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成本风险分析及防范控制研究

2022-04-05 01:38李世纯
大众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设计阶段承包商工程项目

李世纯

EPC项目成本风险分析及防范控制研究

李世纯

(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1)

EPC项目凭借集成化、一体化等优势备受业主的青睐,但由于EPC项目一般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业主希望将固定总价的投资在规定工期的情况下要求承包商建造出符合自身要求的工程项目,倾向于将大部分的风险转移至承包商身上。这对于承包商成本风险管控方面提出了重大的考验。文章首先分析了EPC项目成本风险的特点;其次通过文献调查以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采购阶段三个维度分析EPC项目总承包上可能遇到的成本风险影响因素;最后针对重要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承包商在EPC项目成本风险管控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EPC项目;承包商;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引言

EPC模式是一种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工程承发包模式。对于承包商而言,一方面承包商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相当于获得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掌控权,可以利用自身条件优势进行设计、采购、施工等活动,同时也可以将采购和施工环节通过招标形式选择合适分包商,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可以充分考虑施工材料的采购与施工阶段的需求;在采购阶段提前考虑施工建造阶段的需求,同时可以将市场信息反馈给设计部门;在施工阶段可以将现场情况以及图纸相关问题反馈给采购部门,形成环环相扣集成化信息共享化的友好局面。通过合理的任务交叉和资源整合,来促进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因此有着重要意义[1]。而另一方面,高效益的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业主希望将固定总价的投资在规定工期的情况下要求承包商建造出符合自身要求的工程项目,承包商二次经营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对于风险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

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以EPC模式下承包商为视角进行研究,从设计阶段、采购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分析EPC项目总承包可能遇到的成本风险因素,并根据重要风险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助力EPC工程总承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EPC建设项目成本风险因素分析

1.1 设计阶段成本风险因素分析

设计阶段是做好EPC项目的首要前提并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阶段。与平行发包模式不同的是,设计工作不仅仅只是完成设计任务交付一份满意的设计成果,在EPC模式中,EPC总承包商可以利用设计主导的优势设计将采购和施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设计阶段对成本产生的影响呈现“二八原则”,即设计阶段的费用往往占比很小,通常仅为5%~10%,但设计成果却决定了80%左右的工程费用[2-4]。

由此可见,EPC总承包商在设计阶段所要承担的设计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轻微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后续成本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此外,EPC总承包商还需要核实前期业主提供的各项资料的准确性并且要承担由于自身设计错误所造成的一切影响,这无疑加大了EPC总承包商的设计风险。具体来说,EPC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具体成本风险因素包含以下方面。

1.1.1设计不合理风险

设计不合理的风险是指承包商在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缺陷或设计不合理所引发的风险。具体主要体现在进行设计相关工作时由于设计人员对于现场实际施工经验不足,设计理念存在偏差,使得设计图纸中结构、布局、功能趋于保守。虽然理论上设计成果满足设计相关规范要求,但是未能够充分考虑现场施工的要求,未能派专门设计人员到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导致设计多次变更或者是改变现场施工方式造成成本费用增加。另外,由于设计图纸及设计方案论证深度不够导致其合理性差,造成后期需要设计深化内容偏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工程项目成本费用的增加。

1.1.2设计变更风险

EPC工程项目一般都比较复杂繁琐,设计存在多种工艺及工序。设计变更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也是在所难免的,涉及的变更因数存在很多种可能,如图纸的进一步优化查缺补漏、不确定事件导致的变更等设计变更势必会对成本造成影响,关键是要从源头出发,以设计阶段作为“龙头”的角度进行考虑,不断优化设计,避免多次变更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增加。

1.1.3设计技术风险

设计工作是一项体力与脑力的结合,设计成果里面往往可以体现出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设计人员不仅要能够充分理解建设单位的设计要求,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关键技术掌握的程度也会影响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对于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的设计人员,造成设计成果出现较大的错误或是缺项会影响后续的材料采购以及施工周期,造成工程项目成本的增加。

1.2 采购阶段成本风险因素分析

在EPC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采购阶段的管理水平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承包商企业创造更多收益的重要阶段。采购阶段的成本风险是指在采购过程中由于某些确定事件对工程项目成本造成影响的风险因素。采购阶段过程的主要工作包括了材料设备物资采购、施工和安装阶段的采购以及咨询服务的采购等方面。整个采购阶段约占项目工程总费用的50%~60%,其中材料设备采购费约占工程总费用20%~30%[5],由此可见,采购阶段费用占比是非常高的,但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也可以看出采购阶段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EPC总承包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利用先进的采购管理方式达到合理压缩和控制成本、创造更大收益的目的。但是由于EPC总承包商在其中要承担大部分的风险,并且承包商对于采购的认识还比较欠缺,没有能够发挥EPC模式设计在建设过程中主导作用的优势。面对采购工序繁杂、采购的类别和品种多、对于材料的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采购阶段常见的成本风险主要有以下方面。

