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2-03-21 15:27高秀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有效性

高秀萍

摘 要: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实施,对小学教学也产生重要影响,促使小学教育教学理念就此发生改变,对课堂教学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成为落实素质教育、德育的主阵地,务必重视提升课堂教學有效性,保证其关键教育价值能够得以有效发挥,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29

小学教育教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对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的全面落实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三观”培养与审美意识、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抵制各类不良思想和诱惑,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教育意义。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成为影响教学价值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务必对此重点关注,积极探寻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策略,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够对真正提升,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教学阶段,重点开展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法治理念的培养具有重要教育意义,有利于促使学生能够在成长发展阶段,树立积极正确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小学生群体,其认知、习惯养成存在明显不足,重点落实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面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可对此作出充分学习了解,为其学习成长提供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小学阶段,作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重点关注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学习、生活习惯,以及“三观”的发展培养能够形成科学正确引导,对自身言行举止加以正确要求,有利于其习惯、观念的发展培养。所以,小学教学期间,需重点关注学生性格、年龄等特点,重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面对小学生群体,促使其树立良好思想道德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总之,小学教育教学阶段,道德与法治作为落实素质教育、德育的主阵地,需对这一学科加以重点关注,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够获得提升,促使其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以此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成效性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师生对此不够重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课时不充足,教师队伍不完善,教学评价系统不健全等。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而且这里面的法律知识和脱离课本外的人和实践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习和理解起来都有和难度,传统的讲授方法无法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内容,也与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出现了背离的情况,导致整个学科的教学成效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单一,授课方法片面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之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理念比较传统,以理论知识和成绩提升为主,不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发展,致使学生的思维被严重的固化,没有真正地意识到思想道德和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而且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应用的都是讲授制和黑板制的授课方法,学生听教师嘴里说,黑板上写,甚至将这些直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留在头脑中,缺乏足够的思考和训练,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长期下去其学习主动性丧失了,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习质量也必然会受损。

2.学习指导方式不合理,学生接受效果不佳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性格不健全,身心尚待完善,所以对很多知识的理解能力欠缺,对于知识无法全面地接收。但实际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理解无法保证深入透彻,学习习惯同样并未就此养成。这样不仅影响到了最终的学习效果,同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也必然存在消极影响。

3.课堂互动性不足,学生积极性较低

课堂教学环节,师生缺乏有效交流互动,以至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因此受到影响,同样对其人格、“三观”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不过,由于课堂互动性,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较低,整体学习效率明显不足,以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难以真正提升。

三、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引导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期间,教师更多是以主导者、决策者身份出现在课堂中,对学生学习实施主导决策,而学生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还是以教师指示完成学习,并对课堂知识内容完成被动接收。长期如此,尽管短时间之内,学生可能会获得良好考试成绩,不过,基于长远层面分析,对学生学习成长势必会形成制约。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知识学习停留于浅层次层面,对深入学习与自主学习锻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为此,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需对教学思想观念做出转变革新,对学生主体地位加以重点关注,帮助学生成功摆脱被动学习束缚,通过教师的科学正确引导,通过自主探究或是小组合作等途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与思考探究的过程,对知识内容形成更加深入的学习理解和深刻掌握,并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拓展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真正提升。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期间,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对课本教材有着过度依赖,照本宣科现象较为普遍。同时,针对部分教师群体,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期间,教学方法所具有的局限性由此暴露,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和僵硬等问题,长期如此,势必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则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等。鉴于此,针对课堂教学而言,为保证教学有效性得以有效提升,教师务必重视对教学方法作出优化创新,促使学生可以对课堂教学印象发生改变,对此产生充足兴趣,并踊跃参与其中。比例,以《父母多爱我》为例,基于教学内容以及目标,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位于教学情境之中,对自由讨论、角色表演和辩论等加以结合融入,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其中,对课堂知识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理解,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正提升。

