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022-03-02 07:48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复圣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文言文语文文化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复圣中学 郭 爽

初中文言文之所以称为语文教学的“重灾区”,是因为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应试教育的大环境等。这都需要语文教师在反复实践和反思中分析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不断学习和总结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找到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性

文言文历经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历久弥新,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时间的考验仍然熠熠生辉。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载体。初中生作为华夏子孙,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文言文阅读学习可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自身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托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篇幅多,占课文总篇幅的比重大,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文质兼美的佳作。初中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可塑性较强。语文教师将古代贤者先进的思想和智慧通过文言文教学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感染,在耳濡目染中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汲取智慧的养料,形成政治高尚的道德品行,开启一段文化之旅。

语文教师优化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从文言文学习中积累大量的诗词歌赋,掌握精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灵活运用文言文中变化多端的写作手法,从而积累更多的诗词文化,融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作文写作。

二、影响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及现状

(一)文言文教学思路有待拓展

语文新课标中要求7~9年级学段的学生“朗诵古代诗词,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带学生逐字逐句地串讲文言文的文本知识。学生作为被动学习者规规矩矩地记录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要点,虽然耗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初中生对文言文的认同度依然不高,教师对现在的教学现状找到不到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教学方法亟待突破。学生在语言知识训练中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忽略对文言文教学规律的教学,忽视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将脱离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影响教学实效。

(二)重字词串讲,轻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制作精美的演示文稿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丰富文言文教学的形式,增加文言文教学的吸引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件制作的内容依然是换汤不换药,语文教师通过PPT的方式带学生逐字逐句翻译文言文。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内容,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词语,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但是,学生参与单一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学生通过文言文工具书对难懂、难认的文言文进行翻译,会逐渐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重语法词句,轻学习规律

语文教师在文言文字词基础教学中,通常会硬性要求学生背诵相关词语的用法、意义,这也许是应付考试的学习捷径,但并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文言文本身的学习规律。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语言环境研究有待深入。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文言文中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学生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尝试理解、积累、运用词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实现语文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人文素养培养的缺失

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多地进行文言文翻译的教学,对字词句进行反复精讲。古代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文言文中人文素养的挖掘必不可少。文言文凝聚着古人思想精华、智慧结晶、情感态度等,这也是文言文的文学艺术魅力所在。在网络文化视野下,现代文化冲击着传统文化,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任不能丢弃。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还要挖掘作者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人生境遇,带学生多角度地感知作者的心境,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内容,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向心力,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理解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

三、优化文言文教学,提升教学效益

(一)设计导学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文言文教学思想多元丰富,可供语文教师实施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导学案教学法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语文教师基于学生学情实际设计充满层次性的导学案。初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表现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学习积极性不一等。语文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的部分、合作交流的部分、拓展提高的部分,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完成第一部分的任务,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背景知识、作者相关简介、基础字词知识等。合作交流的部分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主要解决重点词句的理解问题,初步感知文言文谋篇布局结构,总结文言文语法习惯。在拓展提高部分则要求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整体感知文言文内容后进行拓展阅读,在比较中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二)培养兴趣,摸索文言文学习规律

中学生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本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对掌握的虚词、实词等基本用法进行验证,把课堂所学的文言文句式使用规律运用到阅读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文言文作品。很多明清时期的作品非常有趣,如果学生反复朗诵阅读就会从中发现极大的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文言文的学习规律。语文教师为学生精心整理阅读书单,并配上有趣的讲解,有些学生选择阅读比较离奇怪异的《聊斋志异》,有些学生选择郦道元的《三峡》,有些学生选择较为简单《世说新语》,还有一些学生则选择趣味十足的《子不语》。语文教师在学生解决基础阅读内容后,跟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完成文言文词语积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文言文是文化素养的体现,有着厚重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感召力,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文言文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凸显人文素养教育。教师在文言文《孙权劝学》一课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就孙权为什么劝学,怎么劝学,劝学的结果怎么样,展开问题探究,揣摩人物的心态、语气、心理,语文教师在恰当引导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语文教师引入《伤仲永》的文言文,让学生结合《孙权劝学》进行对比。一个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另一个是后天不学,毫无所成。学生在诵读活动中感受语言文字的规律,总结出《孙权劝学》是以对话为主,言简义丰,而《伤仲永》则是叙议结合,借事说理。语文教师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课堂表演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活动中加深学习印象,扩大知识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带学生深入挖掘文言文所传达的文化、情趣、志向等内容,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四、结语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言文的语言表达魅力,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另外,语文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导学下,逐渐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总结和整理文言文学习规律,积少成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进而掌握正确辨析文言文词句的方法,勤学、乐学、会学,水到渠成提升学习效益。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会背与会默写
谁远谁近?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