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幼儿的入学准备研究

2022-03-21 15:27任梦琪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幼儿园

摘 要: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且幼儿对陌生的事物具有恐惧心理,因此幼小衔接入学准备工作的开展就是要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使其快速接受小学环境及小学教育,为幼儿的顺利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开展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本文就幼小衔接中幼儿的入学准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做好幼儿入学准备的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 幼儿园 入学准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39

幼小衔接中的幼儿入学准备问题已成为社会、国家所关注的大事儿。因为幼小衔接阶段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幼小衔接工作做好了,幼儿接下来的学习就会“一帆风顺”;如果幼小衔接工作没有做好,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受到不良影响。而幼儿入学准备是幼小衔接中的重要内容,可直接对幼小衔接工作造成影响,所以下列对幼小衔接中的幼儿入学准备进行简单阐述,旨在解决当前幼儿入学准备中存在的问题,为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幼儿园在幼儿入学准备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单向衔接,小学被动参与

入学准备应当是幼儿园与小学共同的工作,且贯穿于幼儿园的始终,但通过调查发现,其一直被当作幼儿园及大班教师的工作,且在工作中存在单向、片面、表面等问题。所以幼儿步入小学后,常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为:幼儿园与小学并未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二)知识断层

幼儿园大部分通过自由游戏、集体活动等引导幼儿探索、获取知识,而进入小学之后,孩子将开始正规的科目学习,课堂教学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二者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各大小学对幼儿的知识储备基础要求较高,但相关部门提出:幼儿园不可提前进行教授小学知识,只能做汉字前书写、阅读准备,且对10以内数概念和加減法等进行教授。所以幼儿步入小学后,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无法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的问题,导致幼儿的后续学习受到了不良影响。

二、家庭在幼儿入学准备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步入小学在各位家长眼中是件大事儿,所以各位家长早早准备了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品,对各大小学的教育水平、各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主动寻求幼小衔接班的帮助,旨在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认为,如果孩子在小学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还可以使其再读一次一年级。由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所以对幼儿的入学准备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教养方式不科学

部分家长工作太忙,认为自己没办法长时间陪伴孩子,便选择了放养,使其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幼儿处于发展之中,必要的教育可为其入小学做好准备,可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放任自流虽可使幼儿获得快乐,但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三)家长只看学业成绩,不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幼儿在步入小学后存在一些行为习惯问题,如:上课坐不住,没办法认真听讲;没有时间观念,完成学习任务时较慢,不注重学习效率;不会阅读;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等。这些行为习惯应当是家长提前进行培养的,其可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完成直接影响,但在当前的幼儿入学准备中,家长并未将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起来。

(四)未做好心理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存在较大差异,且多数幼儿未对小学进行了解,所以对步入小学这件事儿充满恐惧,生怕自己在小学交不到朋友,跟不上学习。甚至部分幼儿对上小学这件事儿产生了排斥心理。

三、幼小衔接中幼儿的入学准备策略

(一)幼小双向衔接,确保幼儿顺利过渡

1.小学主动衔接,幼儿逐步适应

双向衔接是做好幼儿入学准备工作的前提,是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形成必备能力的前提,是为幼儿顺利过渡提供保障的根本。而在幼小双向衔接工作中,小学需主动与幼儿园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身心发展状况,并简单阐述各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任务;幼儿园需为小学提供幼儿的入学准备状态。在双方了解基本情况后,小学教师需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最近发展区与过渡期,并探讨过渡期间的教育手段、方法。比如,幼儿园在过渡期间仍需选择趣味性内容,使幼儿的注意力能够集中起来,在日常管理中,需逐渐进行过渡,使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的管理标准、管理要求。小学在开学一个月内需采用幼儿园大班的管理方式、作息时间,一个月后,循序渐进的调整各项标准,使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2.确保幼儿全面发展,兼顾幼儿兴趣养成

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需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虽然幼儿的年纪较小,但其各项能力处于发展过程中,且幼小衔接可对幼儿当下发展及后续学习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在幼小衔接的入学准备中,教师需确保幼儿全面发展,并注重幼儿的兴趣养成。具体而言,教师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了解,并基于此设计教学活动、给予幼儿鼓励。

3—6岁的幼儿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且希望独自完成某件事儿后获得家长、教师的鼓励。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给予幼儿机会,使其通过这一过程增加知识、表现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优势、闪光点,并给予其认同、鼓励,使其获得自豪、愉快的体验,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

3.鼓励幼儿自主发展,幼小协同培养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让幼儿受益终生。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给予幼儿鼓励,使其自主发展,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具体而言,教师及家长需鼓励幼儿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需进行情境创设,使幼儿在情境中获得体验、感受,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终身学习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需将习惯培养渗透到各种教学环节中的,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需借助各种节日设计主题活动,渗透相关意识、理念。如:国庆节快到的时候,教师可开展有关于国庆节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形成爱国主义意识;劳动节快到的时候,教师可开展有关于劳动节的主体活动,帮助幼儿形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及习惯。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1.健全相关制度,均衡师资资源

