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融合的实践与探究

2022-04-23 22:24李尚蔚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国学小学语文教学素养

李尚蔚

新课改要求下,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在教导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应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发展需求,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分融合,为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国学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益处

(一)培养语文素养

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能够引导学生体会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小学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可以将古诗和国学经典启蒙内容作为重点。这两类都是耳熟能详且流传广泛的国学经典作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良好的教育作用,这些作品在诵读的时候更有韵律感,学生记忆起来会更轻松容易。

(二)记忆黄金时期

6到13岁的孩子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记忆的黄金时期,加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国学经典诵读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學生的记忆力能够得到锻炼,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学生背诵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潜能也会得到充分开发。

二、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教材,穿插国学经典素材

为了更好地融合国学经典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应当立足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深入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寻找其和国学经典之间的结合点,从而使国学经典的融入更加有效。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一年级上册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入“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通过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咏鹅》,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二)重视国学诵读,循序渐进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多读几本经典作品,多背诵几篇经典文章。相比于多做几本练习册,记诵国学经典文章对学生的成长显得更为重要。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每周一节的地方课程来开展经典诵读课,再加上三个早读时间来指导学生坚持诵读经典国学作品。小学低年级可以先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经典启蒙作品开始,再到中高年级的《论语》《诗经》《道德经》等经典作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三)诵读为基本,不求甚解

以诵读为基本,就是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要注重诵读的次数,让学生在反复多次的诵读中,体悟国学经典中所描绘的场景,领会其中蕴含的文化特质,启迪学生的智慧,并逐渐形成习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学经典思维的熏陶。在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古文内容,只了解大意即可。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宿新市徐公店》《敕勒歌》等古诗的时候,应主要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句,再介绍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意境,但不必要求学生了解每一句诗、每一个字词的意思。

(四)课上课下结合,家长监督参与

课上,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背诵,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提升国学素质和审美体验。课下,家长也要参与近来,发挥监督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电话交流等方式,给家长介绍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意义和课上取得的成效,以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并请家长监督指导学生的诵读活动,使家长在生活中言传身教,做好榜样。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外则由家长进行引导、督促,将学生的诵读音频或视频发送给教师,家校联合,共同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十分重要,将其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教育发展大势。教师应当充分把握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好处,做到结合教材内容,穿插国学经典素材;重视国学诵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素养;素读为主,不求甚解;课上课下相结合,家长监督参与等,以此普及国学经典诵读,拓宽学生视野,弘扬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国学小学语文教学素养
“垂”改成“掉”,好不好?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