1.2.1供应商风险

供应商的风险主要集中体现在供应商信誉的问题上,需要承包商在采购之前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如供应商的口碑,是否及时提供产品、所提供产品质量的好坏以及是否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等都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对于成本的把控。

1.2.2采购计划风险

采购计划是否合理是采购的关键,采购计划缺乏监督可能就会导致机械设备材料提前或推迟进场,提前进场就会产生额外的管理费以及设备费等,而如果材料设备迟迟不进场,导致现场施工没办法正常开展工作面,对工期就会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增加。

1.2.3价格变动风险

价格的变动可能受诸于多方面的影响,如政策、自然环境导致供求关系发生改变等。虽然在2020年3月1日住建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中指出:价格波动超过了合同约定的部分、不可抗力以及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导致价格上涨的部分应该由建设单位承担,具体承担份额可由合同双方自行约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承包商在价格方面就不需要承担风险,承包商如果在拟定合同之前没有多方面多渠道地考虑那些受价格影响较大的材料设备并将其添加在调价合同条款上,同时又没有注意收集相应的价格变动记录,最终由于自身疏忽,使得索赔无法进行,无意中也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1.3 施工阶段成本风险因素分析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将设计图纸转变为工程实体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工程项目环境复杂、工程量大、参与方众多等特点使得承包商面临比之前阶段更为严峻的风险。虽然相较于设计阶段,在施工阶段对于项目整体成本控制的空间仅为5%~10%;相较于采购阶段,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成本费用也并没有采购阶段占比大,仅为40%左右[6]。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疏忽施工阶段对成本风险方面的关注,工程项目主要资金的使用往往是在这一阶段进行的,是防止工程项目超结算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承包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风险控制的效果与承包商最终的收益具有较大的紧密性。

1.3.1施工技术风险

我国EPC建设项目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能够独立承担项目的承包商还比较缺乏,大部分的EPC建设项目仍采用联合体模式,对于施工技术方面的能力也参差不齐,而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实体的品质,施工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施工专业人员对于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是否有相关项目的经验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1.3.2分包商风险

工程项目的建设一般工程量较大且涉及专业范围较广,为了项目达到业主的要求及如期交工验收,总承包商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部分分包商一起进行项目施工建设,这也是承包商转移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分包商选择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分包商会给项目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倘若分包商技术水平以及管理能力低下,甚至出现信誉缺失的现象,此时承包商就要为此付出连带责任的代价,给自身信誉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1.3.2工期延误风险

工期延误风险受众多方面的影响,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任何个人、部门以及其他第三方的不配合都有可能导致工期增加的风险。总结来说大致可以归因为承包商自身因素、业主方因素和其它外界因素。其中承包商导致工期延误的主要原因体现在:频繁的人员变动、材料设备供给不及时、现场管理等方面;业主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工程进度款支付不及时、业主不合理干预和临时增加或变更工程量等;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法律、自然环境等方面。在以上的三个方面中,承包商自身的因素是无法向业主索赔的,因此需要独自承担这部分的风险。

2 EPC建设项目成本风险管控措施

2.1 设计阶段成本风险管控措施

设计阶段成本费用只占到了整个EPC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很小一部分,但却决定了项目建设后期将近80%的费用,因此对于设计阶段成本风险的管控是EPC项目成功的首要前提,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管控。

2.1.1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前期对EPC项目做到宏观把控,对主要阶段成本进行细致估算,形成最高额度目标并且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影响成本的风险因素,及时进行调整、规避、减轻或转移。通过将工程项目成本划分到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层层分配,不仅可以较为有效地控制成本,还可以促进设计部门与施工、造价以及采购部门的沟通交流,减少由于信息壁垒造成的成本风险的发生。

2.1.2深化设计

在传统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通常会出现设计图纸与现场施工不相符合或设计图纸无法准确地指导现场施工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设计阶段对于设计图纸的深化程度不够,即设计部门没有建立健全深化设计的管理体系,设计人员对于深化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为解决这一困境,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设计部门来看,应加强建立健全深化设计管理体系,明确深化设计的程度以及要求,主要是从进度、成本、质量、绿色施工等方面着重考虑,不断完善深化措施;另一方面,提高设计人员深化设计的重视程度,通过对政策和规范的深入解读以及了解实际案例等方式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深化设计水平,进一步保障设计质量,减少由于设计不合理、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项目成本费用的增加。

