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研究

2022-03-21 15:27吴晓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史料学科历史

吴晓华

摘 要:史料实证是当前历史教学当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史料实证的思维培养出发,论述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要求从历史教师自身能力提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出发,提高史料实证意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 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27

历史学科使基础性的人文学科,有着十分鲜明的人文类学科特征。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掌握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史料实证能力是现代历史科学研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同时也是严谨历史观念和治史态度的前提。初中阶段是学生重要的观念养成阶段,历史学科教学应当形成对于史料实证能力的高度重视。

一、初中历史当中的史料实证教学

1.初中历史的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是一种历史教学的方式,在教育教学理论系统当中,不同研究视角对于史料教学的界定有所不同。有观点认为史料教学是指教师在执行学科教学目标中,将史料作为教学内容基础,通过史料来进行教学场景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到历史场景当中,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进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历史背景,更加精准地把握历史逻辑和历史状况,形成历史判断;也有观点认为,史料教学就是将史料内容融入研习过程中一种,以强化学生对于史料的论证强度,以实现判断作证。对于史料实证教学来说,史料的作用便是作为一种历史实例证据,并将其应用于历史分析当中,故此本文在进行史料教学研究中,沿用第二种观点作为史料教学的只要观点。

2.初中生应当具备的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素养教学培养观念是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标准当中新加入的核心素养内容,在相关文件当中,对于史料实证素养提出了较为清晰的框定。新课程标准明确,史料实证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掌握历史研究和分析中所采用的不同史料类型,能够具备较为准确的史料辨析能力,能够拥有找寻搜集史料的途径和方法,能够从史料当中提炼出关键性的信息。本文在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方向后,对初中阶段历史学习提出了史料实证素养的一些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史料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对可以获得的史料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同时在面对历史问题方面,能够规避主观判断和先入为主的情绪导入,可以建立起“以证据说话”的基本逻辑思维,以史料史实为作证,不预设立场和观点,具有找寻历史真相,还原历史本真的思维能力。

二、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现行教学目标与史料实证之间彼此脱节

事实上,史料实证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史料阅读,同时能够将史料与课程内容进行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形成以史料为证据和视角的学科分析判断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却并没有将史料分析意识融入教学目标当中,大部分史料实证教学被教师理解为材料教学,即通过材料阅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其中学生没有真正锻炼反思和批判思维,利用史料进行实证的稍微能力则更是无从谈起。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所选用的“史料”范围十分集中主要以历史学家或政治学家对于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评论为主,这种材料本身并不能够作为史料,也无法应用于学生史料阅读划分分析能力的培养。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与教师本身并没有真正认清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仍然设定在传统的历史知识掌握层面,对于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思维培养,并未形成应有的重视。

2.教师缺少对于史料真伪的辨别能力

历史学科教学当中,教师能够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的历史史料内容十分稀少,大部分教师本身缺少历史素养,除了对于二十四史的历史文献地位有所了解之外,對于其他史料的获取能力十分有限,这就导致在教学当中,教师选择的史料往往令人啼笑皆非。例如在《七七事变》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抗日战争开端的展现时,选用了娱乐喜剧电影《举起手来》为资料内容,《举起手来》是一部以恶搞、戏说为主的喜剧电影,在教学当中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学生正视历史发展过程、了解历史现象来说并无直接帮助,学生无法将这类资料作为“史料证据”参与到实证分析当中。

3.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课堂教学当中笔者还观察发现,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虽然有着历史专业背景,但是其本身的思想价值观念存在严重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且在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地在渗透历史虚无观念。例如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常常引述较为热门的如“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等观念,意在摸出正史信息的真实性,强化正史内容的主观性,使学生产生错误的历史思维。为了作证自己的观点,部分历史教师还以“尽信书不如无书”等进行论证,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真实历史资料嗤之以鼻,不假思索地将其定义为“主观历史”或“篡改历史”。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在近年来初中历史课堂当中时有出现,这种错误观念对于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十分恶劣,应当引起相关重视。

4.存在一定的“以论代史”现象

历史本身具有不可逆性,大部分历史内容从历史史料当中挖掘出来,学生需要在探寻历史史料过程中,掌握历史证据,明确历史概念。但是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以论代史现象,教学更加注重历史结论,强调历史结果,而对历史证据和历史逻辑选择较为轻视。表现在课堂教学当中则是史料教学存在逻辑论证不严谨问题,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长影响下,更多进行简略的材料讲述,而重点给定诗学结论,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结论,对于结论如何产生、结论对于哪些历史进行总结等,不了了之。学生很难在这样的历史教学环境当中养成历史的实证精神,无法产生批判和反思思维,尝试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三、面向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的史学素养

教师本身历史素养的缺失是导致当前历史教育陷入偏差,初中历史学科无法带动学生产生历史实证精神的关键原因。对于初中教师来说,他们虽然是历史专业或历史教育专业出身,对于历史知识有着较为扎实的掌握,但是在学习和工作当中,缺少对于历史的思考,更多时候他们也是在被动接受历史信息,无法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自然而然也无法以历史观、历史素养等为教学内容,融入教学工作当中。

