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共图书馆发展新变:新主题·新技术·新模式

2022-05-13 05:41虞乐
出版广角 2022年7期
关键词:智慧数字图书馆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2021年公共图书馆在国家政策导向、新兴技术赋能和自我变革创新等作用下迎来了发展变化。具体来看,主题阅读创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供给、智能化应用赋能公共图书馆转型升级发展,以及“图书馆+”促进公共图书馆资源聚合与业态创新,都是成功驱动2021年度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引擎,这也为“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  键  词】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主题阅读;智能化应用;“图书馆+”

【作者单位】虞乐,江西省图书馆。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18 年)规划项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公共图书馆职能”(18TQ09)。

【中图分类号】G25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7.019

2021年既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挺进的关键之年,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义。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关键阶段契合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一直是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和惠民工程的重要抓手及核心主体应当主动承担的使命任务[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国图书馆学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指导意见,是驱动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2021年以来,在政策指引、行业摸索等机制作用下,全国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空间开发、技术应用、内容创新、服务升级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四级服务矩阵的影响效力显著提升,并在全民阅读、乡村振兴、学习型社会建设等多个领域发挥了实质性作用,充分履行了自身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的使命和职责,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结合大量案例,对2021年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新变进行分析,以期为“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一、新主题:主题阅读创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供给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处于社会文化服务体系主体地位的公共图书馆而言,其核心工作自然是充分发挥自身的内容优势、服务优势,积极筹划和举办主题教育宣传活动。与此同时,随着全民阅读事业的纵深推进,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在基层文化服务供给方面有了更显著的进步,在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成为2021年度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新主题。

1.“建党百年”主题阅读:弘扬与传播时代主旋律

在国家图书馆层面,“建党百年”始终贯穿于国家图书馆全年工作主旨。除了在2021年4月“世界读书日”期间积极开展视听、唱诵、讲座、展演、展示活动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2021年7月,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还精心策划了“七一”特别主题活动,如举办“1921—2021庆祝建党100周年专场音乐会”、“永远做党的好女儿”公益讲座及《青春之歌》电影展映等,以众多艺术经典的回顾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在省级公共图书馆层面,“建党百年”主题下的读党史、学党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湖南图书馆围绕“建党百年”主题核心,在内容挖掘、渠道供给等方面下足功夫,如通过馆藏红色文献展和“听游湖南—红色之旅”音频专题等活动推广湖湘红色文旅资源。同时,其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向读者精准推送活动信息,以线上线下的活动形式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是弘扬与传播时代主旋律和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承上启下”的作用,部分省级公共图书馆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和全省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举办了一系列“建党主题”阅读活动,成效显著。2021年4月,浙江图书馆联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举办了“典籍里的百年黨史”2021图书馆之夜活动。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会,浙江图书馆在本次活动中还推出了情景剧、小说演播、朗诵、课本剧、微党课、配音秀等多种阅读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公共图书馆主题阅读活动。

市、县(区)图书馆以及乡村图书馆(室)、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服务机构也在大力开展“建党百年”阅读活动。如湖北保康县图书馆联合县新华书店开展的“红色经典阅读 点亮爱党红心”图书进校园活动;浙江温州市图书馆党总支推出“点亮乡村阅读灯”行动,主要以“党建+业务”为引领,旨在补齐乡村文化短板,助力打通乡村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

2.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

(1)因地制宜

2021年,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深化文化惠民工程的同时,有效借助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符合当地民情、具有显著标识的精品内容和活动,甚至形成了品牌效应。2021年2月1日,浙江图书馆联合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推出了庆牛年文化暖冬新春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包邮送书到家、云上阅读等常规活动和“浙江年俗文化展”等特色活动,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又在地方文化品牌构建与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5月,杭州图书馆依托自身在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优势,围绕“宋韵”主题,结合珍贵馆藏古籍,举办了“生活在宋画里——宋茶文化专题展”、德寿宫与南宋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同年9月,杭州图书馆还携手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举办了宋韵之雅——“琴器书画”系列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多元讲述了南宋临安的文化故事。据了解,2021年杭州图书馆共举办了8场特色文化活动,观看和参与人数达到了220万人,影响力可见一斑。

(2)与时俱进

2021年,公共图书馆在与时俱进、创新供给文化服务方面更见实效,为满足人民群众愈发多元、个性的现实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数字化阅读风潮更盛。2021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网络在線阅读等)接触率为79.4%,保持上升态势。在此背景下,与时俱进,加快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主题,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多媒体视听阅读资源的开发和推广。例如,2021年辽宁省图书馆为庆祝建党百年,精心打造了馆藏党史文献荐读资源库,包括建党百年主题文献推荐之多媒体文献部分、建党百年主题文献推荐之辽图好书榜、畅想之星党史党政数据库等内容产品,旨在通过数字化内容置换提升阅读服务的实效性。

二是有声、短视频等数字阅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入驻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等)和移动音频平台(喜马拉雅、蜻蜓FM等),或与各类平台合作推广视听服务已成趋势。如山东省图书馆将喜马拉雅小程序纳入微信公众号,掌阅科技与全国多家公共图书馆就数字图书馆建设达成合作协议。这种“图书馆+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也契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成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创新的方向。

