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生活教育,探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路径

2022-03-25 22:31陆海江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学科核心素养

陆海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丰富了学校的教学手段。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改变的只是学习方式、学习地点与学习时间,不变的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我们要把握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融合生活教育,结合新时代的教学策略,探寻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学科核心素养

面对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关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融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来开展教学便是一个很好的路径。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融入生活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更立体地认识到学习、生活两者的关系,以便进一步通过实践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树立生活即教育理念,挖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而生活即教育是与生俱来的。在学校教育中,很多学科教育往往注重学科本位知识的教与学,忽视了学科教育和生活教育的联系。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尴尬局面。学生的很多能力和习惯不仅没有得到培养,反而被“雪藏”了。陶行知先生曾说:寻常人最后还有一个误解,就是误认读书为教育,只要提到教育,便联想到读书认字。他们以为一切教育都从读书认字出发。他们只管劝人家识字读书,不顾及别的生活需要。是的,教育,不仅仅是读书,更要联系生活,就像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在生活教育中挖掘到一样。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13课。”

“是哪本书啊?”“在第几页啊?”

这是笔者之前某学期执教的一课,介绍完PPT上的一些知识后,笔者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发生的对话。上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象是本学期换掉了上个学期放在计算机教室的两本书,学生有点不清楚;其实是有的学生没有仔细听,更没有好好分析。笔者也没有马上告诉他们,而是让找到的学生起来回答了他们获取的信息,并介绍自己是如何找到正确的页码的。

很显然,部分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信息意识,他们能够从教师的言语和课件内容中找到重要信息,并且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有效处理,最终解决问题。而有的学生信息意识很弱,甚至根本没有。他们可能已然习惯教师来指导每一步,认为不需要对教师的讲解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他们更多的时候是“被动学习者”,解决问题也就比较被动了。其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场景。比如每天的天气预报,准确的预报为我们的出行、穿着等提供了重要信息,但是我们总能在校园里看到一些学生有不合时宜的穿着,特别是晚春时节还穿着冬装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了解后发现,一是家长“忙”,疏于关注孩子的穿着;二是“有种冷是家长觉得冷”,家长完全包办了孩子的穿着。其实更重要的就是学生没有信息意识,不会根据天气预报或者实际情况来调整穿着,他们更多的是接受。所以,信息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来挖掘,在生活教育中同样可以,也同样需要。

二、自觉社会即学校行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现在的学校教育,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打通学校和社会的界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教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同样,社会活动中也饱含着各种教育契机。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知识不是从玄想中跳出来的,必得在大自然里去追求。财富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也必得在大自然里去探获。”树立“社会即学校”的大教育观,教师与学生,以及家长,如果能达成共识,教育一定会迎来更多可喜的变化。

师:我们请李同学给大家演示,他是如何设置超链接的。

生:我先插入一个图形,选中后右击进行设置超链接。

师:你怎么想到用这个图形作为超链接对象啊?

生:我想文字、图片都可以,我就想之前在幻灯片里插入的这些形状图形行不行,果然可以。

师:为你这样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行为点赞。

当我们要解决问题或者进行方案优化时,首先要分析问题。就像上面学生设置超链接,大家都知道设置超链接的方法应该不止一种,如何根据自己的幻灯片来进一步优化超链接设置呢?他首先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上面设置超链接的对象都是幻灯片中的文本、图片,那么插入形状是否可以呢?第二步是进行实践,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或者规划是否合理。如果不行,从头再看一下哪一步有問题,换一种方法是否可以,直到找到最合适的途径。一般来说,方法总比困难多。最后,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怎样处理。看似这样简单的几步,其实隐含着一种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策略:观察—假设—实践—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现在不少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就像上面案例中的李同学,已经具有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如果家长在平时的社会活动中,注意引导和培养,相信学生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很多。比如假期出游,做攻略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规划。第一,确定这次旅游的目的地,并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天气等,做好出行准备;第二,确定住宿地,根据当地的交通情况来确定是住在离景区近一点的还是离就餐方便的地方;第三,制订餐饮计划,餐饮地点和时间的安排根据游览行程随意安排还是先安排餐饮;等等。出游归来,家长再和孩子坐下来一起回顾当初的规划,看看哪里规划得比较合理、哪里需要调整、哪里要有备案等。如此一来,这样有规划的出游不仅会提高出游的效率,孩子的计算思维能力也会在一次次规划和总结中得到提升,社会责任感也会一步步加强。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社会即学校,让我们有更多的途径、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三、践行教学做合一目标,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說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干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明确地提出了“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让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去建构对世界的认知,其实也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行是知之始”。

笔者在进行信息技术实践课“制作广告”教学时,没有限制学生制作广告的方法,结果在最终呈现广告作品环节时,学生们展现出了他们的十八般武艺。有的学生通过画面对比、列数字、夸张等手法,以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宣传,很有视觉冲击力;有的学生通过平板上一组系列内容进行展示,图文并茂并配上音乐,创意无限;有的学生则直接通过视频制作软件来完成,自创的文字加上各种特效,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应该说,通过制作广告这个学习任务,学生对广告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所制作的主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信息技术课堂上所学的技能也有了提高。应该说,给学生空间,学生常会带来惊喜,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现在的学生,对于智能设备能应用自如,这些智能设备也成为他们的“伙伴”。除了用这些智能设备来查资料、娱乐之外,还可以用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可以识别植物的应用“形色”“微软识花”等。当看到自然界中各种姹紫嫣红的鲜花时,如果你不知道鲜花的名字、特性等,只需要借助智能设备,打开智能应用,轻轻一扫,鲜花的各种信息就搜到了。还有很多农作物,学生更多的是从餐桌上认识到的。学校把农作物收集起来,也只需要轻轻一扫,学生就可以全面了解这些农作物。不去田间地头,学生们就能和这些农作物“零距离接触”。而此时的智能设备就是我们的学习工具。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我们对于书的根本态度是: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用到的设备,它们都是为我们所用的“工具”,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它们,负责任地使用它们,让它们为我们服务。

就像我国台湾的郭瑞祥教授说的那样:去犯错与创新吧!借着课本教你的基础,然后去有计划地犯错,尝试创新,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都有这样的意识——教学做合一,把身边的工具都充分利用起来,创造性地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必定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义不容辞地去做,而且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去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培养祖国未来的合格公民,我们是在为未来而教。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学科核心素养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