2.1.3强化沟通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有65%左右的问题是由于沟通交流存在障碍而导致的[7]。特别是在EPC项目中,信息间的交流尤为重要。而由于目前大部分EPC项目主要以联合体形式进行投标,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沟通交流上存在诸多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举办交流学习活动增进不同公司文化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在技术层面上引用如BIM等新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以提高工作任务的合理交叉,为进一步缩短工程项目工期节约成本奠定良好条件[8]。

2.2 采购阶段成本风险管控措施

2.2.1规范采购流程

在以往工程项目的采购阶段,大部分权利主要掌握在采购部门负责人身上,在采购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监督,同时出现对于采购计划的编制以及落实不到位导致材料堆积或计划延迟等现象。通过建立完善的采购监督机制,即在项目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可以联动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人员,建立监管以及信息交流的渠道,对于工程项目材料的质量建立三级审核制度[9],共同确定工程项目采购计划以及材料的选定工作。

2.2.2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于供应商信誉、资质以及材料质量的考察,通过建立健全黑白名单制度,采取一票否决制度,一旦出现材料质量问题采取永不合作的机制;对于供应商信誉良好、材料质量良好、运输过程有保障的供应商可以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实现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2.3 施工阶段成本风险管控措施

2.3.1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EPC项目最大的优势在于总承包商可以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特点,通过合理的任务交叉实现对整体工期的把控。具体措施如下:项目部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通过现场检查、分析、纠偏等方式减少成本风险的发生。此外,在进度管控方面可以采用赢得值法或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对项目整体工期进行把控,从而能够把工程项目工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10]。

2.3.2重视变更管理

大部分EPC项目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的方式进行计价,但这不意味着就不存在变更的可能,若业主方提出的变更或分包商提出的变更,都需要明确变更的原因、程序。相关管理人员要熟悉合同的有关条例,注意变更资料的收集以及变更的时效性,以便工程竣工结算时能够有合理的资料和证据支撑。

2.3.3动态成本风险管理

EPC项目体量较大,环境较为复杂,导致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存在大量的风险。而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施工阶段对于成本风险的动态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强化施工技术、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加强与设计单位以及采购部门之间的交流协调等方式保障工程项目成本在可控范围内[11]。并安排专门人员对项目实时发生的状况进行记录、预测、分析和管控,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在EPC项目中,特别是对于承包商而言,成本控制是贯穿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而由于EPC项目本身的特殊性,即业主希望将大部分风险转移至承包商身上,因此承包商在工程项目成本管控上出现了较多不确定风险因素,导致存在项目亏损或项目失败的可能。为保障总承包商够如期的向业主交付满意的工程实体的同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以总承包商作为研究视角,主要从设计阶段、采购阶段以及施工阶段探讨承包商可能遇到的导致成本增加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部分重要成本风险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为承包商在成本风险管控方面提供参考。

[1]文孟胜.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分析与对策[J]. 工程技术研究,2018(1): 157-158.

[2]叶建木,潘肖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传导及控制——以中国铁建沙特轻轨项目为例[J]. 财会月刊,2017(33): 96-102.

[3]张浩. 国际EPC合同模式下的设计管理[J]. 国际经济合作,2015(7): 78-84.

[4]崔军. 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 项目管理技术,2011,9(12): 72-76.

[5]陈六方,顾祥柏. EPC项目费用估算方法与应用实例[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6]张江波. EPC项目造价管理[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7]李佳喜.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风险管理[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2): 267.

[8]宫文婕. EPC模式下工程总承包商成本风险研究[D]. 扬州: 扬州大学,2020.

[9]Valipour A, Sarvari H, Yahaya N, et al.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pproach to risk allocation of EPC projects case study: Gas refinery EPC projects in Iran[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 567(2014): 654-659.

[10] 李文慧. EPC模式下A高速公路项目成本风险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2019.

[11] 刘杨,杨祖贤. 国内外工程建设EPC模式的风险因素对比研究[J]. 建筑经济,2020,41(S2): 132-135.

EPC Project Cost Risk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PC project is favored by the owner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integration. However, since EPC project generally adopts total fixed-price contract, the owner hopes to require the contractor to build a project meeting its own requirements with the fixed total price investment under the specified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tends to transfer most of the risks to the contractor. This poses a major challenge for the contractor's cost risk control.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PC project cost risk;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field research, the cost risk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in EPC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are analyz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design stage, construction stage and procurement stage; finally, targeted solutions are proposed for important risk factor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tractor in EPC project cost risk control.

EPC project; contractor; risk analysis; risk control

F275

A

1008-1151(2022)10-0186-03

2022-07-17

李世纯(1996-),女,广西北海人,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从事交通工程建设与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设计阶段承包商工程项目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探讨基于设计阶段的暖通工程预算管理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
决策及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浅谈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