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养成

2022-03-29 23:54顾益谦
新校园 2022年3期
关键词:读题小红花小鸭子

顾益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开展学习的前提,如果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审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就能轻松应对数学试题,准确、快速作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进行审题方面的训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有效性的因素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数量少、数学能力有限,做数学题时对题目的理解只停留于浅层。学生审题最先关注的一般是数字,但由于题目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审题判断能力,很容易导致审题失误。对于一些题目较长、数字较多的试题,学生易产生思绪混乱;分散的知识点和多样化的应用题,也易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遗漏重要信息或被无效信息所干扰。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粗心,没有全部读完题目就急着作答,導致做题正确率较低。教师如果缺乏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没能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片面地认为学生做题出错是因为练习不够,就会导致学生在审题时无法直接找出数量关系和已知条件中的要素,解题速度慢的同时准确性也不高。还有些教师在教学时过于硬性地规定学生的解题步骤,导致学生思维受限,无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题目,寻找解题方法。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养成方法

1. 认真读题,提高读题能力

读题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很多学生审题能力差的原因在于不会读题。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题目都不太难,只要认真审题、做题,就能够做对,但有些学生审题过程中一目十行、粗心大意,因此出现漏字添字、主观臆断等审题失误。针对此问题,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读题,并让学生巧用读题技巧审题,从而对读题的形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教师的领读下,学生识字的数量也比之前有明显提高。学生跟随教师读完题目后,还要独自读题,每个题目至少读三遍。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要用手或笔指着字,逐字去读。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过目、过指、过口、过心,养成熟读题目的良好审题习惯。例如:5比( )多4,3比( )少7等类似的数学题目,只要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看准所给信息,认真思考就能做对。教师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读题习惯,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2. 抓关键词,筛选题目重要信息

读题时抓关键词是解决数学题的突破口,不同的数学题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而题目之间的区别往往就体现在关键词上。为了加深学生的审题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用笔圈画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有些关键信息明显,像题目中直接给出的数字,而有些关键信息却是隐含的,需要学生进行思考与推敲。圈画关键信息能够起到提示的作用,让学生用正确的思路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找出关键词进行解题分析,查找题目中设置的“陷阱”,其次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分清层次,由问题的“果”去找题目中的“因”。例如,“苹果比橘子少3个”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少”“3”,如果这个题目给出苹果的数量,求橘子的数量,就是用苹果的数量加3,反之给出橘子的数量,求苹果的数量,就要用橘子的数量减3;再如,“亮亮得了5朵小红花,美美得的小红花数量是亮亮的2倍,小明得的小红花数量是美美的3倍,小明得到几朵小红花?”在解决这类题目时,就要分两步解答,先算出美美的小红花数量,再根据美美的小红花数量,求出小明得到的小红花数量。

3. 动手操作,明确题目数量关系

动手操作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大多停留在图形上,这也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有大量图画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不妨让学生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画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利用直观的示意图和线段图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化难为易,提高做题效率。例如,“池塘里有5只小鸭子,游走了3只,之后又游回来2只,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这种题目对成年人来说很好理解,但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当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要素过多时,学生就会出现思维混乱,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教师可让学生一步步地在纸上画出题目中的信息,第一个信息是“池塘里有5只小鸭子”,于是让学生在纸上画出5只小鸭子;第二个信息是“游走了3只”,教师让学生思考小鸭子游走了池塘里的小鸭子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学生回答小鸭子变少了,于是就用橡皮擦去纸上的3只小鸭子,这时纸上还剩2只小鸭子;第三个信息是“又游回来2只小鸭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判断池塘里小鸭子数量的变化,并重新画出2只小鸭子。画图的方法可轻松解决要素过多的数学题目,提高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

4. 对比练习,完善学生审题思维方式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对比练习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完善学生的审题思维方式,让学生读懂题目中关键词的隐含信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教师可在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审题“陷阱”,让学生意识到题目中一字之差对解题结果的影响之大,以此提高学生审题的认真程度。教师在训练学生审题时,可以专门开展一些“比较”练习,例如“苹果有15个,苹果的数量是橘子数量的3倍,橘子有多少个?”“梨有3个,香蕉比梨多5个,香蕉和梨一共多少个?”这些题目看起来类似,但其中细小的差别,决定了解题方法的不同。

5. 说一说,融入学生的思考判断

教师在教学中可给学生设置“说一说”的环节,让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叙述出来,并与同学相互讨论。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争论探讨,从而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例如,“一本故事书共有85页,丽丽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10页,第三天看25页能把整本书看完吗?如果不能,丽丽第三天应该看多少页?”教师先让学生独立读题,把题目读准、读熟,按照之前讲解的审题方法,圈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分析、推敲解题方法,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在题目中找出的关键信息和解题思路。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审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追求真理的品质。

三、结语

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思维,传授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 畅

猜你喜欢
读题小红花小鸭子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送你一朵小红花
小鱼丸
小鸭子得救了
开心的呼噜噜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什么是玩呢
表扬错了
紧箍咒,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