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事务专业“3+4”学生数学能力融通培养策略研究

2022-03-21 13:29王淼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融通会计专业案例

王淼

摘要:自从开展“3+4”试点改革以来,中职会计事务专业学生数学能力培养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将数学能力培养贯通数学课程学习过程和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一直是中职会计事务专业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融通培养”的视角出发,试图分别从数学教学过程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学生数学能力“融通”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职会计;“3+4”;数学能力;融通培养

我校会计事务专业为重庆市首批“3+4”试点专业,对接重庆科技学院会计学专业,自2015年开始招生试点,目前已经有7届学生入校。通过调研发现,学生中职阶段培养的数学能力无法支撑本科阶段高等数学和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其原因主要在于中职阶段数学教学与本科阶段高等数学之间的不对接,数学教学与会计专业教学之间的不对接。为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提出以“融通”视角尝试解决中职会计事务专业“3+4”学生数学能力培养问题,即数学教学过程与会计职业背景融合,与会计计算知识点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数学计算、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等数理过程的学习分析。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会计知识融通策略

数学教学过程中与会计学科知识的融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

(一)要素融合

要素融合是指将碎片化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概念、要素或者会计工作场景、工作过程的环节、要素融入到数学的概念、定理学习中。根据中职数学各章节内容特点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系统性的融合和适宜性的融合策略。

1.系统性融合

系统性融合是指在数学某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内容中系统性地融入某一方面会计知识要素的融合。例如在数学“集合”章节系统性融入“六大会计要素”的构成和分类,系统性运用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进行集合概念、集合表示方法、集合基本运算和充要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学习。系统性融合不一定总以章节为单位,也可以一小节为单位,甚至以一个完整的知识小点为单位,实施系统性融合策略要求数学教师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基础。

2.适宜性融合

适宜性融合是指在数学知识讲解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内容特点适当引入经济活动中的常见基本要素、财税基本知识。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学习中,由“凭证包角”抽象出“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在简单几何体的学习中,由“财务室笔筒”抽象出“圆柱体”和“直棱柱”几何体;由“直线方程”延伸拓展到“線性回归”分析;由“抽样方法”延伸到“审计抽样”等等。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多数情况下的融合只能采取类似的适宜性融合。适宜性融合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

(二)案例融合

案例融合即利用会计专业情景启发数学教学,或者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财税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案例,根据案例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情景引入案例和综合运用案例。相比要素融合,“案例融合”适用于与专业内容联系更紧密,并且常用于财务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的数学知识点,例如“不等式”“函数”“直线方程”“抽样统计”等章节。

1.情景引入案例

情景引入案例是利用数学知识在财务中的运用情景激发学生对相应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价格、销售量与利润的关系引入“不等式”的学习,利用审计抽样案例引入“抽样方法”的学习等等。情景引入案例主要作用是将数学学习和专业学习联系到一起,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2.综合运用案例

综合运用案例是运用系统的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学习中的数据处理问题和数据分析问题,一般是在学完一个相对完整的数学知识点后的综合运用练习。例如在学完指数函数后利用指数函数解决银行存款利息复利计算问题,学完一元二次函数后解决产品定价问题。与情景引入案例不同,综合运用案例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更好,常常需要学生分析抽象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对比得到解决方案。

二、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数学能力培养融通策略

对于中职会计事务专业学生来讲,数学运算是专业入门的基础,要求学生对数字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识数、记数具备一定的准确性。会计核算过程分为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基本环节,即会计核算需要以一定的数据计量为基础,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甚至数据建模能力。因此在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融通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1.演绎数据来源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强化数据计算的前提是要明确数据的来源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强调数据来源以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是进行业务过程的演绎,这符合当下“业务财务一体”的会计发展趋势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要求。例如在“工资业务核算”学习过程中,注重工资数据的构成、来源和计算即讲解了业务的发生过程,也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数字处理能力。

2注重过程计算

现如今,随着会计信息化和会计智能化的发展,会计数据的计算已经渐被计算器完成、被财务软件完成,在繁杂的会计实际工作中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这十分不可取,久而久之学生的计算能力只会越发低下。反之,如果三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始终注重过程计算,学生的数据计算能力将得到极大巩固和提升!

3.强化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对会计核算结果的运用,常见于财务分析、预算管理、本量利分析等,学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必定用到大量的的数据分析模型和运用,这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基于“3+4”试点改革的初衷,在中职阶段的会计专业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数学分析能力的锻炼,在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做适当延伸数据分析延伸,为本科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三、融通型学习专题的设计和落实

通过数学教学过程和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同时融通,学生的数学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为了全面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强化数学对专业学习的服务功能,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设计、落实横跨“数学”与“专业”的融通型学习专题。如“数学建模专题”和“数学与财经商贸”专题,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S].

[2] 叶进益.中职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与会计专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9):85-87.

[3] 唐鹰.让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牵手——以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32):144.

本文系重庆市沙坪坝区2021年教育科学规划“教师成长科研”专项课题《中职会计事务专业“3+4”学生数学能力融通培养研究》(2021-1-中09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融通会计专业案例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联通融通变通,打造精准高效的复习课堂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样板案例
什么是绥芬河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