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2022-03-02 07:48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赵新香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作业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 赵新香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课程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引导他们从生活角度去感知这门课程,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生活化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在生活中时常能发现各种数学元素,如金钱的计算、时间等知识,他们可将数学中学到的计算运用到生活中,增强对生活的认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他们能更全面了解和认知来自于生活中的数学化元素,能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分析生活。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入手,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会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他们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发现数学知识与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能很好地提升他们的运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规律,学会总结这些规律,从而使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一些学生年纪较小,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创设的情境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样的场景中,他们会有熟悉感,进而能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感知数学问题。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考虑全体学生对这些知识是否熟悉,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这也能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

例如,教师在讲解千克和克的知识时,可在课前准备大米、棉花、铁块、秤等物品,让学生将这些物品进行称量,让他们理解千克与克的关系,知道1千克=1000克。教师采取这样的方式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他们会对学习这部分知识产生兴趣。

(二)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思想,要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在一起。这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找出其中的生活化元素,尽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让他们能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他们运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到负数的知识,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两张天气的图片,一张是-5℃的天气图片,一张是5℃的天气图片,或者为他们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在他们观看后,问他们以下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5℃和5℃各代表什么意思吗?”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如整数,向他们讲解0℃的含义,即0℃表示的是水开始结冰的温度,高于0℃的温度,叫作零上温度,在其前面用(+)表示,这个符号表示温度时,一般可省略;低于0℃的温度,叫作零下温度,一般用(-)表示,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知识。

(三)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探究数学知识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以灌输式讲解为主,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没有重视他们的感受。这种教学方式会极大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要引导他们从数学的角度探究实际生活。

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灌输式、填鸭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向他们提出问题:“同学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引导他们拿出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让他们借助三角板和直尺探究这一问题,由此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在一系列的探究中,他们会发现长方形两条长边的长度是一样的,两条短边的长度是一样的,正方形则四条边都是一样的。另外,一些学生在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时容易出错,此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如可要求他们用纸做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他们深刻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四)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应开展趣味化的生活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乐趣。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多媒体包含视频、图片、动画,能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受到冲击,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也会得到满足,这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此让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到图形的知识,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能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等物体,有几何图形的意识。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他们展示皮球、书本、粉笔盒等物品的图片,问他们这是什么物品,并将这些物品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视频展示出来。这样的方式能使数学学习的难度降低,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他们更好地识别这些物品。

(五)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在小学教学体系中,数学课程至关重要,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许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会运用到数学知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存在不足,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他们从中掌握数学的表达方式,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到比例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析和阐述生活中有关比例的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意识。接着,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探究比例这一概念与日常生活有哪些密切的联系,如电视中的国旗与学校中的国旗的比例、男生与女生的比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使用通俗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让他们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此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六)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离不开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这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是很关键的,作业不仅能让他们了解自身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帮助他们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他们会针对性地完善和练习。教师在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布置的作业不应只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拓展。第二,教师布置的生活化课后作业要帮助学生稳固自身的知识框架,要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清晰、简单。第三,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要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视角。第四,教师要布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能吸引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将其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拓展教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作业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