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教体系横向贯通策略研究

2022-03-12 14:11姜周朱士玉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姜周 朱士玉

摘要:本文基于淮安及周边地区近年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交流,以及促进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发展系列实践案例,结合国家及江苏省新近颁布的现代职教体系相关法规、政策文件梳理,对照《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重点讨论在构建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过程中,实施包括产教融合、职普融通、职社互动等三个方面的“横向贯通”策略,并针对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困难,通过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横向贯通;产教融合;职普融通;职社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1C-0038-07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定位,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并行与对等,要求强化普职沟通、突出学历与培训并重,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对推进职业教育层次化协调发展,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完善职业学校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并举的教育职能,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和要求。

如果将中职、高职、本科及更高层次职业教育衔接培养的协调机制称为职教体系的“纵向衔接”,那么本文则重点讨论立足产教融合、职普融通、职社互动等三个方面的“横向贯通”策略,并基于淮安地区近年来开展的实践案例,发现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一、产教融合策略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措施、监督检查等做出明确规定。以上两个文件共同形成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组合拳”。《办法》明确,职业学校和企业可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會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7种校企合作方式。2019年江苏省人大通过《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及其保障办法。《条例》规定,教育、人社、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21个部门均应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工作。

(一)淮安市高职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关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动向,积极贯彻落实“服务地方产业、培养紧缺型技能人才、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提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目标,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广泛调研,立足实际,锐意创新,致力于开辟一条以校企共建共育为特点的产教融合路径,打造产学一体育人体系,为职业教育内涵提质,为职业学校品牌培优,为地方产业经济增值,为学校教师学生赋能。

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化理实一体教学。2017年,淮安高职校与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部分实验实训设备,双方共同出资建设“海尔智慧家居物联网实训基地”,合作共建五年制高职教育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共同开发专业教材及各类教学资源,联合培养人才。同年,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始招生,目前共有在校生167人。这批学生在校期间可享受一体化、一站式的物联网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毕业后将由海尔智能家电提供工作实习岗位。通过实施订单培养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淮安本地智能家居安装和调试人才紧缺的现状,对助力物联网时代早日到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基地共建。海尔智慧家居物联网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开展密切合作的硬件平台。学校与海尔的合作得到了市、区两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其中市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安排300万元教育费附加用于双方共建实训场所。2017年,双方商定,由学校提供场地、装修,企业捐赠价值200余万元的实验实训设备,共同建设智能家居实训基地(挂牌海尔智能化学院),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设置物联网文化技术展示区、智能家居体验区、物联网技术教学区和物联网技术综合实训区等4个功能区,可满足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智能家居方向)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需求。

二是资源共享。依托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商定,共同创造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软环境”合作建设条件,以保障合作取得预期成果,真正达到产教深度融合。

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联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信行指委)共同牵头成立海尔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淮安高职校受邀成为该集团副理事长单位。职教集团的成立,可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协调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入职教集团,可与行业一道,共同推进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对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结构、规格和质量的要求,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教材共编。加入职教集团,淮安高职校和全国兄弟院校一起参与教材编写,进行PPT、微课、动画等教学资源开发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的制定,在物联网及智能家居专业教学领域,不再作为旁观者、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索、主动作为,承担开发任务,促进相关专业教学的发展与进步。2018年,淮安高职校与江苏惠山中专、南京新港中专、东莞纺织服装学校、广州黄埔职业技术学校、鞍山市工程技术学校等共同编写《智能家居安装与调试》教材,现已投入使用。

四是师资共培。根据双方2016年签订的校企合作框架协议,由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每年为淮安高职校培训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并提供师资培训和企业实践机会。2018、2019年,淮安高职校共派出教师15人次赴青岛、南京等地海尔培训基地参加培训,8人取得海尔U-Home家庭智能化从业资格认证证书和海尔智慧家居培训讲师资格认证证书。海尔还不定期派遣管理骨干或技术团队来校指导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维护工作,辅导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进行行业技术技能交流。

