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2-03-21 15:27盖召丽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原文习作课文

盖召丽

摘 要:读写结合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经验,人们对于阅读和习作教学的认识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如何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以进一步丰富读写结合的内涵,充分发挥读写结合的优势。文章首先提出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形式和方法,接下来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提出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为教育同仁开展相关研究与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部编版 读写结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1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所以在使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重视阅读与习作教学的结合,运用整合的思维,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整体性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为我们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部编版教材在编排思路上特别重视读写结合教学,突破了传统教材重视阅读教学,轻视习作教学的编排模式。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挥部编版教材的功能,结合教材组织和开展阅读与习作相结合的教学,进一步丰富人们对读写结合的内涵,发挥读写结合的优势。在使用部编版小学文教材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我们总结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并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训练的切入点,从而通过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依托部编版教材,总结读写结合训练形式

1.仿写:通过“模仿”沟通阅读与习作教学

阅读和习作都会涉及创作的思想方法、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以及语言材料等诸多要素。这就为我们开展仿写教学训练提供了依据。同时,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我们要适时鼓励和引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习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维观点等,迁移运用到习作当中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仿写内容。例如,《彩色的梦》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安排了仿写的训练内容:“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仿写是一种最基本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方法。我们要结合教材中的仿写训练要求,在低段和中段以及高段的教学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体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2.改寫:“多视角”沟通阅读与习作教学

相对于仿写这种训练方法,改写的要求要高一些,因为改写需要改变原文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改变习作顺序,改变文章的结构,改变人称,甚至要求改变文体。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于改写也给出了明确的提示和要求。例如《西门豹治邺》,教材就要求把这个历史故事改编成剧本。《掌声》这篇课文,教材在编写中要求让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那么就是对原文人称的一种改变。改写虽然会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改变,在进行改写时学生仍然要认真阅读原文,把握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个性特点,抓住主要的故事情节,然后根据自己的改写需要做出取舍,并精心地进行组织安排。

3.续写:“原文延伸”沟通阅读与习作教学

续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续写时要注意与仿写进行区分。在语言表达上续写有时需要模仿原文的表达方式。但续写的内容不能另起炉灶,而是对原有故事内容的延伸。续写既可以从文章开头开始,也可以从文章的前半部分开始。续写就是通过把文本内容补充完整的方式实现续写。还有一种是从文章的结尾处开始续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续写训练方式上也有明显的要求。例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在文章标题下面提出了要求,在课后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续写。《小狗学叫》在文章标题下提出了续写的要求。

4.扩写:“二次创作”沟通阅读与习作教学

扩写要求学生通过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二次创作,把文本当中写的比较简单和笼统的地方变得更加的具体和生动。例如《牛郎织女(一)》节选中教材就提出了扩写的训练要求,让学生把课文中有些写得很简略的情节进行扩写,使情节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扩写时特别要重视对原文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的把握,避免联想和想象远离原文。为此,我们要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在熟悉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写训练。这是扩写时使想象更合情合理的前提,是使扩写真正以原文为依据的重要基础。

5.缩写:“缩短篇幅”沟通阅读与习作教学

缩写的关键是让篇幅变短。这就需要我们对文本中复杂的内容进行压缩变成简单的文字,但是依然要保留原文的主要思想和关键内容。在缩写训练中,我们一定要教给学生缩写的方法,比如,删减掉多余的修饰性语言,以及与主题关系不够密切的内容。在缩写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原文,以便于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内容,在缩写完成之后,还要与原文进行对照,避免出现遗漏。关于缩写训练,部编版教材也提出了相应的训练要求。例如,让学生分析《猎人海力布》某些段落的缩写片段,接下来就让学生模仿着片段缩写这篇课文的其他段落。

6.补白:“放飞想象”沟通阅读与习作教学

“留白”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法。在文章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留下许多空白点,是为了让读者有更大的想象余地和空间。在阅读与习作相结合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留白处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部编版教材对于补白的训练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例如,在《千人糕》教学中就安排了补白的训练要求“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部编版教材设计插图和文本内容的创作上都非常富有张力,留有许多空白点,为我们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素材。

7.批注:“疑问、感想”沟通阅读与习作教学

批注是一项重要的阅读策略,它是指读者要使用简洁的语言文字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解读,或者是评论,有时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和心得。部编版教材专门安排了批注阅读策略教学单元,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批注。批注是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形式。例如,以《牛和鹅》这篇文本作为范例,在接下来的课文编排中都留有空白引导学生学习批注、运用批注的方法。