制度可为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好准备,可约束各位教师的行为、意识,使教师明白在幼小衔接阶段自己需要做什么、做到哪种程度。而就目前情况而言,有关于幼小衔接的制度并不完善,所以相关部门需将健全相关制度重视起来。具体而言,幼儿园和小学需向相关部门反馈幼小衔接相关制度的问题,并阐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使相关部门重视相关财经投入,对幼儿园进行规范管理、系统指导。同时,幼儿园需改善软件、硬件建设,需对课程设置进行监督,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水平。此外,相关部门还需做到师资资源的均衡,使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可具备优秀师资资源,为幼小衔接幼儿入学准备奠定基础。

2.加强职后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国家的建设及发展依靠的是现在的幼儿,所以国家相关部门极其关注教育教学工作,并基于我国国情推出各种推动素质教育落地的措施、政策,所以教师需要進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尤其幼小衔接阶段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相关部门需将职后教育培训加强,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提高。比如,幼儿园需与小学开展“联合”培训,鼓励在职的幼儿教师及小学低年级教师参与到其中。培训工作中,需渗透幼小衔接的幼儿入学准备工作的重要意义,需使教师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需邀请幼儿教师、小学低年级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并总结教育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师还可进行深入沟通,共同探讨幼儿入学准备的方法。

3.借鉴国外经验,创新幼师培养模式

外国的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先进,可避免我们走“弯路”,所以我们不妨借鉴外国的一些经验,创新幼师培养模式。比如,幼儿园和小学可以进行合作,使新入职的教师到对方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了解对方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任务,并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幼儿入学准备方案,为幼儿快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使在职多年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使其进一步开展幼儿入学准备工作。

(三)进行体验交流,消除幼儿的不良情绪

幼儿园可邀请一年级小学生到园与大班幼儿面对面交流,说一说自己在小学一年级中学到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体验,在初入学时有没有不适应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不良情绪可因此而消除,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步入小学这件事。

(四)提高家庭入学准备质量,提供优质成长环境

1.树立科学观念,提升家长教养技能

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所以想要提高家庭入学准备质量,家长就需树立科学观念,掌握正确的教养技能。之所以强调幼儿入学准备中的家庭教育,是因为相关学者进行了研究,发现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所以在幼儿入学准备工作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幼儿园及小学可建立公众号,邀请家长进行关注,并在公众号中推送入学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入学准备工作等文章,使其树立正确意识。幼儿园教师需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沟通,使其了解这一阶段自己应该如何做好教养工作。如此,便可使家长树立科学的观念、形成良好的教养技能,从而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为幼儿快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2.家园同步教育,巩固学校教育成果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幼小衔接中的幼儿入学准备工作中,幼儿园需将家园共育重视起来。具体而言,幼儿园及小学教师需通过拨打电话、发微信、邀请到园开展家长会等手段帮助家长明确家园共同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家园共育中,配合幼儿园(小学)的各项工作。比如,教师可要求家长营造和谐有礼、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需创设整洁的家庭环境,需布置一些艺术品,这样,才可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才可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教师可对幼儿入小学的时候的一些表现反馈给家长,并告诉家长自己采取的措施,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灵活运用这些措施,从而共同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3.家长榜样示范,强化幼儿习惯养成

幼儿从出生起便在父母身边,而且亲眼看到父母做一些特别难的事儿,如:做饭、修电灯泡等,所以特别崇拜自己的父母,将父母当作自己的偶像,并立志成为父母那样的人。由此可见,家长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幼小衔接中的幼儿入学准备中,家长需要将榜样作用发挥出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幼儿的行为、意识,为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多方形成合力,提升幼儿入学准备水平

幼小衔接并非某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所以想要做好幼儿入学准备,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家长都需参与到幼小衔接中。首先,家长需要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真实感受。其次,家长需将幼儿的真实感受反馈给幼儿教师及小学教师。再次,三方需探讨出适合的入学准备方案,为幼儿步入小学奠定基础。最后,幼儿入小学后,小学教师需及时反馈幼儿的适应情况,在幼儿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给予家长指导,使其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如此,才可实现幼小衔接,将入学准备工作做好。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幼小衔接阶段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家长、幼儿园、小学可将入学准备工作做好,幼儿步入小学之后的不适反应就会更小一些,也会更加容易接受小学教育,更好地成长与发展。而想要做好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幼儿园与小学就需要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入学准备方案;幼儿园就需与小学进行合作,通过体验交流活动帮助幼儿消除不良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入小学这件事;家长需积极配合幼儿园及小学,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等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小学教师需反馈幼儿的适应情况,并给予家长引导。如此,才可实现幼小衔接,才可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娜《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入学准备研究》,鞍山师范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2] 蔡军《从幼小衔接到入学准备: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教育导刊》2010年第6期。

[3] 刘昆《幼小衔接视角下教师对儿童语言入学准备观念的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年第9期。

[4] 赵卫燕《幼小衔接视角下入学准备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幼儿教育科学》2021年第4期。

[5] 武建玲《幼小衔接之幼儿入学准备的探究》,《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10期。

[6] 郝爽、但菲《我国幼儿入学准备的研究综述——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19年。

(任梦琪,1994年生,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3404500589221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幼儿园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我爱幼儿园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入学面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