五是学生共育。通过与海尔的合作,学校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海尔旗下相关企业实习、工作。同时,由于海尔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与发展,智能家电、智慧小区、智慧物业等“智慧型”物联网企业遍地开花。经过五年高职学习的毕业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智能家居行业的安装、维护、维修等技术与技能,将来从事智能家居乃至物联网领域任一品牌或系统集成企业提供的相关岗位工作都将得心应手。

2.大力开展引企入校,促进教学与生产有机衔接。2020年7月,淮安高职校与淮安淮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引企入校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淮安淮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入驻淮安高职校,融企业生产运行与学校教育教学为一体,企业工程师同时兼任学校专业教师,学校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生在校内即可开展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真正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3.积极兴办产业学院,助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与海尔共建物联网专业的基础上,淮安高职校进一步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与海尔数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共建卡奥斯(COSMOPlat)产业学院,通过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验办学成效,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新型办学模式。依托产业学院,已建成高新技术类市级职业体验中心,服务周边中小学校学生。另外,根据“市高职校—海尔COSMOPlat产业学院发展规划”,未来还将建设并运营真实面向市场的创新创业基地,共同打造服务区域经济的产业学院,支持产业技术的创新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校获得在地区甚至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面的领先地位,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市高职校与海尔合作共建卡奥斯产业学院项目囊括了专业共建、课程开发、标准研制、技术技能培训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是落实《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有益尝试。针对产业学院项目实际情况,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派專人担任合作项目负责人,从项目实施队伍组建之日起,共同承担项目任务全面完成的重要职责。项目负责人须做好日常资源的管理工作,并直接控制产业学院项目管理计划的各个要素。

一是建立管理机制,实行绩效考核。建立海尔COSMOPlat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工作目标管理及年度绩效考核办法,责任到位,落实到人。定期检查建设进度,逐项落实建设内容,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进行责任追究,确保项目完成质量。

二是成立管理机构,明确成员责任。成立产业学院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办公室,各成员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按制度办事。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及设备维护运作,负责产业学院的教学组织、管理及考核鉴定等相关工作,完善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保证基地良好地运行。

产业学院项目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学校在资金、技术、环境等多方的大力支持,可保障本项目在未来五年内持续创造和发挥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二)案例解读

以上案例中,淮安高职校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实行人才订单化培养,实现教学实训设施设备精准投入,教师队伍精准培训,困难学生精准帮扶,突破人才培养瓶颈,精准指导学生就业,实现本土就业、高质量就业,充分发挥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通过开展引企入校,校企达成人才共育、设备共用、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的深度合作样态。一是培养企业留得住、用得好、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技术型人才;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并辐射引领淮安高职校各系各专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学校发展;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也能促进企业的科学、创新、可持续发展。

通过兴办产业学院,积极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双主体”育人,在课程融合、实训教学方面实现了课程与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融合、有效衔接,在师资队伍、教学环境方面实现了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讲师之间无缝对接,丰富了课程资源。通过创新管理制度,探索长效机制,促进了校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互惠共赢,实现线上、线下立体育人。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职教改革的方向,也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在如何激发域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企业、社会团体办教育上下功夫,创新区域产教融合管理机制体制,开展职教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明确校、政、企三方责、权、利,切实完善校企合作激励约束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办学主体、提高办学层次、加强产业协同、优化区域布局,服务紧缺领域、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职普融通策略

我国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直处于双轨并行的状态,职业教育强调就业,而普通教育重视升学[2]。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考虑到许多普通高中毕业生未能通过普通高考升入高等学校,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和《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要求在普通高中设置技术类课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没有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需要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新的沟通方式。应当推进职教资源向基础教育全面开放,依托职业院校建设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并结合江苏实际,增加高中阶段学生选择机会,推动中职与普高学生双向交流。