8.读后感:“心得体会”沟通阅读与习作教学

读后感是阅读了某些作品以后所做出的总结,或是在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等。部编版教材对于写“读后感”也提出了训练的要求。例如,《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等课文便以不同的方式提出了写读后感的要求。如,“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和同学交流”“故事中哪个情节触动了你”,所以在使用部编版教材开展读写结合训练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总结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为我们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依据。

二、认真研究部编版教材,挖掘读写结合切入点

1.抓住关键词句段,循序渐进训练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无论是在谋篇布局还是在语言表达上都具有特色,是我们模仿的典范。在使用这些课文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我们要以关键词句段为切入点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例如,在教授《丁香节》时,我们发现文章的语言特别精妙。在描写花满枝头的美丽景色时,作者这样写道: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通过朗读我们就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对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文章的一个关键句,我们可以由此出发,让学生学习作者使用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和景色。在这里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既可以让学生通过迁移运用,掌握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也能够使他们更深刻地感悟到作者使用这样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自己喜欢的美丽景色的意图,对修辞手法在表达中所起的作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又如,《荷花》这篇课文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简直把荷花写活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两个自然段,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文本内容,感受荷花的姿态美和色彩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模仿着课文发挥想象力,写写自己心中的荷花的姿态美和色彩美。如此一来,学生由读出发掌握写法,同时又通过这种练笔的方式来“反哺”阅读,使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更深刻的感受。

2.围绕语文要素,进行读写结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在每个单元的导入语中都明确提出了语文要素教学的要求。其中有很多单元导入语中的语文要素,都是同时呈现了阅读训练要素和习作训练要素,而且二者之间还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就包括阅读训练要素和习作训练要素,而且二者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阅读训练要素是要求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而在习作训练要素中直接提出让学生“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是如何进行丰富的想象的,然后在本单元的习作训练中加以迁移运用,从而使学生对于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特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感受童话的魅力。为了有效落实体现读写结合特征的语文要素教学,我们要根据语文要素的内容,结合本单元的课文,通过重点段落或者是单元文本的安排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3.重视课后练习、小练笔,利用显性抓手

课后的练习题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写作方法的迁移运用。部编版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也为我们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抓手,而且是显性抓手。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中就有读写结合的安排:“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又如《蜘蛛开店》在课后练习题中提出了续写的要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在课后练习题中也提出了续写的要求:“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在课后小练笔当中,则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片段进行场景描写。由此可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小练笔,都是我们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抓手,而且是显性的读写结合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利用这些课后练习题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例如,在教授《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掌握重要的段落中场景描写的方法。比如,在场景描写中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使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以及神态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实现以读促写,帮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

4.关注“初试身手”,实现及时训练

在习作单元当中,“初试身手”这个板块是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在精读课文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写作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平台”进行梳理总结,接下来利用“初试身手”这个板块实现及时的训练。因此,可以说“初试身手”这个板块是教材中安排得比较显性的读写训练内容,我们应该由此切入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像这样的教学安排还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在这个单元的“初试身手”板块中要求学生进行改写:“查找资料,试着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它们的不同。”“初试身手”中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文体的一种改写,如果学生要想把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改写成一篇说明性的文章,那么他们既要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又要了解散文的写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加准确地把握这两种文体之间的区别,进而使他们在创作说明文时能够有效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由于这一单元选取的都是说明性的文章,那么在教學当中,我们就要通过精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通过“交流平台”这个板块梳理所掌握的说明方法,然后在“初试身手”这个板块,及时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绍清楚。

此外,教材中安排的“语文园地”这个板块也有非常显性的读写训练抓手。如把词语补充完整以及仿写经典的句子。在使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认真研究“语文园地”这个板块的教学内容,挖掘其中读写训练的内容,适时开展读写结合教学。

综上所述,在使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时,读写结合教学非常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研究部编版教材读写结合的编排意图,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训练切入点,采取有效的训练方式和内容,从而使读写结合真正落到实处。为了充分发挥读写结合教学的功能,在今后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当中,我们还将持续挖掘相应的阅读和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提出更多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为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滕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国教师》2020年第S2期。

[2] 朱珠《读写一体  习之有道——基于生本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新探》,《阅读》2020年第95期。

[3] 王孝《核心素养观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天津教育》2020年第36期。

[4] 万腾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读写结合的思考》,《课外语文》2020年第36期。

[5] 赵亚红《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第24期。

3660500589248

猜你喜欢
原文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习作展示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