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心灵,呵护成长

2022-03-21 15:27丛小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绘本法治道德

丛小杰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绘本材料,是编者根据内容精心选择的,是对教材内容高度概括后生动形象的体现。为更好地利用这项资源,笔者从巧用绘本,激发兴趣;对接生活,指导行为;承上启下,连贯教学三方面对绘本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把大量的绘本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这样在很大程度提高了低段学生阅读理解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用绘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绘本为桥梁,突破教学重难点,以达成教学目标;还可用绘本衔接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贯穿课堂教学,让教学更具整体性。下面以部编一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为例,浅谈绘本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绘本式教学 道德与法治 深度学习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30

一、绘本式教学促进了一年级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深入掌握的机会

绘本式教学促进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学习也有着很多意义。首先就是可以很好地帮助小学生认识道德与法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如今的时代需要一些高素质人才,所以写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自然也显得十分的重要。以绘本的形式来教导低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深入,可以让低年级学生从小就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让他们从小就在一个充满道德素养的环境里长大,自然也就能够培养出好的习惯,避免以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可以很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绘本式的教学模式对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学习也有着很多其他的意义,繪本式的教学充满了一定的趣味性,可以很好地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的专注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其次就是可以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体系的发展完善。道德与法治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就可以很好地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绘本式的教学模式也推动着学校教学方法的进步,彻底改变了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更能集中注意力到课堂教学上,让学生能够对这门学科产生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推动该学科的内容上的一些完善。也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当代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绘本式的教学模式对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学习的意义,除了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了解道德法治知识,促进相关学科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还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和知识水平,合理运用当代的一些科学技术来帮助自己实现现代化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也可以让教师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技术。所以绘本式的教学模式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知识素养的提高。而绘本式的教学模式也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体验,促进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低年级学生才从幼儿园升上来,对一些学习方式还不能适应,绘本式教学就可以很好的缓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对小学学习的完美适应。

二、绘本式教学出现的问题

上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绘本式教学促进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学习的意义,但是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出现了很多新的要求。所以绘本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力量也很高,对于教育重视程度高,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对道德与法治等方面的发展也是比较重视的,而且相对来说教师资源也比较充足,那么这些发达地区的道德与法治发展相对完善,速度也是很快的。但是对那些偏远地区来说,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科技水平也较低,可以运用的技术也相对不足,师资也不充足,设备也跟不上,对一些相关技术的运用也不成熟,而且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发展也不是很重视,所以偏远地区的道德与法治发展缓慢,也相对不够完善。所以就会出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绘本式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在绘本的选择上还是存在着自主性,没有客观的选择一些可以很好地帮助低年级学生的绘本以及适合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相适应的绘本。这就会出现绘本不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选择的绘本也和道德与法治不相适应,无法很好地帮助该学科的教学等问题的出现。那么低年级学生就不能够很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绘本的选择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是有很重要的,那么怎样选择一些好的绘本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绘本式教学对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教学中除了会出现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绘本选择不正确的问题,还有就是会出现学校对于该门学科不重视的问题。很多学校表面功夫做得很好,表现出了对副课学科的极其重视,但是内里还是不够重视。有的学校甚至不会聘请专业的教师来授课,直接找其他科目的教师来代替,而其他教师毕竟不够专业,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没有相关的知识来支撑,只知道一些大概,这就会导致低年级学生对改门学科的掌握程度也就不高,自然对这门课也就不重视。那么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也不够深刻。所以提高学校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程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三、引入绘本故事,碰撞思维火花

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一个优美的童话故事或寓言的教育效果,远胜于长篇大论的讲授。绘本书一般具备强烈的故事性,在学校品德教学上引用绘本教学童话故事,就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回顾已有的生活经历,在交流对故事内容的认识中,撞击思想的火花,从而震撼学生的灵魂。

在具体的课程中,教师我会针对主题选择适当的绘本。比如,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就是《开开心心上学去》。学生们有着对学校生活的强烈期待与向往,也面临着对生活变化的心理不适应。于是,我们便可从学校教学之初进行对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的解读。而这个绘本也给我们介绍了一只小麻雀让小阿力改变了想法就像一只长大了必须离巢飞向更广阔世界的鸟一样,但小阿力还是去上课啦,而且他也发现,校园里是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当学员们看着教师简单的教学画面,聆听着教师们声情图文并茂的介绍,教师及时向学员们发出提问:你喜欢上学吗?感到很高兴?为使小朋友尽快适应,教师再用课中绘本形式介绍了小朋友王晓上学后第一天的生活情况。在教学上,教师以五幅图画为整节课的基本线索进行了教育。成为每个环节的引导图,直观的画面唤起了中小学生们对当天上课场景的追忆,并形成了兴趣,在交换相应的话语时,中小学生们就有话说了。把中小学生心理情感的真实面表达出来,故事就会讲得好。

