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2022-03-26 06:37曹海娟
关键词:生产链季度公共卫生

曹 羽 曹海娟

(湖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如何及时有效地化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成为一个长期且棘手的问题。疫情对经济冲击呈现出显著的分层结构,中小企业首先受到冲击与影响。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产值、贡献税收、解决就业、繁荣经济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因自身客观条件制约,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易受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冲击,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小企业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随之增大。当务之急应避免将公共健康领域的危机发展成为经济领域的危机。

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的大战略[1]。中小企业作为保民生、促稳定的生力军,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需要给予中小企业哪些支持和帮扶,是迫切需要给予关注的。我们必须理性分析并探讨解决之道,帮助它们渡过难关,避免部分脆弱的中小企业“猝死”,并尽最大可能缓解疫情所带来的失业潮、断供潮等“次生疫情”,使中小企业得以稳健发展,减轻疫情对中国经济的震荡和冲击。

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考察企业行为的一个窗口[2]。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小微初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如何?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协会平台的季度数据,受疫情影响,2020年1季度SMEDI①仅为82.0,与2019年4季度相比呈跳崖式下跌趋势(如图1所示),创历史新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凸显。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和政府帮扶措施的落地,2020年2季度SMEDI为85.5,呈现止跌态势,此后SMEDI总体呈持续平稳回升趋势。

图1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变化趋势

从行业景气指数来看(如表1所示),与2019年4季度相比,因受疫情冲击,2020年1季度八大行业指数全面下降,都较大幅度偏离景气临界值100,其中,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和建筑业四大行业指数较上期大幅下降,分别比上季度下降13.3%、12.6%、11.7%和11.6%。2020年2季度随着国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小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分行业指数全面上升。至2021年2季度,行业景气指数除个别季度、个别行业略微下调外,均继续保持缓慢增长势头。

从分项指数来看(如表2所示),2020年1季度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基本陷于停滞状态,各分项指数表现1升7降态势,成本指数呈上升态势,其余各指数均呈现下降态势,其中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投入指数、效益指数降幅均超过14%,尤其是效益指数跌幅最大,跌幅超过21%,且为8个分项指数中的最低值。从2020年3季度开始,成本指数由升转降外,其他分项指数全面回升,其中宏观经济感受指数、资金指数、劳动力指数均保持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上。

表1 中小企业行业景气指数季度数据

表2 中小企业分项指数季度数据

指标解释:宏观经济感受指数,通过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感受程度,以及对行业总体运行的看法来反映;综合经营指数,通过企业家对本企业综合经营的感受情况来反映;市场指数,从市场的各个环节如订单、生产、销售等方面来反映;成本指数,通过企业家对生产成本的感受来反映,涉及原材料、能源的购进价格、劳动力成本等方面;资金指数,从企业的流动资金、应收账款、融资等方面的情况来反映;劳动力指数,从劳动力的供应、需求方面来反映;投入指数,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投入等方面来反映;效益指数,从企业的盈利状况来反映。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的统计分析可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使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大。2020年1季度,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市场有效需求骤降,特别是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性行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20年1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同比下降56%,多数旅游企业受到重创。2020年下半年旅游业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综观全年仍呈负增长态势,与2019年相比国内旅游人次下降15.5%,旅游收入同比下降幅度也在19.5%~29.5%之间。随着政府出台减税降费、降成本、强化稳企金融支持等针对性措施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中小企业发展状况有所缓解。但因疫情冲击,生产经营效益不佳、投资信心缺乏、市场预期不稳、运营成本增加,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仍不容乐观。同时因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贸易和金融市场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严峻挑战,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无论从行业景气指数还是分项指数来看,疫情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冲击仍在持续中。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大多中小企业要素禀赋差、经营管理粗放、生存体制不顺,且集中分布在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与领域。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业务单一,加上在行业准入、资金信贷、产权交易等方面存在制度性不公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然会对中小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市场需求骤减

多重因素叠加造成市场需求总体不足,一方面,疫情发生后出于防护需要,各地采取隔离防控、限制人口流动等措施,生活服务型中小企业因居民消费需求大幅萎缩,导致生活资料及服务市场需求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生产型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受到连锁影响,导致国内生产资料市场需求不足;此外,随着疫情在国外的蔓延,致使出口型中小企业海外订单减少,海外市场需求下降[3]。有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受疫情影响,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分别同比下降6.3%、6.2%、6.4%[4],疫情使境内外生产资料市场及生活资料与服务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增加,特别是对于处在初创期或者业务上直接受到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而言,冲击会更大。

