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2022-03-02 07:48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接庄街道南集小学刘盼盼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文章

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接庄街道南集小学 刘盼盼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因为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表达等能力都要通过语文学习来强化,才能更好地开展其他科目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关键手段则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一定的阅读积累能让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升,而常态化的写作又会让学生继续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融合在一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出发点

阅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学习的重要手段。对语文学习而言,阅读能不断丰富语文知识底蕴、积累创作素材,如历史典故、遣词造句的技巧等。同时,阅读也能开阔视野,让学生的目光得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与作者一起共享所见所思,从而“观看”万里河山,“目睹”人性善恶。

写作,是文以载道的最佳诠释。语言文字自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记录、表达的作用,而文章写作则将文字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文章是文字精妙组合的结果,因此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作者精美的构思和巧妙的规划。但写作讲求的是“博采众家之长”,闭门造车并不可取,所以写作需要在向外“输出”的同时维持一定的“输入”,方能长久。

从本质特征来看,阅读是“输入”、是积累,而写作是“输出”、是表达。所谓厚积而薄发,讲的正是积累与表达的关系。所以,阅读和写作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的教育模块,但在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被着重强调的今天,一切教学活动的目标实际上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水平、提升教学效率。因此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不仅仅是表面形式的统筹兼顾,更是源于对二者本质的深入挖掘。

二、怎样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教学

(一)练习仿写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无外乎熟读文本,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精读”与“粗读”的应用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效率。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虽然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知识的学习、积累,但仅仅依靠诵读并不能让学生对精彩语句、精妙手法做到完全理解,正如随堂测试的作用一般,“学习—巩固—提升”应当是学习的整个流程,依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订的记忆法遵循的也是这个规律,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所以在文本阅读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中描写片段的认识和理解,而实践的最佳途径就是以写作巩固阅读所得。

语文阅读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新的写作手法,学习名家遣词造句的技巧。最好的方式就是摘选出片段让学生进行仿写,就如同字帖学习中的“摹”一样,学其形进而描其骨,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方法的应用规则。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如教学重点在于修辞手法,那么教师就可以从文章中挑选出修辞语句让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二次修辞创作。这种办法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适用的,因为受阅历限制,小学生虽然有足够的奇思妙想,然而在应用时却很难找到适合的主题去发挥。所以仿写的优势就在于给学生设立了固定的描写对象,学生只要发挥想象就可以既完成自身表达欲望的释放,又能完成阅读学习的要求。

(二)适当扩写

扩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课文中写的粗略的地方进行扩展,当然扩写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课文挑毛病、找疏漏,而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检验所学的机会。扩写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需扩写文段本身,还有文章前后文的联系,如果作者在借悲景抒哀情,那么扩写的片段就不能出现活泼、喜乐的场面。所以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先带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能领会到文章的情感基调、主题内涵,进而能在扩写中顺势而为,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扩增,让文本片段的内容更加翔实。

在扩写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援助”,例如,遇到写“荷花”的片段扩写,很多小学生很少见到荷花,甚至根本就没见过荷花,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一些静态图片让学生能较细致地观看荷花的形态,以及一些动态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天气下荷花的不同姿态。这实际上也是“看图写话”的变形,但是在特定的阅读片段中,扩写内容的背景、思想是确定的,这也就锻炼了学生“情境交融”的能力,既让学生对原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深一层,也让其写作能力有所提升。

(三)合理续写

与仿写的“摹”不同,续写可以称为“临”。从书法上讲,“临”是重意的,就如同许多二次创作一样,需要遵循原作的世界观和故事背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同样如此。基于续写的特性,教师应提前带领学生读懂、读透文本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体会作者笔下社会环境的态势,感受每个人物的语言、行事逻辑,从而能保证续写内容成为原文本的拓展和延续。此外,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续写的内容应是对情节的增加而不是对内容的扩充,因此这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来支撑,也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一点点感受到作者的思维频率。在这点上,教师可以在文本讲解时综合介绍作者生平、创作环境、文章体裁等文本背景,并可以塑造相应的情境,来让学生体验较为真实的感受,从而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度解读及进一步创作。

对小学生而言,最适合作为续写练习的莫过于童话故事。因为其本身就是学生眼中世界的最直观表达,小学生在续写时不会遇到思维的障碍,其最本真的想法反而是为童话增加的闪光点。同时在童话续写练习里,学生可以就原故事的结尾进行改动,进而赋予悲情童话一个圆满的结局,既能满足学生对结局的幻想,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更能促使他们养成勤于动笔、善于思索的学习习惯。

(四)独立创写

独立创写可以说是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最终成果,这意味着学生已经在仿写中学会了写作技巧,在扩写中领悟了情感把控,在续写中形成了想象能力。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学生遣词造句,情感把控使学生明白如何让文章内容为主题、情感服务,想象能力负责丰满文章的内容。在这个阶段的练习中,教师可以从读后感让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名著名篇作为导读内容让学生明确写作中心。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节选片段,然后让学生就“我眼中的生命”写一篇文章。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独立创写内容的评价上,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进行评判,如文章中是否正确应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内容与主题是否契合,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有序等,但在写作形式的选择上,教师最好不要过多干涉。因为一旦阅读写作变成一种强制性任务,对学生会造成一定压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和学生探讨文章的完成度,同样要指点学生阅读的方式,这样才会让学生将阅读放在与写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以写作促阅读,以阅读养写作。

三、结语

总之,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其本质上有相当强的关联性。教师应该保证教学内容上的并驾齐驱,将阅读与写作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在教学中也将阅读与写作的技巧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在写作中练,在阅读中“输入”、在写作中“输出”。在长期的阅读积累与写作锻炼下,学生的语文学习相当于是“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无论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还是对未来语文的学习都有巨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