(一)依托职业院校建设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

“职教20条”指出,鼓励中职学校联合中小学校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9〕6号),要求职业院校立足专业特色,设计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职业体验项目和职业体验活动,并重点依托省内职业院校,设计建造一批职业体验中心。同年,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函在省内职业院校、独立的区域职业体验中心和中小学校外实践基地中认定一批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

2020年7月,淮安高职校、淮阴商业学校、淮安生物工程高职校等淮安市7所职业学校的淮扬菜旅游服务、现代物流、耕读果园等职业体验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这些职业体验中心坚持职普融通、校企合作、社会参与,主要面向普通中小学校学生开展职业倾向测试、职业场景体验、职业规划指导、职业拓展培训等工作,并根据普通中小学校社会和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开发系列职业体验课程,将职业文化、产业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集科普、生活、学习、娱乐为一体,有利于帮助中小学生树立劳动光荣观念,提高对自身的未来职业的思考与规划能力,增强职业体验教育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推进职普融通多元化发展[3]。

(二)试办综合高中班

2018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试办综合高中班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8〕19号),决定在江苏试点举办综合高中班。所谓“综合高中班”,即进入这个班的高中生根据个人意愿,可选择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过后参加普通高考实现升学;也可选择参加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后毕业就业,或参加省对口单招考试实现升学。

此次试办综合高中班,并不是江苏教育史上首次。1999年,为了调整教育结构,促进职普融通,江苏省在全国率先试办综合高中,一批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进行了数年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由于政策导向、价值判断等多方面原因,到2005年前后,江苏省内综合高中的数量急剧缩减,到2019年恢复试办前,江苏已经不存在独立设置的综合高中,延续至彼时的只有在部分中职学校内开办的“对口高考班”,可勉强兼顾学生的就业和升学,但他们均参加江苏省的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并不参加全国普通高考[4]。

1.综合高中班恢复试办情况。崔志钰、倪娟(2020)对2019年江苏省恢复试办的综合高中班情况进行了调查,系统研究了以吴江、南通和连云港为代表的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综合高中班试办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此次恢复试办的规模占地区高中阶段(包括普高、中职)学生总数比例在1.4%—2.3%之间,录取分数线确定在中职与普高之间,实施主体普遍为当地办学实力较强的中职校,另有极少数设在相对薄弱的普通高中[5]。由于试办的首届综合高中班学生尚未毕业,目前并没有其他方面的确切数据。

2.综合高中班试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此次试办综合高中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试办规模较小,存在政策制度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导致示范效应不明显。综合高中班学生的数量无论是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数量的占比,还是在试点学校内学生数量的占比,都处在比较低的档次,这部分学生就成为了边缘化的存在,再加上这部分学生的入学成绩和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相比,还有着相当的差距。可以预见,首届2022年毕业的学生,如果并未取得出彩的成绩,将会严重影响有关学校继续试办的积极性。二是综合高中班定位不突出,特征不明确,与江苏省现行相关高招政策存在冲突。通过调查发现,综合高中班的录取分数处在中职与普高之间,这正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的录取分数段,存在招生上的相互影响和冲突,综合高中班对这类考生并未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另外,由于对口高考的存在,以及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对符合条件的中职学生采取注册入学的政策,综合高中班学生相对于对口单招班学生和普通中职学生而言,均未形成明显的升学优势。

要解决以上问题,使综合高中班真正成为广大高中阶段学生的一个选择,首先需要大幅增加试办规模,大力推进政策和资源的配套,将这种办学形态从边缘地位直接提升至舞台中央,形成普通高中、综合高中、普通中职三者大体相当的局面;其次,需要进一步细分类型、明确定位,处理好江苏五年制高职与综合高中班在招生中的关系,甚至可探索在五年制高职学校内试办综合高中班,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职普融通。

(三)更高层次的职普融通

以上讨论的职普融通,更多关注于高中及以下阶段的职普融通,而按照终身學习理念,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职普融通应当体现在所有教育阶段以及人成长的所有节点[6],应当允许任何阶段的学生在两类教育之间双向流动。

