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主题式数学课程助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研究
——以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为例

2022-04-07 20:43张万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双减教材

张万钰

(江北区蜀都小学校, 重庆 400020)

2021年1—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5个通知,专门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规定。同年6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五项管理”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目的就是要解决长期存在的教育功利化、短视化问题,切实减轻学生与家长的负担[1]。“双减”政策的出台,全方位、大力度、指向精准为各地各校指明了方向。“五项管理”政策的推进与落实,更加体现了国家让教育回归本源的决心与智慧。各省区市教育部门为推进、落实“双减”工作也相继制定了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及“五项管理”专项监测工作的办法,各地各学校积极响应,拟定落实“五项管理”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减负提质的有效路径。

减负和素质教育往往一同被强调,折射出长期以来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素质教育被逐渐“怠慢”的现实。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罗祖兵认为,“双减”为开展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校外培训机构参与素质教育。但是,学校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校外培训机构只能起补充作用[2]。“双减”是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让学生能够在校内完成主要学习任务,在校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探索、大胆创新。“双减”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课余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练就强健体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综合素质。“双减”为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落实“双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为例,探讨“双减”背景下主题式数学课程助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新理念引领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实现了课堂“主体”和“主导”之间的重新定位[3]。数学课堂教学无论是课程理念的渗透、教学模式和策略的运用,还是学科整合、资源开发都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但在现行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教师缺乏创造力,教师用教材、教教材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学科渗透、整合的能力,缺少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4];二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单一,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不高,课堂缺乏生动性、趣味性;三是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缺乏激励,重结果轻过程。面对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调整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有效整合多种优质教育资源,以保证小学素质教育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主题式数学课程的特点

主题式数学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多元性、时代性特征,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开放的课程内容、主题式的教学方法、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团结协作,从单一视角到多元视角观察世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从共性发展到个性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题式数学课程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价值,改变了传统的过分注重“知识”评价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改变了教师因长期的“分科教学”而不能面向全科方向发展,改变了既不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又不利于微课发展的统一的课时时长。主题式数学课程让教师找到了“学科整合”的支撑点,让学生找到了真正“合作学习、实践探究”的载体。开展主题式数学课程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主题式数学课程的主题设计

根据课程定位,主题式数学课程可以重要节日、日常生活中以及自然、健康、环境、历史、文学、经济、军事、科技中包含的数学知识为主题,采用“主题聚焦、探索交流、思维导航、问题解决、拓展应用”的体例格式,力图体现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此,重庆市江北蜀都小学校编写了3~6年级数学教材的补充材料,即主题式数学课程教材,每册确立了数学与游戏、数学与文化、数学与科学、数学与思想方法、数学与节日、数学与旅游、数学与数学家7个板块,共56个主题。主题式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按主题及学生知识储备呈螺旋上升,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系列真实问题、事件或场景作为主题,既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与现有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尝试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捕捉学生的兴奋点,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5]。

主题式数学课程教材按主题螺旋上升的结构安排既考虑了知识的系统性与应用性,又考虑了知识的连续性和延伸性,适应了儿童的身心发展。例如,数学与游戏主题三年级教材设置了“移火柴”“机智抢数”,四年级教材设置了“猜测年龄”“神秘读心术”,五年级教材设置了“拼玩七巧板”“巧填幻方”,六年级教材设置了“破解九连环”“速算24点”。

四、主题式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专家引领搭建名校名师交流平台

在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的引领下,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校联合全国十多所知名学校的名师组建主题式数学课程教材编写团队,汲取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理论精髓,倾力打造了3~6年级的数学教材。以精心编写的教材为载体,各联盟校积极探索基于主题的数学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交流总结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校长领航,学科中心组合力推进

充分利用校长作为市级骨干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学校多次组织全校性教研活动,由校长做“主题式整合课程建设”理论讲座,以提高全体教师主题式整合课程的理论水平。同时,学校组建学科中心组,各学科中心组成员由该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数学学科中心组成为推进主题式数学课程教学的主力军,中心组成员全程参与主题式数学课程教材的讨论、编写、审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研修过程中得到提升,为后续的课程实施奠定了基础。教师在经历课程整合研究后,对学科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尝试以跨学科的视野和方式开展教学。

案例1:数学教师XXX的审稿体会

在主题式数学课程教材审稿中,我充分认识到教师角色需要转变,教师素养能力需要拓展,教师不再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要站在教材编写者的高度来思考教学的研究者,要思考如何从数学的视角提炼生活中的问题,使问题解决生活化、数学化。经历课程整合研究后,我知道了数学教学可用跨学科的视野和方式来施教。

(三)通过实践探索构建教学模式

为响应“双减”政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校组织学科中心组成员分析研讨教材,按照教材编写体例格式采用直线型思维设计教学方案,并分组分年级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开发课程资源。采用“主题聚焦—探索交流—思维导航—问题解决—拓展应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主题,在备课阶段系统了解、学习跨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不仅提升了自身文化、科技、信息素养,同时也给课堂带来生动有趣的案例,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灵活机智地组织调控,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不同内容进行整合教学,能使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要领。

