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巧用工具

2022-03-21 15:27陈育岗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考点套路导图

陈育岗

摘 要:随着高考的进一步改革,近三年高考在考查方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在命题上,“去套路化”“去模式化”已经成为新的趋势,这严重冲击着以往的“套路化教学”模式,给高考的备考带来新的挑战。为了紧随高考导向,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备考成效。实践证明,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手段,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巩固考点,又能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的解题思路,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进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命题趋势 思维导图 考点识记 解题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21

一、立足实际,有的放矢

通过研读历年的“高考考纲”“考试说明”等相关资料,我们不难看出,高考考点繁多,且注重综合性考查。尽管如此,2016年之前,我们仍能借助高考备考经验,给学生总结出很多答题套路,就考试成绩来看,“套路化教学”带来的成效还不错。

然而,随着高考的进一步改革,尤其是2017年之后,高考的考查方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首先,就目前的命题趋势来看,“去套路化”“去模式化”成为新的趋势,这使我们的“套路”屡屡碰壁。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不少教师采用了“极端”的教学模式:有的一如既往地坚持“套路化教学”,无视高考新趋势,硬杠“去套路化”,使学生空有“套路”,却难有用武之地;有的摒弃所有“套路”,罔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去套路化”而漠视“套路”,使学生答题毫无章法。加上新形势下的高考,对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审美鉴赏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备考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如此严峻的备考形势,我们高度重视。然而,教师由于欠缺更好的教学手段,未能很好地处理“套路”与“去套路化”关系,面对学生堪忧的解题能力,我们只能“愁死”“急死”;学生因缺少更科学的识记方法,对考点熟悉程度不足,遗忘速度过快,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损。这些直接导致复习成效不尽如人意。

因此,我们亟须借助更有效的工具,在“套路”与“去套路”间找到平衡,进而提高备考成效,综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巧用工具,提高成效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集文字和图形于一身的工具,恰当地使用,能开发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它采用线条标识不同内容,使学生对不同内容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不同层面的内容有不同色彩,这给学生视觉冲击,突出记忆点,从而更有效识记考点;它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回顾、归纳和总结,以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以上“思维导图”所具备的优点,恰恰是我们之前采用的传统教学手段所缺乏的。高考备考时间紧迫,如何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备考成效?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电子板书”(即:将“思维导图”流程在多媒体上逐步展示),以更直观、更具逻辑性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考点,形成答题思路,并学会拆解题干,最后形成书面表达。这是一个不错尝试。

1.“思维导图”在考点识记上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高三学生每天都必须识记大量的知识点,如果缺少科学的记忆方法及时加以归纳总结,容易导致知识点出现混淆,加快遗忘速度,这显然会使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受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每复习完一个考点,我总会给学生一个相对应的“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确这一阶段我们学了什么,必须掌握什么。

比如,“小说”考点复习完后,用以下“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图一)

借助上图,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知道“小说”的基本特征,明确高考的考查方向。同时,我们可以借助这一“思维导图”,师生一起回顾“小说”每一种题型的答题方向,从而更有效地识记、巩固“小说”考点及解题思路。

在作文复习时,“思维导图”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就近年的高考作文类型来看,有“一般新材料作文”(如2018年全国卷II)、“时评类作文”(如2015年全国卷I)、“任务型作文”(如2018年全国卷I)、“多则材料作文”(如2018年全国卷III),等等。学生由于对材料的特点、作文的类型缺少正确判断,或是将带有“时评特点”的作文处理成“一般材料作文”的形式;或是对“多则材料作文”中各则材料之间的关联处理不当;或是“扣任务意识”薄弱,在作文中未能体现写作对象,脱离写作情境,无视标题拟定或文体要求。

由此不难发现,为提高学生在“审材料”“审要求”上的能力,我们需要一种能“化繁为简”更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熟记作文的处理思路。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在这方面能发挥不错的作用。