可以通过建设“学分银行”,探索建设国家资历框架、职业资格框架,实现在专科层次的高职与高专、本科层次的应用型本科与学术型本科,甚至在研究生层次的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之间实现学分的互认、证书的互通,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的有机结合与互换[7]。

以上对于职普融通的策略分析,出发点在于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及内心需求,在于保障身处两种教育类型中的学生始终具有选择另一种教育的权利与通道,保障教育的多样性与平等性。大力开展职普融通,落脚点在于顺应社会发展要求,让教育适应每一个人、成就每一个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职社互动策略

职社互动,指在现代职教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最终达到一体化发展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终身教育,即职业教育终身化概念;二是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其中,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相当程度上与本文第一部分“产教融合策略”存在共通之处,需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显著示范效应,辅以配套政策支持,方可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不再赘述。下面讨论第一点。

(一)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由于其灵活的办学方式和教学形式,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另外,职业教育将自身融入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也是构建和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方面[8]。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职业学校广泛开展社会培训。“职教20条”指出,要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国办发〔2019〕24号)要求,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同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印发的《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教职成厅〔2019〕5号)指出,推动职业院校要全面承担以上职业培训,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也要求,职业学校要承担更多培训任务,成为落实《方案》的主力军。

近年来,淮安高职校依托校内4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与教育、人社、工业和信息化、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及各县区、行业企业等密切合作,面向周边企事业单位职工、普通高校及高职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培训、SIYB创业培训、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等。开展送学、送教进企业活动,协助“企业大学”建设,组织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开班授课,提升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水平,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主动适应科技与产业革命要求,实施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依托“互联网+”,开发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并向社会开放,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服务学生成长及高质量就业。

2.职业学校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职业学校应面向在职员工、退役军人等社会群体开展继续教育,依托开放大学体系,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并与社会各类继续教育机构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淮安高职校与淮安开放大学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这种办学体制本就体现了职业教育、开放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2017年,淮安市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在淮安高职校成立。2019年,学校与淮安市教育局、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挂牌成立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学院。

2016年起,淮安开放大学协助淮安市语委办,在全市范围开展普通话宣传、培训与测试,承办每年9月的“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组建普通话培训讲师团队,面向社会举办普通话培训班。2019年起,淮安开放大学配合淮安市教育局开展社区教育指导与服务,举办“淮安开放大学老年学院”。另外,淮安开放大学还建设“淮安市民学习网”,为广大市民提供开放便利的网络学习平台。

(二)建议与展望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社区老年人口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对社区老年教育的容量和质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继续在政策支持、资金配套、教育方式与活动开展等方面下功夫,服务更多老年人口。其次,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这也是职业教育服务社区的一个契机,将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起来,对服务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改善职业教育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都将产生一定的正面作用。最后,职业学校走进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文化活动,还应加大对部分弱势群体、残疾人士的支持和帮助,精准对接一些家庭和个人,有针对性地提供技能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对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终身性、公益性的重要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与社会其他方方面面的融合、融通还将进一步深化与强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职业教育的横向贯通发展正当其时,职业教育的春天就在前方。

参考文献:

[1]葛道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2]张晓凤. H市中等職业学校普职融通改革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9.

[3]黄惠琳.职业学校如何建设好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以百色市为例[J].文教资料,2021(10).

[4]贺菲.江苏省综合高中的实施现状与反思[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

[5]崔志钰,倪娟.江苏综合高中的办学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9).

[6]马永祥.“普职融通”的三个必要条件[J].江苏教育,2016(24).

[7]马巧玲.英国普职融通的职业资格框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8]庞雅然.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路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20(4).

责任编辑:章跃一

本文系2020年江苏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平行研究课题“构建‘一纵三横、分层一体培养’的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1-11-18

作者简介:姜周,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安,223005)信息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朱士玉,淮安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江苏淮安,223000)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产教融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