(二)资金链紧张

中小企业业务量急剧下滑,收入无法保证,与此同时,员工工资、社保费、税费、厂房租金、利息、防控成本等刚性支出,使企业资金缺口扩大,成本支付压力增大,现金流紧张,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出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尖锐。由于中小企业创业资金和经营资金相对匮乏,资本积累不足,在经济下行和行业发展本身的大环境下,因疫情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投资规模缩减,投资速度变缓;因疫情停顿的项目和投资重新起步需要一段过渡时间;盈利水平下降,经营成本压力增加,企业陷入“利润—投资—利润”的闭环,对中小企业投资能力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

(三)生产链运行不畅

中小企业作为制造业生产链的重要参与者,往往作为大型企业的配套供应商或服务商参与到生产过程中,且生产链分跨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不同配套企业,这样任何配套企业因疫情不能正常复工及运转都会影响到整个生产链的正常运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使处于生产链关键环节的制造型中小企业面临各种问题:一方面,疫情导致生产链中的配套企业未复工,使其面临供给不足、配套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因对供应链的僵化依赖,疫情的冲击也会使企业面临库存积压、延期交货的问题;此外,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大型企业也面临开工不足的问题,使得大型企业对相关配套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生产链运行不畅,甚至中断。

(四)贸易链中断

国外疫情的迅速蔓延,对境外国家的正常生产及生活都产生了冲击,外贸需求不断下降使我国外贸型中小企业受到影响。因社会体制、文化观念等的不同,国外疫情持续时间可能比较长,从而使我国外贸型中小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受各国疫情管控的影响,国际物流成本增加,尤其是2020年4、5月份,DHL、UPS等公司运价基本是2019年同期的2倍以上,使外贸型中小企业雪上加霜。中小企业作为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中最主要生产力,已融入全球产业链、贸易链之中,疫情的冲击可能会使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有所松动,甚至断裂[5]。

由此看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使中小企业的生产链、资金链、供应链、贸易链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因受市场需求和生产骤降的影响,企业间竞争加剧,商品价格下降,库存增加,资金链紧张,企业裁员降薪、停产,甚至破产倒闭,失业人口增加,对整个经济循环造成冲击。

三、缓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小企业冲击的对策

当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如何倾全力打好中小企业发展保卫战,既要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又要考虑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挑战着决策者的智慧。

(一)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在疫情发生初期,中央及地方应急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如苏“惠”10条、深圳“福企”11条、北京19条等,主要通过阶段性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阶段性免征中小微企业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各类载体给予适度的财政补贴等方式来减轻中小企业经营困难[6]。目前以减税为主的财税政策是短期内应对疫情冲击的主要抓手,但其对财政收入造成的压力也会削弱财政支出空间和托底经济的能力。因此实践中比较可行的是各地应在综合考虑地方政府财力状况及中小企业分布数量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国家或地方中小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减免债务、减免税等在内的财政支持政策,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当然,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一定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匹配,要关注政策的效用。

(二)强化金融扶持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突发疫情使其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重。近期央行通过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进行支持,资金紧张局面有所缓解。各级政府也在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以纾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如大连市支持银行业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采取内部资金周转定价优惠、减免服务收费等方式,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和财务成本压力。金融机构要精准施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务,通过股权、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多样化反担保措施,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一些恢复周期比较长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要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视贷款情况给予其本金展期、延缓付息或续贷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优化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纾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确保中小企业正常运转。

(三)加强创新支持

创新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免疫力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整体技术层次较低,劳动密集型、资源型、加工贸易型中小企业数量多,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性严重,处于产业的中下游水平,市场竞争激烈,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面对经济形势倒逼,中小企业要抓住契机创新发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抵御外部冲击的影响。建立包括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以政府扶持为催化剂的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支持中小企业组织开展技术与产品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要转变观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特别是在疫情中受到重创的中小微企业,要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弹性化,通过技术改造、智能化发展、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融通创新[7]。

(四)建立企业战略联盟

尽管中小企业是制造业产业链重要的参与者,但往往是大型企业的配套供应商或服务商,在产业链上处于弱势地位,对供应链掌控不足。一旦产业链条断裂,则会面临市场萎缩或消失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要树立抱团取暖思维,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基础上,要注重经营产业价值链,要与上下游企业沟通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成本投入,互帮、互惠、联合、联手,抱团取暖,发挥群体优势,进而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整体抗风险能力。

总的来说,短期内有必要依靠政府和外力去协助中小企业精准纾困、稳定发展,但长期来看还是需要中小企业在政府帮扶政策的推动下加强自身的建设,形成以内生驱动为主的发展机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注 释

①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是反映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数。通过对国民经济八大行业的3 000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利用中小企业对本行业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数据编制而成。0~100为不景气区间,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越接近0,景气度越低。

猜你喜欢
生产链季度公共卫生
2021年第4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3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2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中美两国内资和外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演进路径
中国内资和外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与演进路径研究
——基于行业数据的测度
产业链的合作机制选择与低碳产品定价及碳减排策略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翻番的1季度与疯狂的3月
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