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现路径

2022-03-02 07:48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边秀辉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德育课文语文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 边秀辉

教师的责任既包含了教书还包含育人,这两者并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这样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得到发展。然而,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德育与智育的融合度并不高,部分教师仍然以提升学生语文成绩与学习水平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德育。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实现德育缺乏经验。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首先,这是顺应改革趋势、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承担着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修养的责任,旨在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且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职责,而是每个教师都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顺应改革趋势、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这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小学生心智不成熟,而当前社会发展迅速,风气浮躁,有很多不良思潮,如拜金主义、及时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这些很容易侵蚀小学生的思想,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人文元素,在学生价值观培养方面有积极作用,如底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有较强的可执行性,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最后,这能显著提升语文教学实效性。在小学生看来,语文知识比较枯燥、无趣,尤其当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讲解—接受”式教学法,让语文教学更显乏味、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排斥、抵触学习等负面心理。而德育的渗透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等优良品质。在这些优良品质的作用下,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投入学习,从而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措施

(一)挖掘课本中的德育资源,无痕式渗透德育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诸多专家、学者通过讨论、比较等方式精挑细选出来的,文笔优美、内涵深厚,其中有描述劳动人民勤劳的课文,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有称颂父爱、母爱的课文,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这些都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课文中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感受到生活与大自然的美好,在这个基础上崇尚生活中的美和真等,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契机。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课本中的德育资源,无痕式渗透德育。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讲述的是圆明园被毁灭的真相以及被毁之前的辉煌,这篇课文从表面上看只是一篇简单的事理说明文,实际上,它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一方面,在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篇幅中,文字所展现出来的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将这些资源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圆明园被毁与它昔日辉煌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实际上,这也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对比写作手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知道只有祖国强大了才不会被列强欺负,落后就要挨打,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伟大抱负。

(二)有目标地创新教学手段,融德育于教学活动中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讲解—接受”式教学法,学生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学习态度消极,虽然暂时记住了知识,但是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而且这让很多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不良习惯,缺乏独立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立德树人理念背景下,教师要坚持智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有目标地创新教学手段,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例如,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法。顾名思义,颠倒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将传统教学中“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形式和结构转变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高效听课,还能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题临安邸》《已亥杂诗》等古诗词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导学案,还可以提供相应的视频资源,然后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和视频等资源自主学习,如查阅作者的生平经历、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古诗词中各个意象的含义、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并且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接着,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活动,针对他们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等予以解决与巩固。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探究活动中,不但保证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意识等优良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小学生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生活中独享父母和祖辈的宠爱,所以一些学生存在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缺乏合作精神、分享意识等优良品质。在立德树人理念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手段的方式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如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去完成一项任务,这不仅可以拓宽其学习深度和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集体荣誉感等。

例如,在教授《将相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设表演情境,即课本剧表演,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配角色、优化台词,然后进行排练,将课文所阐述的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情景剧表现出来。然后,教师再随机挑选几组学生进行表演并让全班学生担任评委去评价,主要评价表演者的“演技”,如评价扮演廉颇的学生是否将廉颇的高傲、嫉妒心、以大局为重、知错就改等品质表现了出来,在这个基础上选出表演最好的小组,教师再给予表演最佳小组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这种教学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真切感受到不同品性给人的不同感觉,如通过蔺相如领略了谦虚、宽容给人的舒适感,通过廉颇认识到知错就改、不畏强权给人的敬畏感,加深了学生对内容与主旨的理解,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谦虚、宽容、大度、知错就改等良好品质。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具有权威性的人物,所以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神态、动作、行为习惯等。因此,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这一优势,引导学生模仿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犯错的学生,面对他们的错误,教师要耐心对待,要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并予以解决。采取这样的措施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有效改正错误,而且让学生看到了教师的耐心、宽容等,学生会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总而言之,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去渗透德育,做到有担当、有责任、开朗积极、平易近人、言行一致。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高尚的情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三、结语

在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只有让学生先学会做人,才能让他们学会做事。语文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应予以重视并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案,通过挖掘课本中的德育资源、创新教学手段以及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高尚的品质,帮助他们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且塑造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背课文的小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背课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