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堂的优化

2022-03-02 07:48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振华实验学校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导语初中语文文本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振华实验学校 陈 霞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四中 周晓宇

温儒敏认为:“语文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读书习惯。”基于这一理念,他在编写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独创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以自读为枢纽连接教读和课外阅读,让自读成为学生学习迁移的桥梁和阅读能力养成的途径。

一、初中语文自读课及其教学现状

(一)自读课

自读课是一种让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型,也是部编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构成。自读课与教读相对,其前身是传统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本教学载体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带“*”的文章。在自读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测,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测验。重视并积极推进初中语文自读教学,是教师贯彻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教师释放学生天性、营造灵活自由的课堂阅读氛围、辅助学生更好地内化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现状

1.自读课定位不精准

在开展语文自读课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么将自读等同于以往的略读课,认为该课可有可无,采取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要么将自读课与教读课看作一类,对自读课文进行精讲特讲,忽视学生在自读课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好自读课的“桥梁”作用,让自读成为额外的学习负担。而对自读课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结构中的定位认知的不精准,正是造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因素。

2.教师的自读指导能力不足

语文教师的自读指导经验欠缺,在语文自读指导中其并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助读资源,构建适宜的助读活动。在自读指导期间他们有的将自读课变成自学课,放任学生在自读课堂中的所作所为,不对学生的自读行为进行指导、评价和提点;部分新手教师还将自读课变成了活动课,设计五花八门的情境,将自读课搞得“热闹非凡”。但在这些自读过程中,学生都无法触及文章内在、无法达成阅读目标,课堂教学效果更是微乎其微。

可见,要想充分发挥自读课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结构中的作用,持续提升初中生的阅读素养,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对自读课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二、如何优化初中语文自读课堂

(一)精确课堂定位,找准指导目标

树立课型意识,精确课堂定位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提升其自身自读指导能力时,必须完成的任务。只有明确了自读课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结构中的定位,教师的教学眼界才能得到拓展,课堂构建思路才能从闭塞走向开放、对课堂阅读指导目标的设计才会更加精准有效。

首先,自读课是教读课的延伸与补充。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设计过程中,编者将自读课文设置在教读课文之后,且在数量设置上明显少于教读课文,故在语文阅读指导中,自读不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而是任务完成后的有益补充。同时,在自读课文中编者加入了旁批和自读提示,为教师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自读时,教师不应以教阅读理解方法为重点,而是要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阅读方法灵活应用能力、批判思考能力为重点,侧重于方法的熟悉和技能的巩固。

其次,自读课是课外阅读拓展的窗口。在语文阅读指导中,自读课承担着一定的阅读激趣作用,自读课的阅读提示中会推荐一定的课外阅读篇目,这为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延展到课外提供了支持。

最后,无论是教读、自读,还是课外阅读,其开展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故在确定自读课堂教学目标时,语文核心素养也是教师必须关注的因素。如在《雨的四季》自读指导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关注散文语言的精彩,也要引导学生在对“雨”的欣赏中获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美的同时,感知文章的情感美,进而更好地完成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教育目标。

(二)用好助读材料,落实语文要素

1.旁批助读

旁批是自读课文中独有的助读材料,也是学生在自读时可以利用的“拐杖”。在初中语文自读课文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发挥旁批资料在自读指导中的独特价值,提高旁批资源在助读课上的利用率,进而在提升学生自读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随文批注习惯。比如,自读课文《一棵小桃树》中共有5处旁批,其中有3处是针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提问,合理地使用这些问题能成功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深度。故在该自读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问学生:“对旁批中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呢?”以此引发学生对旁批的关注与思考,让学生在自选问题完成问题回答任务中,激活思维。通过审核学生对该问题的回答情况,教师既成功检验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获取情况,也加速了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让学生在展示中形成智慧碰撞,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延展了个人思维,深化了自身对自读文本的认知。

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关注本文中的第二处旁批,思考该旁批展现了什么信息,其设计意图是什么?在该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关注文本旁批的类型和设计意图,并在结合旁批进行文本自读思考的过程中内化旁批技能。这不仅为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合理利用旁批深化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加快文本自读速度奠定了基础,还助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2.导语自评

单元导语精确、凝练,与文章之间联系密切。从单元导语中教师不仅能发现本单元文本的组织思路,还能找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是评价学生在自读课堂中的表现时的依据。在自读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可采取恰当的方式,组织学生根据导语提示与要求,对个人的自读情况进行自我审核,以自评活动的融入更好地彰显“自读”课程的特点,发展学生的自读、自测能力。

比如,在《回忆鲁迅先生》自读指导中,教师从导语中抽象出3个单元阅读训练要点:(1)对关键字、句的把握与揣摩;(2)透过细节领略人物特征与思想;(3)对人物品格气质的学习。

随后,教师依据这些要点设计细致的阅读自评标准,制成自读评价表。在自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自读评价表的指引下,对个人和同伴的自读情况进行点评,让其在有依据的批判思考和自主反思过程中,突破自身在看待阅读问题时的模糊状态,真正掌握阅读方法的使用奥义。同时,在导语自评指导中,由单元导语演化而成的阅读自评表并未随着自读课的结束而失去价值,而是成为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牵引。这样能更有效地发挥自读课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结构中的中介作用,优化了自读教学效果。

(三)关注体裁特征,做好自读引导

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需要根据自读课文题材特征,设计适切的阅读驱动任务,凸显文本体裁特征,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确定自己要选择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文本自读效率。

比如,《带上她的眼睛》是七年级下册一篇科幻小说类自读课文。作为学生比较陌生的文体,在对该文本的阅读中,教师将文体特征感知任务与文本内容解读任务融合到一起。在设计本文自读任务时,教师以“浏览”贯穿全课,通过让学生浏览文本依次完成“梳理故事情节”“找出明暗线索”“解读科学元素”“获得人文思考”这四个任务,帮助他们发现科幻小说的不同寻常之处,还结合单元名著阅读任务,搭建课外检验提升空间,为其进一步提升文体意识、找到最有效的科幻小说阅读方法提供了现实支持。

总之,语文自读教学的优化是关系初中生阅读教学整体质量提升的关键性问题。在初中语文自读指导中,教师需深入分析“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结构,精确自读教学定位,合理使用助读材料,设计有效的自读引导活动,以自读课堂的优化助力初中语文阅读指导质量的整体性提升。

猜你喜欢
导语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导语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阳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本期专栏导语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