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2-03-21 15:27薛桂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传统

薛桂花

摘 要: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更加关注教材内容知识的讲解,从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补充,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渗透较少。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瑰宝,需要教师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丰富初中生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能够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带来更多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与法治教学。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找准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切入点,潜移默化地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其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希望提出有效提升传统文化有效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 道德与法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33

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意识到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进而可以主动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学习。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有着一定联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渗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思想和品德进行熏陶,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能够进一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个人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防止课堂说教现象的发生,说教课堂不仅无法起到应有的课堂效果,反而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

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对学生的成绩更加关注,这会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功利主义的学习观念。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接触较少,甚至对中华传统最基本的文化礼仪都不够了解,这一现象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由于学生学习时间比较紧迫,许多教师在课堂中更加关注教材内容的讲解,往往受考试的驱动,使得考试考什么,学生在课堂中就学习什么,这样的教学观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化,使得许多学生在政治课堂中产生厌倦感,难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文化的渗透比较少,教师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情况,对于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也比较生硬,往往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学习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优秀传统文化要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国家教育更要让下一代能够学习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并且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及现代化学习理念进行新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1.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首先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要能够熟練掌握教材内容,找准课堂教学切入点,才能够有效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教育。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并且能够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调整和优化。教师在进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得各种传统文化领域的知识能够对学生起到吸引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热情。

以《学习新天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师说》《劝学》等相关文章,引入本节课知识的学习。通过本节课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古人刻苦学习的事例,一方面让学生加强对古人刻苦学习相关了解,提高学生对古人刻苦、勤奋学习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摆正学习态度,使得课堂真正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鉴古人的学习方法,勤奋刻苦,敢于创新。借助传统实例进行教学,对学生思想教育更具有说服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学生不怕苦的学习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巧妙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合起来,需要教师高效把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学生感兴趣知识内容的导入,帮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知识,并且能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安排和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能够向学生讲解多领域的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坚持终生学习,通过教师自身对学生起到榜样影响作用。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相互促进,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古以来亲情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大主流,通过学习《亲情之爱》一课,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提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中人的基本品质,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园内进行相关传统知识宣传,同时可以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到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比如通过组织学生给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拉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理解父母的辛苦,真正使得本节课教学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解古代孝顺父母的十大孝子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人如何孝顺父母,同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体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让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对学生起到教育和影响的作用。

3.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特色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文化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连接。帮助学生将新学知识建立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现代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领域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略学生的这一时代性特征变化。现代教育教学政策需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要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课堂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在课堂中要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引入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合作教学以及各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创设特色化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在教《诚实守信》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更要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与此同时,也需要给学生引入相关教学实例,比如通过给学生讲解各种传统寓言故事,让学生更能接受和理解相关故事所要传达的思想品质,从而使得学生意识到诚实守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遵守个人诺言,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新时代好学生。教师同时也可以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使得优秀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班风。

4.创设良好家校合作教学,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储备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在学校内进行,更要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就需要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教师作为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要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关系,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意识到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为开展传统文化家校共育打下基础。教师也要给家长提供学习平台,丰富家长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使家长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进行学习。良好的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家校社共同合作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重视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同时给家长提供学习的平台,鼓励家长系统地学习教育基础知识、交流教育经验,共同研讨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教育问题,如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中秋节时,家长们可以举办中秋晚会,给学生们讲解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等,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传统,尊重传统历史,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化节日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可以适当地开展小区运动会,在学习之余解放眼睛,放松身体。在学校,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庭中,家长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关注学生。教师也要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情况,并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由此看来,良好的家校合作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想品质。

5.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课堂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才会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自身的体验,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设计也可以与学生的户外活动建立连接,通过课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也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针对某一领域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能力和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给学生创设多样性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有更强烈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和认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意义,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例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本节课要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让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在个人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面前,要以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保证国家和集体利益。爱国主义精神自始至终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许多英勇之士为维护国家利益前仆后继,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教师在进行本节课讲解时,可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革命纪录片,比如《功勋》中的每一位英雄人物的视频,通过张富清同志不忘初心、深藏功于民的精神,申纪兰同志一心为民、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等,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意识到当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本节课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或者建设校园内的宣传栏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通过校园内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能够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祖国,提高个人的民族责任感。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祖国建设和发展奉献个人的力量。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的优异表现进行表扬和奖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引导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相关知识概念的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个人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历史记录和灵魂,教育亟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教育,国家民族的教育只有在传统文化学习基础之上继承和发扬,才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该从日常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创设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唐月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为例》,《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年第6期。

[2] 汪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育的思考》,《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年第16期。

[3] 杨翠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傳统文化的策略》,《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年第4期。

[4] 罗惠成《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新课程》2018年第29期。

[5] 刘晓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思考和对策研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77期。

[6] 苏瑞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探寻》,《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年第17期。

[7] 周红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思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8期。

3091500589211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传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