四、嚼食儿童绘本文字,震撼孩子内心

美国教育家曾说过:“当学校教师意识到你在教他们时,就表明了你的教学已经开始失败。成功的思想道德教育,并非喋喋不休的讲课,而应似春雨润物细无声。”其中,当教师精心准备了很多事例根据目标有条不紊地对学员开展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教育时,同学会认为教师在“唱高调”、在讲课,但往往不以为然,乃至形成了厌恶心态。而绘本中的故事也都是日常生活小故事,更易于使小学生们形成轰近感。例如,学习《家人的爱》一课时,引导学生在前一课中了解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家庭人间的情意。母爱既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为家庭分担责任和履行家庭义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有了完整爱的情感体验,再后面谈对父母的义务与责任才不勉强。在绘本教学中,虽然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讨论者,但是我们还是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课堂上,我引入了《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让学生可以从小兔子父亲与兔母亲之间的交谈中,体会母亲对儿童的那深沉的爱意,让人感动不已,也会使儿童情不自禁地想拥抱母亲。我们要反复读,才会感觉到作者幽默语言中温馨的母爱。

五、扮演绘本角色,指导行为准则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指导学习者进行体验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换一个视角思维,即对人对事物进行了具体的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和同伴分享、互动,从而把自身的心态、情感和活动整合并转移到相应的生活情景中,从而实现了换位思維与感受。

小学上卷的《美德与法制》中《拉拉手,交友谊》一课的绘本《交友谊》以童话的形象,展示了他们的各种行为:一些学生由于个性或某些因素,不喜欢主动地和别人沟通交流;一些孩子会在和人相处时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举动,因此容易遭到别人排挤、孤立等。在教学上将绘本故事《交朋友》当作本课程的引子直接走进教室,并让学生部分人物进行动作表演,以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喜怒哀乐,一起说话,一起思考。教师总结:学生大胆、积极地和同学们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和同伴们友好相处,就一定会结交不少好朋友、好同伴。导入了这一课的新课题。

对接生活,指导行为。透过在课堂的呈现,人们不难看到,作者们在教学写作时,所收集的基本都是关于高一下段学生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素材,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诱导学生有好活动,从而形成好习惯,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一年级品德和法制的教材中大多是关于小朋友们在入校后已经遇到的,或是正在遇到的问题,而经过课堂教学教师们可以共同在教室上学习、探讨处理问题的办法。而绘本教学故事中的一大部分内容就是为这节课中小学生们所必须学会的品行常规作铺垫的。课堂中教师们利用“画本叙事”完成从“教科书”到“学生行为”的无缝衔接,并发挥着桥梁功能。画本叙事中利用了一些童话故事,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好动作、好习惯的重点揭示了出来,从而攻破上课教学重难点,通过如此的故事安排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知情合一、言行合一的问题。

师:在树林里举行了一场竞赛——看谁的精神好?你认为谁赢得了竞赛呢?

生1:我认为应选择大公鸡,因为大公鸡姿势好,起得早,很有精力。

生2:教师,我一直认为大白鹅最应该得奖,因为它姿态非常美,坐、立、行走的体态都非常优美!

生3:我觉得猴子也可能入选,因为他眼睛又大又亮,而且教师在上课时鼓励我们眼睛又大又亮,所以我认为猴子也可能入选。

生4:小鸟,肯定是小鸟。教师让我们发言叫声一定要很洪亮,你看小鸟的叫声既好听又洪亮,一定是它!

师:对小朋友讲得都好,原来坐姿好、坐立走路姿态美、眼睛又大又明亮、叫声响亮、衣服穿戴得整洁又漂亮,认真工作都是有好精神!

师:教师觉得咱们班级里也有个精神王,你知道是谁么?

生1:我觉得是“张”,她每天都主动去打扫学校卫生,把教室垃圾桶处理得既洁净又整齐。

生2:教师,我一直认为“李”是精神王,她在上课时坐着很端正,发言的时候声调既清楚又洪亮。

生3:我觉得“章”也很有精力,因为每天出操的时候,他的胳膊都跟着乐曲节拍在摇摆,姿态挺拔,跑出来也很有精力。

师:是呀,因为咱们的孩子都很善于观察,很善于发掘同学的优点,所以这种现象都叫“有精神”!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不仅能发现,还能向我们班级里的“精神王”学习,作为一名很有精神的小朋友。

承上启下,纵贯整个教学活动。《授课艺术》书中有言:授课就是一种艺术作品。教师们只要切实努力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就能让学习者在轻轻松松、愉悦的气息中把握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这些绘本书部分教学内容涵盖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活动,前半部分教学内容演绎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后半部分教学内容演绎了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所说“承上启下”便是以绘本书与故事课本为纽带,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融会贯通,通过左右的衔接使学习者更快地步入角色,从而深入教学活动。在《花儿草儿真可爱》教学中,绘本书《我和小树》的承上启下,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连贯起来,有了连接,使学员们不但感受到花卉的自然生活,更透过画本故事知道了人们要热爱花卉,呵护花卉,使他们和我们一样茁壮成长。通过这样的环节创设,有助于实现在新课程中“与自然界共存”的目标。以最简单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备课难度,同时增加了学生理解接收信息的有效程度。

可见,通过从思想道德与课堂教学上开发绘本素材,把绘本故事和课堂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从而加强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制》教材的深入掌握。

综上所述,绘本内涵丰富,内容充实,作为“新鲜”的课堂教学形态,很多时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可以衔接生活,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是则能够承上启下,使一课堂、二课时的教育内容比较衔接,以体现教育的连续性。因此绘本教材在课堂中也有不少的使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S2期。

[2] 万希燕《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20期。

3993500589291

猜你喜欢
绘本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绘本
绘本
绘本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