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研究

2022-05-09 02:16郑璟华
艺术评鉴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郑璟华

摘要:核心素养主要是学生自身要具备的素养,它能够让学生进入到社会后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它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价值、人生观、能力、情感、兴趣、态度、气质和体质的总和。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塑学生的行为和思维习惯,它在人格塑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是人们情感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培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成为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师面临的共同任务。本文主要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阐述高校音乐教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育  高校学生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7-0147-03

所谓音乐核心素养,并不是指学生掌握了多少音乐理论知识和能力,而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综合音乐能力,即基于音乐理论知识和能力的思维发展。此外,音乐的核心素质还包括文化修养、社会实践和自我发展。由于每个人的音乐才能不同,所以有必要进行后期的学习和实践,特别是在高校阶段,教师应立足于社会发展,通过唱、听、弹等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一、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身心素质培养的意义

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有的教学内容是欢快的,积极向上的,而在欢快的音乐氛围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美,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例如在歌曲我爱你中国时,歌词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让学生意识到作词人的爱国情怀,进而激励学生热爱祖国。

其次,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有美感,通过在高校开设音乐课程,学生可以通过音乐作品意识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欣赏作品之后,学生将继续积累音乐表达技巧。学生在欣赏相关作品时,能够准确地解读作品所传达的美。

最后,完善学生的智力。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有相应的思考,他们会结合所听到的音乐的节奏来体验作者的情感变化。在自我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绪或感受反映到音乐表演活动中,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可以说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这一核心素质对于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品味和艺术成就起着关键作用。基本核心素养主要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必要性格和学科知识有关,能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高校音乐教师需要在基础素养体系的基础上理解音乐学科与基础素养的整体整合,即在基础音乐素养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教育领域,关于基本音乐素养的讨论较多。其中,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家艾略特认为“音乐素养不仅是音乐理论的纯粹基础和器乐实践的经验水平,而且是对音乐的评价和实践”。总的来说,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教师需要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生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音乐实践技能的有效发展。这种优化的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实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音乐审美教学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作用

正面的音乐艺术形象对高校学生而言非常重要,2012 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 个字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公民层面清楚明白的提出了一个中国公民的基本品德要求,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当前高校中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一般没有太多的群体意识,对集体、对国家缺乏关心,比较自我,抗压能力差,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做事没有恒心和毅力,容易虎头蛇尾且半途而废,不太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对他人缺少关爱和信任感。而音乐教育通过对音乐作品中的正面形象再现,受教者对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会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自觉不自觉的将音乐中美的形象、正义的形象立为自己心灵深处的模板,将自己和音乐中的艺术形象重叠而起到对音乐的特殊教育作用。

三、高校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原则

(一)教育开放原则

开放式教学原则是将面向未来和生活现实的新内容,以及国内外的新情况,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新内容融入音乐教学中。在这个阶段,主要内容是表现良好的道德,中心是尊重生命,目标是实现理想的生活。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法,整合这部分音乐作品,实现音乐教学的开放性。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主要动力,但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大多数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特点,更不用说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的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高校阶段学习音乐知识时会产生一定的倦怠心理,这样的学习是肤浅的,在教室里,人们常常注意力不集中。目前高校音乐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从而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四、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核心素养知识

音符、音节和发音知识可以用语言加以解释,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学生更多地是需要感受旋律,掌握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做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不能明确教师的教学目的,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全面。音乐的核心素质包括文化理解的培养、精神体验和能力创造。然而,在真实的教学中,学生只能感受到能力的锻炼。在现有片面的教学形式下,严重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素质的理解。

(二)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较传统

许多音乐教师自身都经历过传统教学阶段。虽然现在正处于新课改时期,但大多数学校仍然更加重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能力。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指导没有一个规范的教学过程,全靠教师的课堂讲解。然而,教师对音乐教学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片面、单一、浅薄,只能满足学生唱歌的需要,他们没有对音乐知识的深入理解进行应有的教学解释,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施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语调,教授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并要求学生学习呼吸控制的方法。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然而,从实际情况分析,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合唱教学,但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引导学生反复演唱教材中给出的有限歌曲,注重灌输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对合唱产生厌倦心理。

(四)不重视合唱教学

当然,仍有一些高校音乐教师不重视合唱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音乐教师只知道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忽视了音乐技能对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的重要性。此外,高校音乐教师对合唱教学的热情并不高,合唱教学活动缺乏吸引力,容易影响学生对合唱的理解和参与合唱的积极性,不能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进而影响了高校音乐合唱教学效果。

(五)学生缺乏自信

高校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歌曲合唱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每个音节的演唱方法,确保不同声部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目标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对合唱缺乏信心,甚至害怕困难,而且,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枯燥的课堂气氛会增加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的负担,影响合唱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课堂互动

高校音乐教师要想进一步改善课堂气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主观学习主动性,通过教学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音乐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应该给予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因此,教师在讲解音乐知识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音乐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主题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从而帮助学生积累音乐学习经验,从而促使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唱一首歌曲,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唱,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歌唱方面的音乐需求和爱好,并与老师互动。通过互动的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进行下一次的教学讲解,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更多的音乐练习机会。

(二)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关注学生发展需求

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前的音乐教学,但音乐教师具有一定的主观判断能力,能够保持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关注高校音乐教学的最新发展,跟踪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学习需求,并通过对音乐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使学生提高对音乐和艺术的欣赏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目前,学生在网上听音乐,流行音乐比重最高。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些流行音乐的歌词,分析这首歌成为流行音乐的原因。当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时代发展相协调时,就会给高校音乐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欣赏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来讲解不同的音乐形式

就表现形式而言,音乐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讲解歌曲的演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及时改变教学模式,采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都知道,音乐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是简单的歌曲、轻音乐、戏剧和舞台剧的声音效果,或故事片或电影的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效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音乐课程。学生们更感兴趣的是解释音乐知识和音乐文化中包含的各种形式的音乐,教师要制定出更受欢迎的教学模式,合理改变教学内容,通过快乐的节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音乐的启发下,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好的与老师合作,感受更加创新的音乐体验。

(四)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加强创新思维

教师课堂上教授音乐知识也存在一定的教学局限性,由于课堂活动的范围有限,许多学生无法恰当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有效地利用一些课外资源进行教学,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民歌的时候,民歌的特点之一就是突出和唱出鲜明的音调。教师教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适当提高自己的声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首歌。当然,教师可以根据这首歌的特点,适当优化教育形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学生带到操场上排练和演唱,引导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风格,并教学生用男声和女声或统一的形式演唱,让学生体验在操场上工作和生活时人们唱抒情民歌的情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传达歌曲,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相对较新的教育形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表演音乐的意愿和创造力。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国内外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音乐教学也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可以参与到音乐当中。通过节奏谱演奏音乐,会使学生更熟悉这部分音乐的节奏词汇。有些节奏类型也镌刻在自己的脑海里,這就是参与音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的魔力,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在欣赏上有一定的自信。然后,增加难度,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将歌词填入节奏谱,这样就很容易掌握一些节奏,这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基于核心能力的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否对音乐教学至关重要。只有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因此,在教学前,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材中挖掘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准确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音乐学习的具体情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六、结语

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他们的教学理念,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并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全方位、多方面的音乐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将音乐融入学生心中,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培荣.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学科人格素养的培养[J].音乐天地,2019(12):22-26.

[2]石坎,郝松德.把握音乐内涵发展核心素养[J].音乐天地,2018(07):12-13.

[3]忻静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音乐课程改革路径研究[J].艺术品鉴,2019(21):351-352.

[4]涂蓓,梁燕.核心素养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戏剧之家,2018(35):183-183.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