师应适时地告诉学生,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其实也是尊重自己。

(五)联系现实生活,开展德育实践

大语文观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共识,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和自然。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与提炼。对小学生而言,实践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是开阔视野的主要途径。一线教师应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组织适量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常见的语文课外活动有参观烈士陵园,培养爱国情感;走进敬老院,培养关爱品质;参观博物馆,感受历史的魅力等。在倡导国学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资源丰富了很多。结合这一要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诗歌朗诵等比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精神。例如,在学完《风筝》一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一场以“爱”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美术展、摄影展、作文展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教材中的精神进行转化重新展示。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对小学生而言,教师不仅教授知识,还传授人生道理,即德育。小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很强,会以教师为榜样,甚至学习其一言一行。这就提醒一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应注重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用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用心耕耘,细心栽培,撒下德育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收获更加美丽的花朵。

三、结语

德育是小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受环境的影响很大,语文教师应贯彻落实德育的方针,正确处理德育与知识教育之间的关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明天指明道路。

猜你喜欢
教师应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我是小学生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