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运用

2022-03-02 07:48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孙安莹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互联网+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 孙安莹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因为其不仅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他们的语文学科基础功能,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语文学习的思维,更好地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和鉴赏能力的文学素养进行提升。在新时期教师应该将互联网作为语文学科教育的技术支撑,利用其在教学方面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条件,营造更好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在一个更加丰富和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去强化核心素养。

一、当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

(一)教师处于课堂核心,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科难度的提升和学习内容的增加,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之语文进步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缓慢。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比较依赖教师,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不加思考地全盘接收,使得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成为核心角色,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依附着教师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容易缺乏自主思考能力,认为只要是教师所讲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自己只需要背诵就可以保证语文学习进步。

(二)应试教育观念较重,忽视核心素养培育价值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由于学生需要面临高考,而语文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所占的分值也比较高。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较重应试思维,教学都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主,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唯成绩论”,认为只要学生的语文成绩提上去了,就达到了教学的根本目标。实则不然,语文学习不仅仅要着眼于成绩本身,提高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语文学习作为提高学生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文学素养等重要路径,已经成为学生需要终生学习和具备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将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要素,而应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衡量标准进行考察。

二、互联网技术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运用价值

(一)有利于活跃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科思维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引入高中语文课堂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对语文产生自主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一般先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并且对写作的背景和作者相关拓展知识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每一节课的内容。

(二)有利于革新教学手段,重视综合能力提高

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比较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但是当前的教学思维下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应教学的发展。因此,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革新语文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在新型教学形式和课堂呈现模式中更加直接地掌握语文运用和鉴赏等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措施

(一)利用语文微课教学,加强语文应用能力

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合发展能帮助语文课堂实现在教学模式方面的创新。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方法的优化,使学生可以在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下实现语文综合能力强化。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通过录制语文微课的形式呈现出语文知识点,并在课前给学生发布,让学生可以在微课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预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得出相应的学习结论和问题,在课堂上能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例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高一必修上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给学生进行课文基础知识的讲解,让他们能在课前预习和熟读文章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在微课的结尾处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自主学习任务,如:“请熟读文章内容,整合文章要点,给工匠精神下个定义。”这样学生就能在此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动性,提高自身的文章总结和应用能力。

(二)构建语文项目教学,合作互动激活思维

在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更加符合学习需求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教学方式。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能有效考察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对单元内容的整合教学,让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单元主题和内容进行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合作,一起完成对项目式学习中语文学习课件的制作,其中需要包含对单元内文章阅读的相关知识点和学习心得,然后结合习作练习共同构建起单元学习任务。学生需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将语文知识点和收集的信息整合起来在课件上进行充分的展示。例如,在学习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能根据单元学习任务结合所学的课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等内容进行品味和点评。此外还可以结合《赤壁赋》选取其中的片段,拟写脚本,选择音乐,和学生合作制作小视频。学生通过合作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语文学科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核心素养。

(三)开发课外教学资源,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除了学习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发和收集更多的课外优质教学资源给学生进行课堂的延伸,使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高一必修下册《哈姆莱特》一课时,教师还可以收集更多莎士比亚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和鉴赏。如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的阅读中,能充分感受到莎士比亚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并且可以结合一些同时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进行对比和赏析。学生能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拓展,从古至今,从四大名著到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相关作品,从中到外,从《围城》《穆斯林的葬礼》到《悲惨世界》。

(四)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促进文化认知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课文内容本身,而且应该在其中挖掘和渗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丰富学生语文学习体验的同时,强化学生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屈原列传》时,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给学生展开细化教学。带领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积累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文言基础知识。在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时,能将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与人物事迹的介绍结合起来理解,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感受其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绝不妥协的精神,学习其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屈原的人生经历作出评价,体会司马迁为屈原立传目的,努力追求和构建高尚的人格,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教育”的趋势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式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互联网思维,在教学工作中进行融合,基于教学素养提升将信息化教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学生能在语言建构和运用、学科思维、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等核心素养培育要素方面有显著的提升。

猜你喜欢
互联网+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