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奇心”保卫战

2022-03-21 19:39向其坤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好奇心电压表答题

向其坤

我总是有着这样的教育梦想:若干年之后,我的学生中有成为科学家的,对国家、民族,甚至对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可能像袁隆平一样,因为不朽的功绩而拥有院士的荣誉;也可能像屠呦呦一样,虽然没有“院士”的头衔,但仍然“默默无闻”地用行动告诉世人她已经做了什么。我不厌其烦地把这个梦想说给每届学生听——哪怕实现时我已经变成了一棵树,也一定会挥舞枝叶,向学生致以深情的敬意。即便在有生之年,这样的学生仍然没有出现,我也乐意将这种梦想传递给所有学生,我始终坚信学生中会有一部分优秀人才乐于成为中小学教师,这样,他们也能把这种梦想一直传递下去。

所以,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有了对未来“科学之星”的特别关注:识别出他们与众不同的科学禀赋,引导、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首先,为了这些未来的“科学之星”,我练就了“装糊涂”的本领——让学生体验“击倒”我的成就感。我认为,“学生太听话了”是科学课程教学的失败。现在普遍的教学现象之一是学生做完习题后等着对答案,所以第一次我就及时给了他们“答案”——有意将部分正确答案改为错误答案,而且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学生首先开始怀疑的是自己的答案,但显而易见,可他们的思考与演算、推理是没有问题的,这才会战战兢兢把困惑投向我给出的答案,可他们想说又不敢说。我呢,装糊涂。终于有几个学生憋不住了:“老师,这几个答案是不是不对呀?”我说:“那你告诉我,正确的答案是什么?给我说道说道。”于是学生开始小心翼翼地给我讲述他们的依据和思考过程。棒极了!这个时候我当堂承认自己的“糊涂”:“看,我不能发现的问题你们都发现了,而且帮助我纠正了,你们比我厉害多了,我得向你們学习呀!”第二次,我加大了区分的难度,继续装糊涂。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越来越清晰、深刻,解决问题的思维也越来越缜密。当再一次推翻我给的“答案”时,他们欣喜到手舞足蹈,“原来我们是可以比老师厉害的”使他们内心充满获得感。

“装糊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我比老师厉害”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具体方法是以不同层次“错误”的植入培育学生发现错误、时刻质疑的习惯,前提是教师要做出让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超越的。

其次,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程的乐趣,这是科学课程教学的正途。物理课程的实施目标在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果我们没有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就不能称为科学课程,因为科学和创新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创新是不能教出来的,教得出来就不能叫创新,它只会被引导、激发出来,切入点就是教师要在习以为常的教育现象中引导学生有不同寻常的发现——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我在做“光的折射”这一常规的演示实验时,先往透明玻璃杯中倒入半杯水,再将一根筷子斜插下去,学生看到的是筷子折了,而事实是筷子没有折。针对这个现象,我会引发学生思考:我们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是这样吗?我们“眼见”到的筷子是折断的,但实际的筷子还是完好的,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不用说,学生的眼珠子都瞪得大大的,因为科学课程的切入,令他们感到惊讶。

最后,在对于教材的态度上,我不允许自己“跪着教”,更不赞成学生“跪着学”。再好的教材、教辅资料都是人编制出来的,人的不完美决定了教材、教辅的不完美。例如,与人教版物理教材配套的某标准教辅优佳学案,针对电压表的使用,其中的表述是“电压表的‘+’‘-’接线柱要正确,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针对此说法,我在《教学与管理》2008年第4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电压表的接线表述教学初探》,其中给出了让初学电学的学生更容易理解的表述:“将电压表的‘+’接线柱连接电源的正极一端,‘-’接线柱连接电源的负极一端。”

即便是面对考试,我也引导学生“重感情”地理解答题:与一份好的试卷相遇,就是认识一个新朋友。“新朋友”身上的很多美好的东西是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接纳。好的试题不是要让所有学生都能顺利解答,而是要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答题过程中,激起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在友好中学习、领会到新事物身上的一些特点,从而引发深度的思考。在期中期末考试、学业检测等之前,我总是提醒学生:作为一名答题者,你得明白,首先要征服的是阅卷老师的眼睛,其次是阅卷老师的心,这两个目的是可以同时达到的,也是可以同时损毁的。而要做到这两点,需要你在答题时进入无我的境界——就是你的眼里、心里只有问题情境的清晰再现,只有应答技巧的涓涓细流经过你的笔尖,自然流淌到洁白的答题卷上凝固成型,成为你最得意心仪的书写作品。阅卷老师看到的就应该是你的这个美妙绝伦的作品。

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走向我、靠近我,我视野中的“精英”逐渐浮出水面。与他们相伴而行,我相信这是世界赐予我的最高奖赏。我对他们说:与好奇心相比,分数真的不值一提!我选出杂志社寄送的样刊,当作奖品悄悄奖励给他们。这类“精英”的发现,警醒着我对待他们的教育策略:不过分逼迫他们提高分数,不为他们设计预定的套路;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向更高层次发展,鼓励他们主动揣摩、研究“感觉有点不对劲”的小问题;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惧失败,认可失败也是一种成功。

如何更好地教好这样的学生?我阅读了刘道玉教授《创造教育概论》一书之后,思路更加清晰了。但是本书论述的更多指向大学阶段以上的创造力的发展,而事实是,学生如果没有基础教育阶段的“好奇心”的保护和积累,将会严重阻碍他们后期的创造力发展。我认为就是两个“好奇心”的保护最重要:一是学生的好奇心,直接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二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好奇心,直接关系教师是否能发现有“好奇心”的学生。而两个好奇心都有着共同的敌人——过度的、扭曲的分数逼迫。在学生那里,如果没有时间、没有场景去“好奇”,那么程式化的刷分刷题对“好奇心”的伤害几乎是毁灭性的;在教师那里,追逐分数带来的现实利益会让很多教师因迷失了教育的初心而停滞不前,对教育教学的好奇心也会丢失。

“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爱因斯坦如是说。

(作者单位:云南省云县第一完全中学)

3963501908247

猜你喜欢
好奇心电压表答题
如何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做设计
电压表的妙用
再探电压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