案例2:XXX老师执教“旅行计划”

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收集西安的景点、交通、酒店等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制作旅行计划。学生对合作探究的方案进行对比优化后,得出制定一个旅行计划的步骤为:确立主题 → 目标细化→ 资料学习 → 制定计划。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开展主题式数学课程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能接触到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跨学科课程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体验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欢迎[5],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

案例3:笔者执教“选择旅行社”

课前:把学生分为6个大组、12个小组,每小组4人。首先,全班选出6名组织能力强的大组长,然后由组长挑选一名副组长,再由正、副组长轮流挑选3名组员,最后小组内根据任务清单与组员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

课堂环节:1.主题聚焦——选择旅行社;2.探索交流——怎样选择旅行社;3.思维导航——选择旅行社考虑的因素;4.问题解决,包含嵌套式分组、分类统计、综合分析、科学选择、拓展应用。

“选择旅行社”这节课采用了嵌套式分组,嵌套式分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围绕一个总目标,人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子任务。课堂上解决问题环节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组员们为了集体的荣誉,注意力高度集中,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有的组长在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组员完成任务有困难时会主动重新安排任务。嵌套式分组目标任务明确,分工合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效率高,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发展,组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小组合作主题式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自主参与活动过程,经历信息收集、合理分组、分类统计、综合分析、科学选择的过程,在主题式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思维理解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五、主题式数学课程的育人效果

(一)主题式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追求真知

小学主题式数学课程突破学科壁垒,跨越学科边界,重新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等进行整体设计。与分科课程相比,整合的主题式课程内容构成多元,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6],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品格。例如,数学与数学家板块中数学家的故事及成长历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小欧拉怀疑上帝的故事,小欧拉探究真理的精神能激发学生追求真知。小欧拉机智改羊圈的故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小欧拉帮助爸爸放羊,羊渐渐增多,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需要建造一个新的羊圈。父亲用尺子量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但父亲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材料不够,他感到很为难。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他有办法,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长40米的边缩短到25米,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长15米的边延长为25米。经过这样一改,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7]。

(二)主题式数学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当前,学校教育聚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由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核心素养共同构成。其中,跨学科核心素养更接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而它的培养和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学科知识教学来实现,需要借助课程整合。主题式数学课程通过发挥整合课程所具有的综合性优势,与学生核心素养紧密相连[6]、对应衔接,从而促进小学生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例如,在“跷跷板里的秘密”一课中,学生在自主探究跷跷板平衡的秘密时,经历不断调整钩码、记录钩码数和格子数,并分析杠杆左右钩码数和格子数的关系,通过不断的尝试、分析、思考,最终才得出“左边的钩码数×格子数=右边的钩码数×格子数”这一杠杆平衡原理。学生在不断尝试调整钩码的过程中,其物理实验的基本素养得到发展,在分析数据、探索蕴含的规律过程中数学素养得到充分发展。

(三)主题式数学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主题式数学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例如,主题式数学课程五年级上册“外币兑换”选用的题材贴近生活实际,通过主题聚焦,提出人民币与美元、人民币与泰铢在实际生活中换算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探索交流中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进行外币兑换,在思维导航中引导学生用“归一法”“倍比法”将美元兑换人民币,或将人民币兑换成泰铢,充分理解兑换货币的方法,突破兑换货币时“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这一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拓展运用环节安排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在合作交流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题式数学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主题式整合课程教学中,学生充满想象力和求知欲,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素养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在“草船借箭中的数学问题”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用主题式整合课程“确定主题—提出问题—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总结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评价”策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复思考,从多角度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又如,在“中秋节卖月饼”教学的拓展应用环节,让学生自主创设月饼品牌,自主设计月饼包装盒以促进月饼销售。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创设了绿色、有机、低糖、针对儿童益智的月饼品牌,设计了蕴含环保理念、中秋文化、经济效益等不同元素的包装盒。

(五)主题式数学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主题式数学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教材中数学与旅游板块,针对不同年级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旅游主题。三年级的主题是旅行小管家,主题聚焦“你们去峨眉山旅游有哪些费用?共花费了多少钱?”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旅行中会产生哪些费用,怎么节约费用,学会了当一个旅行小管家,用手账的方式记账,并绘制统计表。四年级的主题是选择旅行社,学生通过对比两个旅行社提供的旅行线路、行程安排、景点选择、住宿条件、价格等信息,经历收集信息、统计数据、综合分析等过程,再做出科学的选择。五年级的主题是用数学选景点,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用数学统计知识调查了解七、八月份适合去哪里旅行,以提高旅游质量。六年级的主题是设计自驾游,学生通过前面一系列旅游活动,综合考虑各方因素,自己设计一个自驾旅游方案。整个数学与旅游板块的系列主题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六、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主题式数学课程能有效助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实施主题式数学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下一步,重庆市江北蜀都小学校将继续组织数学学科中心组教师开发主题式数学课程的配套教学资源,如主题式数学课程的教案、课件,以便进一步推广主题式数学课程。在“双减”背景下,以主题式数学课程为载体,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更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双减教材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