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

2022-03-17 22:31姜智纯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场域师生英语教学

姜智纯

(1.湘潭理工学院,湖南 湘潭 411000;2.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000)

高校英语教学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在社会高度融合与发展的当下,各行各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由单一专业技能转向专业技能与语言能力兼而有之,这对高校英语教学提出较大挑战,要求高校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传统以单一语言教学为主的模式,突出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育。高校英语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空间内生成和发展,如何在特定的“场域”内实现教育目标受到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将“场域论”作为一个分析工具并将其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不仅有助于检视高校英语教学的困境,更有利于加深对高校英语教学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场域分析

事物发展变化具有其特定的“场域”,高校英语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构成,其人才培养定位将决定课堂教学场域的组织架构和特点,即是说,高校英语教学离不开教学主客体关系、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载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相关要素,这些要素将直接决定学生知识系统和能力体系的建构,并达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社会犹如一个场域(field),场域是“位置之间客观关系的网络(net-work)或构型(configuration)”,在场域中,各种关系交织其中并紧密相连,同时,场域中的各种关系充满合作与竞争,资本、惯习、场域是场域论的三大要素,三大要素的运行必须要在“社会实践”的范畴下展开。其中,“资本”指喻财产、文化资源、交际圈、权威尊严等;“惯习”指喻个体的行为、习惯、偏好、审美、情绪表达等;“场域”指喻对象性、关联性、互动性等关系。无疑,从场域论视角来看,高校英语教学同样蕴含“资本”“惯习”“场域”等要素,是一种客观而特定的教学关系存在,在这一关系中,内嵌教学关系、教学互动以及权力结构的因素,而身处其中的“行动者”——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组织建构其一种以传播知识为媒介的网络构型,在这一构型中,教师和学生都通过“资本”“惯习”“场域”等要素来实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进而促进学生知识构成和能力构成的丰富与拓展。[1]当然,教学效果的大小,与师生之间关系网络的密切程度高度相关。场域论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学,除了形成关系场以外,还会形成文化场、权力冲突场和对话场等诸多场域,对教学活动构成长期性、持久性的影响。因此,从场域论视角来研究高校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二、场域解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审视

运用场域论分析师生之间在“资本”“惯习”“场域”中存在的关系,对于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一)师生文化资本不对称

“资本”是场域论的重要因素,包含资产、文化资源、交际圈、权威尊严等方面,也可概括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从高校英语教学来看,作为一项知识、技能的传授活动,高校英语教学以文化资本为主导,以文化资本为纽带而展开,文化资本不仅仅构成大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的内容,更体现一种认识论取向。然而,从课程教学维度来看,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其所拥有的文化资本显然要多于学生,使其具备类似于“专家”“权威”的身份,并演变成为课堂教学场域的“强资本者”,相反,大学生则成为课堂的“弱资本者”。[2]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因师生之间文化资本占有的不对称、不均衡,导致“教”与“学”之间的严重脱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实施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参与性、创新性和批判性,长此以往,“中华文化失语”“哑巴式英语”的现象凸显,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师生惯习系统难协同

“惯习”是场域论的重要概念,“惯习”的形成是个体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已成为个体性情的一部分,并内化为一种思想意识。在高校英语教学场域中,“惯习”主要是指师生之间长期形成的感知、思考和行动方式,包括教学风格、学习风格、教学模式、教学生态、教学互动等等。无疑,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场域和师生惯习杂糅交错,课堂场域塑造师生惯习的形成,而师生惯习又固定体现着课堂场域构型的必然属性。然而,在传统高校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思维定势与既往经验的偏差,导致师生惯习系统难以协同,具体表现为:教师从固有的惯习出发,不追求教学创新、不主动适应教学载体更新、缺乏改革意识,因循守旧,教学滞后、方法单一,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和动力。同时,学生的固有惯习导致认知障碍和路径依赖,存在服从安排、兴趣不浓、缺乏互动意识等问题。可见,师生惯习系统相互疏离,消解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效力。

(三)师生课堂权力不对等

高校英语教学场域是一个师生之间资源与权力相互冲突的场域,师生之间因为资本、惯习等的不均衡、不对称、难协同,引发课堂教学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一种权力不对等的关系场域。英语课堂教学的运行,无论是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组织开展、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主题设计等,抑或是英语语法讲解、跨文化内容的传授、教学视频收看等,基本都是按照教师的教学意志来进行,对于学生而言,其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课堂成为教师控制的“场域”,教师的权力统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学术权威愈发凸显,呈现出师生权力之间不平等的状态。显然,教师因职业赋予获得了课堂教学的支配权和话语权,学生被置于从属的地位,此种师生之间权力不对等的状况,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导致课堂参与的体验性变弱,师生关系不和谐,课堂教学存在对立矛盾和冲突风险。

三、场域优化: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以文化资本更新为抓手,聚焦教师专业知识拓展

从场域论视角来看,场域内蕴含着一种竞争关系,是诸多力量较量之场所。要改善师生之间文化资本不对称的局面,要求教师必须从拓展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入手,拥有比学生更多的文化资本,充分展示个人教学魅力和教学权威,才会使学生信其言、乐其教、遵其行,进而使教师在课堂场域结构中获得优势位置。[3]教师要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善于学习新事物,树立跨界融合概念,将学生专业发展与英语知识技能学习相融合,引导学生掌握与本专业前沿知识相关联的英语知识和能力,突出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属性,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价值情怀,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此外,在“互联网+”时空场域下,教师要走出惯常思维,学习信息技术,打造与学生成长成才相呼应的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学习动能,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基本理论素养。

(二)以破除认知惯习为核心,重塑课堂教学价值观念

惯习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惯性思维,是一个具有持久性的倾向系统,是行动者在思想观念、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上的趋向和选择。[4]当然,惯习并非一成不变,随着行动者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增加,惯习会得到形塑和生成。因此,针对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师生惯习系统难协同的问题,应从调整惯习着手,推动师生在教学目标、价值观念上实现趋同。

(三)以均衡课堂权力为关键,构建师生良性互动氛围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通用性语言,其价值和功能唯有在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中方能体现,故而,对于英语知识学习主体而言,应树立建构主义学习态度,将自身定义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自主建构者,而非被动接受者,并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实现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同时,针对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空间位置冲突和矛盾、课堂师生权力不对等的问题,应着力于课堂权力的优化配置。要坚持“教”与“学”并重,在权力关系、话语分配上构建平等、互动关系,英语学习的本质在于互动、交流和发声,教师要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让渡教学权力和教学话语权,引导学生树立权力主体意识,创设让学生互动交流的话语空间,改变课堂教学生态,打造对话式、互动式课堂,让学生在思中学、在辩中学、在干中学,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无疑,传统高校英语课堂是一种以教师权力为主导的“线状”师生空间构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亟须优化师生权力场域,构建平等性、共享性权力的“网络状”构型,发挥学生在实践中构建语言学习体系和知识框架的主动功能。

猜你喜欢
场域师生英语教学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