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英语文学名著阅读培养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

2022-03-02 07:48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文学名著名著核心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 张 健

一、背景及意义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理念,两年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初步形成。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并要求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用能力。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文学名著阅读,开设英语文学名著阅读选修课,组织各类英语名著阅读实践活动,契合时代召唤和新课标要求。

然而,高中生课业负担沉重,每天疲于应付各科作业,基本没有时间阅读经典名著;教材、习题和试卷中所选材料陈旧,学生基本没有阅读兴趣;学生普遍缺乏语篇体裁知识,批判性阅读技能欠缺,学科素养多停留于语言能力层面。因此,提高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拓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迫在眉睫。

批判性思维能帮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激发思考,活跃思维,增强思维空间的兼容性,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英语文学名著以读者的“精神世界”为重,通过开展英语文学名著阅读选修课,组织各类英语阅读实践活动,学生能丰富语言知识,了解异国文化,培养鉴赏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教师也能借此提高文本的解读鉴赏能力和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大政方针。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并据思考做出符合逻辑的主张的思维,是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感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巧以及组织信息的认知过程。

核心素养最早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关键能力,二是必备品格。新课标所界定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经典文学名著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真实的社会情境,培养学生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及情感态度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检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英语文学名著阅读应是一种系统、长期和有效的活动,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设计实施

本实践研究主要以高2017级4班、8班、18班和21班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对比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开展了利用英语经典名著阅读教学拓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主要阅读材料来源于《典范英语》(6~10),教材文学话题的模块内容以及教师精选的英语文学名著节选。

在选修课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在研究小组着力探索以下内容。

(1)利用“文学圈”阅读模式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活动。

(2)建立一套由四种课型构成的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模式:任务展示课,综合分析课,读写实践课,汇报表演课。

同时,课题组还开展了下列鲜活的学生英语经典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其英语核心素养。

(1)课本剧表演赛。学生据教材所提供的作品节选,续写或改编,形成剧本进行表演。同时,演员与观众以角色演绎为依托,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与评价。

(2)经典名著辩论赛。组织学生对文学名著中作者所传达的观点进行辩论。

(3)读书报告分享会。学生以值日报告的形式,简要介绍所读经典名著,分享自己的读后感。首先在班级内海选,其次年级筛选,最后校级展示。

(4)英语趣配音、配乐诗朗诵比赛。

(5)海报制作大赛。如“我心中的马克·吐温”。

(6)经典名著影音作品赏析。学生自选经典片段,推荐给全班学生欣赏。

四、研究成果

(一)形成“文学圈”的操作模式

《典范英语》基本都是长篇小说,包括环境(Setting)、人物(Character)、情节(Plot)和主题(Theme)等要素。因此,笔者根据这四大要素和“文学圈”阅读模式,让组员自主阅读—分组探究—提出观点—分享互动,按章节或阅读内容以“文学圈”阅读模式轮流选定本组的任务,分步落实。“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加速了学生的思维碰撞,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

(二)建立一套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四种课型

任务展示课是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后在课内展示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简介、人物分析、好词佳句等,通常以PPT或者电子海报的形式呈现。

综合分析课以讨论分享为主。讨论是针对所读作品的某一个问题或者信息,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同伴间交流看法。分享的方式采取先小组内分享,再将优秀作品推荐到全班分享。分享的内容涵盖人物分析、情节分析、情感分析、矛盾冲突分析、长难句分析以及心得体会等。教师从宏观上把控作品主旨,激发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同时,学生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表达认同或者不同观点。

读写实践课强化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的紧密结合。阅读促进写作,写作基于阅读。课上一定要给学生时间朗读一些精彩片段,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语音语调和对作品的演绎能力;课后推出读后续写活动,并定期在展板张贴,让学生相互借鉴,获得成功感。

汇报表演课。通过让学生模仿表演精彩片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产生了一种有效的互动,加深了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形成共鸣。

(三)建构“日—周—月—学期”活动序列

日活动以值日报告为载体,利用课前五分钟由值日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可以PPT形式分享读书心得,可以视频形式推荐经典文学影视片段,也可以组合形式进行英语趣配音、配乐朗诵或者情景剧表演。周活动以书面表达的形式为主,要求学生阅读一本《典范英语》,按照“作者简介、剧情梗概、作品主题及你的观点”写一则书评。学期活动主要以年级或学科组为单位,展示一场“悦读增长智慧,英语涵咏人生”的校级报告分享晚会,进行汇报演出。

(四)打磨出一套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课件和课堂

课题组实验班级高2017级8班在进入高中就选用《典范英语》作为英语补充读物,因此产生了一些经典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

五、结论及问题反思

首先,利用英语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培养高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是可行的。经典文学名著充满着情感和感染力,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语言地道,情节丰富,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的平台。通过以经典名著阅读为载体的语言学习,使学生得到熏陶,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

其次,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是颇有成效的。课题实验班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浓郁,在历次月考、联考以及阶段质量检测中成绩良好。经典名著在语言方面所提供的范例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然而,经典名著阅读是一项师生都比较费时耗力的过程。如何选择性地精选增补英语文学名著作品,建构新课程、新课堂、新高考背景下的英语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和课堂实施,保证学生有充分时间进行名著阅读依然是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猜你喜欢
文学名著名著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国外名刊名著
文学名著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Back to the Classics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