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制导”导出作文批改最优解

2022-03-29 23:54卓越
新校园 2022年3期
关键词:制导靶向精准

卓越

作文批改,是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育部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1)》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要倡导一种朴实的语言教育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应引导学生树立良好文风。”然而,从教学实践效果看,教师绞尽脑汁地批改,学生走马观花地翻阅,可谓作文评改教学的最大弊端。正如叶圣陶先生坦言:“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究其因,一方面,课堂上教师在使用话语霸权;另一方面,教师又是失去话语权的群体。不少教师对于作文批改存在目标泛化、原则缺失、策略单一等问题。

论及作文教学,张志公先生曾感慨道:“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老大难,作文教学又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作文评改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靶向”明晰,精准“制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精准习作评改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期有效提高作文评改成效。

一、全面检视,“靶向”明晰

本文中的“靶向”,表达习作评改要有精准目标之意。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期待的结果和导向,目标不明,必然导致习作评改低效。因而,评改目标必须具体、明确,以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导向。

树立“靶向”,就要按照学生作文素养阶梯发展的需求,设计出系统的、可梯度进行的作文批改项目。具体可分三步:一是认真分析课标和教材,梳理教材提供的单元内容结构,明确习作内容;二是对学生已有的作文知识、关键能力、作文观念、生活经验、思路方法等进行探查、分析,初步确定主题;三是结合相关信息多方论证,组织系列作文思维训练。

树立“靶向”,就要依托新课标提供的文章群和任务群,基于教材提供的单元学习创意开发,可以设计随堂训练微作文,也可以设计随单元推进的主题作文。习作评改的目标既要遵循学段目标,又要兼顾习作要素和习作要求,还要基于学情考虑习作共性问题,努力做到精准、可操作。

比如,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共十二个板块(包括第一单元的“新闻写作”),我通读了十二个写作板块内容,提取要点,整理成表格,不但可以明确每个板块内容,更可以架构起每节课的教学框架。教师只要在这个框架里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训练,便可以提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上学期的“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与下学期的“说明的顺序”也可以整合成一个板块进行教学。

二、“头脑风暴”,精准“制导”

作文上的精确“制导”,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制订严密实效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坚持精准“制导”,就是要施教为先,立足精准有效,分层分类,有的放矢地开展“靶向式”作文评改。作文批改教学中,我借用了“制导”方法进行突破。一次,我布置了单元主题作文“一件事情的启发”。有的学生对事情的叙述蜻蜓点水,还有的学生写得一塌糊涂。作文课上,我导演了一场“以评促改”的头脑风暴。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出了作者学骑车的经历,能否写得‘一波三折’?”“登山经历写得不错,怎样才能锦上添花?”

……

同学们在充分理解习作的基础上,讲标准、做对比、动感情,不同于圈圈画画的批改,课堂上很多学生不仅能与同学互动,还可以随时反映自己的接受程度。

精准“制导”不仅是教学的“靶心”,还是批改的“圆心”,要精准制订批改标准,聚焦并解决大多数学生习作的共性问题。教师的“制导”能力,除了体现在单篇作文外,还体现在全班作文教学。教师能否准确提炼出学生在写作上的共性问题,是判断教师“制导”能力高下的重要标志。

当学生普遍出现素材缺乏的问题时,对文章主旨理解存在偏差或误解时,无法将自己的认知和感受通过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述出来时,我会不断对原目标进行调整、细化,引导学生向着评改目标靠近。

三、“下水作文”,靶向“制导”

谈及教师写作示范,叶圣陶认为:“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下水文”作为量身定做的范文,就在于展示思维的进路。

作文批改中,亮出“下水文”,可以让学生对照分析,触类旁通。比如,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我的“下水文”以“精美片段”的方式出场:“……齐桓公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容人之美’。……包容于人是一种品德,包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也是受益多多,无往而不胜…… 2020年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一直蔓延到现在。我们国家一直在倡导全球合作,共抗疫情,而不是仅仅把阻击疫情当作一国一地之事,目前看来,只有合作、共享、包容和理解才是抗击疫情胜利的最好法宝!”这样的“下水文”区别于书中的范文,呈现了我的审题立意、比较取舍思维过程,厘清了行文思路,更有针对性、更具亲和力,在学生“心欲通而未能,口欲言而未达”时,我通过出示“下水文”,引导多角度对照分析品评,其效果显著。

四、“微课共享”,云端“制导”

教无定法。新时代,大数据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个性特点不断凸显,这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在作文评改中,我开设“微课”教学,设计匠心独具的教学方案,实现师生实时互动,有效解决作文教学难点。

“微课小天地,说说大作文。学生认真听,文法伴你行。”每周,在作文课上,播放“优秀作文微课”已成为固定环节。“学生习作能不能上网搜材料”“习作能不能使用网络语言”“优秀作文标题有什么特点”……破解这些困扰学生的具体问题,是我开设“微课”的初衷。

为推动作文教学入脑入心,我常常将批改中发现的一些好作文、片段张贴到板报上进行分享。板报的空间毕竟有限,我就用手机录制作文微课,简单编辑后上传至班级QQ群、微信群等,既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来赏析,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优化自己的作文。我把习作的点滴妙招汇聚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习作解码库”,让作文批改通过“网上相会”实现“教有所依,学亦轻松”。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闵 婕

猜你喜欢
制导靶向精准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叶酸靶向anti-miR-221阴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如何理性看待肿瘤靶向治疗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十三)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十)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九)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八)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