3.教学生活化,发挥教学价值

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同其他学科存在明显区别,其表现出更强的灵活性、自由度,而针对之一特点,得益于同显示生活自检所具有的高度契合性。鉴于此,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而言,课堂教学有效性若想保证得以真正提升,促使其关键教学价值能够得以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对课本教材同生活加以紧密联系,并结合生活深入挖掘有关教材素材,对此加以系统整理,并加以精心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充分结合融入。例如,以《网络新世界》为例,教师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当前,小学生群体对网络表现出充足兴趣,网络安全意识明显过于薄弱,较易受到部分煽动性言论的影响,或是相信网络中的陌生人。面对此种情况,位于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应当结合真实生活案例,为学生普及“网络安全”有关的知识,对课堂知识完成深入学习理解,促使教学价值得以有效发挥,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4.开展实践活动,吸收转化知识

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关注理论教学的方式,教师同样需对实践教学活动教学重点关注,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帮助学生在此环节获得更加深刻学习体验,使其学习效率可以得到真正提高,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可靠保障。开展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评价同样不应知识关注试卷,为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形成有效吸收转化,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面对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需对此加以重点关注,组织开展如社会实践活动等,指导学生踊跃参与,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体验,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记忆理解,保证学习效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除此之外,通过开展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收获,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转化,切实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对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更好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爱心的传递者》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走入教室,共同来到敬老院,陪老人说话、聊天、唱歌等,更显自己的一片爱心,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爱心传递的快乐体验。又如,以《同学相伴》为例,教师可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进行拔河比赛活动,使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如组织春游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开展游戏,并分享食物,使学生感受到同伴之间的友谊,认识到同学相伴的快乐。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深刻体验,对知识作出更加深刻的理解,充分保证学习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正提升。

5.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有效性

有关现代教育理念,重点強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需务必对此加以重点关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小主人,唯有如此,方可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与此同时,对教学进度、方法加以合理把握,位于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充分了解掌握,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带来更加多样的学习体验,实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期间,面对传统思想观念,需对此作出转变革新,积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此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够得以真正提升。

6.明确教学目标,凸显教学关键点

因传统教学观念所形成的深渊影响,位于教学环节,主科教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却并未获得足够受重视。所以,若想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正,需重视对教学目标加以合理明确,以此来保证学科教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首先教师要从正面角度引导学生对该学科的特点进行了解,并明确学习目标,并可以在授课当中有意识地渗透教学关键点,在保证提升学科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正确“三观”,促使其思想境界得以不断提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程内容的专业化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很多问题都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所以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后给学生划分重难点,并为学生的学习明确方向,之后通过主题探究或者小组合作等方式展开具体的探讨,以此来为整个学科的教学指明方向。

7.改变课堂形式,引进互动性课堂

针对小学生群体,其性格特征较为鲜明,活动活动且精力十足,教师需对此做到充分了解掌握,以此为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构建互动性的高效课堂,并通过趣味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此更加感兴趣,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正提升,以此培养其优秀的道德与法治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同样可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促使课堂教学范围能够更加轻松愉快,为其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充分感受学习乐趣,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真正提高。以《执法守法,依法维权》为例,教师可改变传统课堂形式,构建“模拟法庭”的小课堂,指导学生扮演小法官的角色,模拟庭审有关未成年的真实案例,促使学生能够认识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所偶带来的巨大代价和后果,并了解法律所具有的神圣、威严。同时,在此环节,能够对有关法律知识做到学习了解,使其遵守、守法意识能够有效提高。如此,通过改变课堂形式,积极构建互动性的高效课堂,结合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对此产生充足兴趣,充分保证学习效率,并未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转变革新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作出优化创新,积极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策略,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环节,面对教学环境、过程,教师需重视对此作出合理优化,充分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氛围。同时,有关教学内容、目标等,教师需基于现代教学理念,对此作出合理调整,以学生为主体中心,探寻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策略,促使课堂教学有效得以真正提升,以此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玉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速读》2020年第6期。

[2] 廖永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9年第2期。

[3] 黄荣《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科学咨询》2021年第8期。

[4] 龚丽燕、李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新智慧》2021年第23期。

[5] 刘占红《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甘肃教育》2021年第16期。

3641500589205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有效性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