经过一个专题的训练,高考中常考的作文类型,学生均已练笔过,这时,我们不妨利用“思维导圖”(如图二、图三)再做总结。

首先,重点做好“审材料”方法(如图二)的归纳总结。

近年高考的作文材料样式,主要文字和图表两种。在备考中,我们不妨对其进一步细化。比如,可以把“文字样式”拆分为“关键词”“关键句”“段落”三种,再利用“思维导图”回顾它们各自的处理思路,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它们细微区别,加深理解,以便更好识记这一考点。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发现各种不同作文材料的共性,即(自2016年开始)高考作文更侧重考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内涵的理解,以及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我们只有熟知这一高考命题趋势,才能更有目的性的备考。

接着,利用下图(图三),提醒学生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要审清“写作要求”,勾画其中的重要信息,如写作的对象、情境、文体、标题拟定等要求(即:任务点),并在写作中紧扣这些“任务点”进行表达分析。

总之,恰当采用“思维导图”这一个教学手段,既能对考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又能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考点,这对提高高考的备考成效十分有益。

2.“思维导图”在解题上的应用

有了熟悉考点和掌握一般解题思路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在解题中感受到“所学必有所用”,这值得我们深究。

为此,我们不妨借助“思维导图”做以下设计:先审清题干,做出拆解,在“导图”中列出相关信息点;再明确所指向考点;紧接着,唤醒对应解题思路,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最后,根据画出的思维导图形成书面表达。

例如,面对“2018年全国卷III小说《微纪元(节选)》题5: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一题目时,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做出这样的处理:

首先,拆解题干,得到的信息点是“先行者”“心理”“变化过程”;指向的考点是“人物分析之心理活动”;对应解题思路是“先行者情感的先后变化”;再以此为切入点,回到文本中找到相关的依据,再扣紧“人物心理”进一步提炼,概括出要点;最后,根据上图形成书面表达:1.着陆前:先行者确信地球的灾难已经发生,但又默祷着,希望没有发生,心存侥幸,体现先行者矛盾、复杂、纠结的心理;2.着陆后:(1)感受到的是文明已成过眼云烟,地球一片荒凉,内心孤独、失望、痛苦;(2)后来发现眼前所见是真实的,内心震惊,重燃希望,对人类充满信心。

利用“思维导图”答题,能朝着正确方向审题干,更有目的性进行分析,提高答题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方面的作用在写作上表现更为明显。

例如,(2019年全国卷I)“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面对上面的高考作文,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材料进行如下分析:

首先,借助已熟记的“图二”做好“审材料”环节。

根据材料的形式,我们判断出它归属于“文字类”且只有一个段落,在分析时应对其进行“层次划分”:第一层次是强调劳动的价值,它是中华传统美德,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第二层次是从现实出发,谈及生活中劳动“遇冷”的表现:人们不爱(不理解、不愿意)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如图五)

借助画出的“图五”,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明确本次写的重点是,明确两个层次的内涵及关联,即:劳动的价值重大与劳动在现实中“遇冷”的现象,两者间形成相反关系,立意时可采用“二”立意法,即:既突出劳动的价值,又批评现实中不爱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再由此呼吁我们应重新审视劳动的意义,重视、热爱劳动,用辛勤的劳动获得财富、创造幸福。以此契合本材料的写作导向,也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思辨能力。

接着,利用“图三”做好“审要求”环节。

不难看出,写作要求中包含了写作任务,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细致拆解,确保不要遗漏任务要点。

根据画出的图六,学生能更直观地知道,本次写作应紧扣任务中的“写作对象”“主题与情境”“文体”进行表达分析,以符合写作指令的要求,即:面对本校(“复兴中学”)的同学进行演讲,倡导同学们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做到思想上重视劳动、热爱劳动并付诸实践,在表达中还应体现语言的鼓动性,觀点鲜明,能与其他同学产生共鸣,做到“以理服人”,达到演讲的目的。

总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毕竟还是处于尝试阶段,如何让它更好地服务教学,提高备考成效,这值得我们更深层的探索和更广泛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周剑英《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

[2] 王宁宁《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第11期。

[3] 陈丽颖《应用思维导图提高高考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中外交流》2018年第23期。

[4] 代玉慧《思维导图在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中的应用》,《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年第1期。

3666500589295

猜你喜欢
考点套路导图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烃思维导图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