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动脑、动心,让课堂“动”起来

2022-04-02 16:48任艳秋
化学教与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情境化课堂

任艳秋

摘要:以“鸡蛋里的‘学问’”为情境主题,“动手、动脑、动心”为抓手,让化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及实验等形式重构酸、碱、盐及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体系、建立研究混合物中某成分的一般模型,深化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素养。

关键词:情境化;课堂;三动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4x-004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4x.014

情境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及认知能力选择或者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现实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态度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并使学生的认知机理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1]。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学习主体”,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加深思考深度;积极动手,强化动手能力。

复习课是九年级重要课型之一,但多数是以“知识点填空-练习-讲解-归纳”等形式进行。化学复习课上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心”,需要在适当生活化情境下依据学生现有的基本技能设计相应的探究实验辅以高质量的阶梯问题,让学生在重温零散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能够整合、建构知识技能体系。基于此,笔者尝试以“鸡蛋”为主题情境,分别通过“小鸡蛋,有内涵”“小鸡蛋,有外表”及“小鸡蛋,有用途”三个板块,尝试在复习营养物质性质、作用及酸、碱、盐等相关知识的同时,建立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测定的一般模型并分析流程题的出题方式,期望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强化实验动手能力,提升学科探究素养,学习流程如图1。

一、情境化教学的案例分享

环节一:小鸡蛋,有内涵

[创设情境]展示鸡蛋实物,思考鸡蛋所含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并观看视频。

[问题链]蛋白质、维生素、脂肪有什么作用?[深化问题]鸡蛋为什么不能生吃?煮熟后,鸡蛋会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引入情境时,先让学生以观察、思考、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了鸡蛋所蕴含的营养价值,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与课本知识连通的关系。通过鸡蛋营养价值的分析,巩固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及蛋白质变性的条件,让学生认识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体健康关系,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意识。

环节二:小鸡蛋,有外表

[教学情境]鸡蛋除了营养价值外,蛋壳也有不可忽略的价值。

[小组合作]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学生实验]

1.用镊子夹住鸡蛋壳在酒精灯上灼烧30s以上,放入装有水的小烧杯中。

2.将捏碎的半个蛋壳放入试管中,加入约试管⅓

[教师引导]除了传统的测定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实验直观感受压强变化。

你能分析压强变化的原因吗?能否依据所给出数据计算蛋壳成分?计算数据数据为什么偏大?

[资料卡片]蛋壳中CaCO3的含量大约为83~

85%,蛋白质15~17%,并含有微量元素(锌、铜、锰、铁、硒等)及少量的碳酸镁。

[教师总结]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一般思路,如图3。

设计意图:扬州大学吴星教授指出:用科学的方法,教真实的化学。由鸡蛋内含有的营养物质到外在的蛋壳成分探究,由猜想到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对碳酸盐的性质进行分析,进而完成实验设计及验证,再由常规实验上升为数字化实验,使得实验更有说服力,由此得出相应数据对蛋壳成分进行分析,并总结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一般思路:原理-装置-计算-操作。

环节三:小鸡蛋,有用途[联系生活]蛋壳的碳酸钙含量高,因此可以回收制作补钙剂醋酸钙,设计流程如图4。

体积的稀盐酸。[实验结论]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学生活动]利用所給的仪器组装装置,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仪器装置如图2。

[问题链]用蛋壳如何制备醋酸钙?说出盐酸的作用。盐酸为什么不能过量?

[教师讲解]一般把流程题中题目称之为“题干”,工艺流程图称为“流程”,问题链称为“设问”,这些设问转化为题目就是一道工艺流程题。

设计意图:蛋壳用途之一是生产补钙剂,由此引出工艺流程图,分析试题中流程题的出题方式,总结流程题解题的一般过程。学生进行简单补充,鸡蛋除了蛋壳做补钙剂外,还有很多用途。如:蛋壳治疗胃酸过多、补钙,蛋清美容等,让生活与知识相联系,升华了主题。

环节四:课题升华

让学生理解学习,理解生活(图5)。

二、情景化教学三抓手

1.动手——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

化学家傅鹰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这就要求我们的化学实验不能光靠嘴上讲,视频上看,要真真实实地动手做。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分组实验“检验鸡蛋壳中的成分”,及数字化实验“稀盐酸和鸡蛋壳反应过程中的压强变化”。分组实验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压强传感器的应用,让测定数据更直观、可信,解决了中学化学在传统实验中只进行定性测定而忽略定量测定的情况。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又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切切实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不是一名操作工。实验设计思路如图6。

2.动脑——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约翰·杜威曾说过:问得好则教得好。问题能够引发思考,更是深度思考的动力,有效的学习活动离不开高效问题的驱动[2]。这就要求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仅限于简单是非对错的判断,而要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引发学生思考,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以鸡蛋为知识情境载体,由生活中常见的几乎每天都会吃的鸡蛋激发学习兴趣,衍生出化学学科问题,如鸡蛋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请设计实验验证鸡蛋壳中的成分是什么?你能利用老师所给的仪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对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进行探究吗?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有挑战,调动了全体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切实感受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有理的、有据的,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提升学科素养。

3.动心——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渗透于教学情境中,才能彰显出知识的价值及魅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境的创设是否依据学生现有能力及学科特点。这样才能让化学知识不再只是单纯的符号,而是变成鲜活的知识,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的心也随之而动。本节课将教材中第八章“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和第七章“酸、碱、盐”通过情境进行“大变身”,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复习相关化学知识。以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实验方案设计为模型,让学生学会从“一种”到“一类”、从

“一类”到“多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一般思路,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现化学学科中的变化观、实验观、计量观等基本学科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升华,促进学生思维的正向迁移,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之中。

三、情境化教学的相关思考

情境化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常态,笔者由生活中常见的鸡蛋,进行了初步尝试,尽力去解放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对于最后一部分流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进行提升,另外复习课中对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课型,由此需要一线老师更多的尝试及努力。

参考文献

[1]秦昌盛.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4(05):54.

[2]刘艳.基于“情境—问题—活动”的化学教学案例分析[J].化学教与学,2019(09):34-35,39.

猜你喜欢
情境化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情境化 生活化 开放化
让有效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亮丽风景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