针对这一情况,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不足,积极主动地进行史学功底的夯实,提升自身史学素养,重新进行历史认知,认识到历史真实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于历史资料的正确判断。历史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建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尝试通过业余实践积极参与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当中来。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专业书籍的阅读、互联网信息的浏览和大量历史教学文献的阅览等方式,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帮助自己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形成积极正向的历史观念,发现此前自己在历史学科学习当中、历史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仅能够强化自身的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控能力,更能从历史的发展、历史逻辑等方面建立起历史观念,形成自己的历史认知,学习并掌握真正的历史研究方法,以唯物史观的思维视角出发,提升自己史学素养,更好地参与到历史教学工作当中区。

其次,初中学校方面在教师选聘和教师审核方面,应当进一步提升门槛,对于存在严重思想问题或不良思想倾向的教师,应当予以拒绝。在教学当中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是当前文化环境当中大行其道影响深远的错误思想观念,但是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他们更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历史态度,能够以唯物史观来看待历史和文化思潮,能够十分轻松的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本身的思想错误和认知漏洞,进而作为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坚决抵制者。然而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却没能坚持思想底线,没能保持思想纯洁性,反而成为错误糟粕思想的宣传中心,影响学生健康历史观念和思想的形成。教育领域和初中教育主管机构应当认识到当前的历史教育思想倾向,对教师的思想观念进行严肃审核,针对存在这一类问题的教师应当第一时间清除出教师队伍,保证历史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保证历史教育能够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2.深度挖掘课程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学科育人的重要作用,传统历史课堂强调历史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的功利性教学,忽视了历史对于人思想认知方面以及思维的锻炼作用。在学科育人教育目标要求下,教师应当重新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功用进行审视,尝试回归到历史本源,以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观和历史能力为方向,重新树立教学目标。

学科教学当中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关键,是开展所有教学活动的指导,历史学科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需要重新进行学科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在课程教学调整当中,应当改变单纯知识教学的知识本位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关键培养目标,重新制定史料教学的教学系统,引导学生从更加宏观、更为全面的历史视角来对教材历史内容进行审视和反思,形成历史判断能力,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3.多渠道积累史料

史料内容获取的渠道狭窄,是当前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引入史料教学的关键,对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来说,丰富的信史资料的融入,是歷史教学的资源基本。历史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需要建立起基本的史料观念,能够了解历史研究当中所运用到的史料有哪些类型,并利用日常积累的方式进行史料资源的积累,建立起面向教学的史料信息库。通常情况来说,可以作为一手史料的历史资料资源可以分为史书资料和考古资料两种,其中史书资料是最为直接的历史文字记载,除了二十四史正史资料之外,还有其他通史类型的史料编纂资源,这些史料被誉为是“信史”,即可信的史料资源,可以将其应用到教学当中;考古资料为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部分考古资料所记载的内容是更为直观的历史信息,一些考古实践活动中出土的历史文物甚至推翻了此前历史文字记录的相关内容,考古资料也可以引入到教学资源当中,作为重要的史料。除此之外,一些档案记录、影印文本等文物复制品等,也可以作为侧面史料进行历史印证。教师在日常积累当中需要注重关注以上三个方面的史料内容,将其纳入史料库中,结合历史学科的教学安排,将其作为重要的史料资源提供给学生,供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4.以问题为视角引入史料分析

历史教材受限于篇幅,对于大部分内容无法做到详细的描述,部分历史事件在历史教材当中被一笔带过。但是从历史发展逻辑来看,这部分被省略的历史内容对于建构完成的历史发展观念来说,依然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尝试以问题为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探寻历史真实或历史“隐藏”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问题探究是教学国外教学系统当中较为流行,主要通过规定某一个观念或某一个“事实”的方式,由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问题进行证实或证伪。学生在探寻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找寻资料证据来完成观点验证,最终在得到结论的同时,也强化了批判性思维的锻炼。传统历史教学很少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多强调学生直接接受历史结论,对于学生的史料实证精神培养存在较大阻碍,部分教师在教学创新中尝试引入问题教学方式,但是问题内容停留在是非判断层面,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

总之,对于史料实证教学来说,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以设置悬念的方式,选定教材当中某个值得关注“有待商榷”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提出不同于教材的看法。同时教师预留给学生表述的空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表述,随后教师根据学生表述进行提问,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有哪些决定性的证据进行要求。此时学生会发现现有的资源信息无法支撑自己的观点,便会自觉参与到相关史料的搜集当中,尝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验证。教师再给出准备好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资料查找和分析,找寻能够作证自己观点的证据,使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实证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李东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科技风》2020年第26期。

[2] 杨小敏、张琳、刘亚芳《瞄准学科核心素养  发挥师范院校历史教育育人功能——以中国古代史教学为例》,《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20年第1期。

[3] 陈甜《初中史料教学与微课融合的路径及成效——以实证型微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为例》,《教育观察》2020年第3期。

[4] 倪利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以“洋务运动”教学为》,《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第12期。

[5] 林小玲《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的细节化培养——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为例》,《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6期。

3125500589202

猜你喜欢
史料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超学科”来啦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