三是“图书馆+文创”的探索。近年来,由于创意文化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良好,消费者需求极大,因此,“图书馆+文创”持续走热。在经历了单打独斗的1.0阶段后,“图书馆+文创”的发展模式在国家图书馆的引导下呈现规模化、长效化发展特征。2021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与时俱进的文创消费需求,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研发与推广工作持续推进,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2021年7月,国家图书馆首个大型文创空间落地天津,为图书馆的文创生产与运营提供了更具体的经验启示和方向参考。此外,越来越多的地方公共图书馆就文创开发建设提出了新目标。如四川省就全省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十四五”新任务,将文创产品开发作为激发公共图书馆服务新活力的重要手段;山东省公共图书馆则着眼文旅融合,重点推进文创设计的创意活化和产品落地,旨在进一步促进图书馆阅读链条的有效延伸。

二、新技术:智能化应用赋能公共图书馆转型升级发展

2021年,新兴技术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5G、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作用已经从单一技术驱动转变为多元技术融合,旨在通过多种智能应用的开发助力公共图书馆内容供给、服务创新等持续升级,从而更好地嵌入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

1.技术与图书馆空间布局互嵌

对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而言,以新兴技术赋能图书馆空间布局已经成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普遍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第4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图书馆开启了信息化甚至是智能化的发展征程。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作用下,公共图书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技术全面嵌入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布局,成为推动现代图书馆转型升级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力量[2]。

纵观2021年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技术赋能已经从单一的技术加持转变为多元技术互嵌,5G、人工智能、AR/VR、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然成为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2021年6月,经过一年左右建设周期的国家图书馆5G新阅读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国家图书馆新阅读空间主要依托5G、全景视频、虚拟现实等技术建成,位于总馆北区的二层,包括“沉浸式”阅读体验区和国图书房两大部分,是国家图书馆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其中,“沉浸式”阅读体验区主要由“全景展厅”和“阅读树”两个展项组成,旨在让读者体验智慧阅读的乐趣。

科技赋能也是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2021年9月,广州白云区图书馆新馆在经历5个多月的试运行后正式开馆迎客。该馆在智能化创新应用方面开创业界先河,是全国首个高频无感借还书图书馆。该馆还在机器人盘点、智能书架、虚拟图书导航等众多“黑科技”的加持下重塑了馆内空间和功能布局,因而在智能化创新应用方面大获读者称赞。广州南沙区的“城市AI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东馆(暂未开放)等众多公共图书馆分馆也相继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智能化转型的典型代表。可见,新兴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智慧转型和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已然与图书馆空间建设布局和服务功能优化全面互嵌。未来,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还将全面嵌入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和智慧发展过程,旨在进一步激发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2.智慧图书馆中的内容科技

传统的图书馆馆藏内容以印刷出版物为主,不仅容量小、传播速度慢,而且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难以适应现代信息体量增长迅速的情况[3]。加之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兴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生长的新一代读者阅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公共图书馆唯有从内容上融合数字技术,全面契合当代受众的阅读习惯、阅读形式、阅读偏好等,才能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

2021年,在公共图书馆智慧发展过程中,技术赋能、技术支撑不仅体现在图书馆的空间布局方面,还体现在内容创新方面,为广大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有学者表示,近年来,“内容科技”已经成为“内容”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指向[4]。2021年11月,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人民网联合发布的《2021内容科技发展报告》指出,内容科技是内容产业乃至一切内容生产、传播、治理领域全链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引擎。公共图书馆作为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阅读产品的重要服务机构,更要加大“内容科技”的融合力度,以优质阅读产品加快全民阅读事业纵深推进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以杭州图书馆为例,2021年10月,该馆引入了“天使眼”、盲文点显器、读屏软件等一系列内容科技,旨在为特殊读者提供无障碍阅读服务。又如,2021年4月,上海嘉定、松江、奉贤、青浦、临港五大新城图书馆联合推出“百名馆员荐读百本好书”活动,通过一款名为“智阅嘉图”的小程序,读者可以享受AR语音荐书的新体验。

当前,技术作为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应从变革生产能力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内容生产力和服务供给力。而在提升内容生产的核心环节中,技术驱动主要表现在深化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调整方面。2019年10月,国家图书馆与华为公司联合成立了创新实验室,旨在推动数字技术在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创新应用,打造智慧数字图書馆新业态,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在国家图书馆的引领示范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与喜马拉雅、科大讯飞、抖音等互联网内容新锐建立了合作关系,旨在打造“科技+传媒+文化”的发展生态,为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助力。未来,随着智能技术、公共图书馆内容资源与文化服务的融合互动,内容科技释放的强大力量将为公共图书馆延伸全新的转型空间和服务手段,前景可期。

三、新模式:“图书馆+”促进公共图书馆资源聚合与业态创新

关于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无论是“十四五”规划还是《“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都明确指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向品质化迈进,同时有更多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开始了基于文献信息服务主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创新探索,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广泛对接职能部门、商业企业、社会组织和人民大众,以期实现多元服务和创新发展目标。

1.“图书馆+”实现广泛连接

得益于社交媒体平台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阅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各大APP等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这也导致了以纸质图书借阅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图书馆阅读服务力的下降。为了重回阅读主导者地位,提倡精品阅读和高质量阅读,传统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只有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以新理念、新内容、新模式和新效果吸引社会大众关注,才能有效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目前,“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多元发展过程中最广泛、普遍的存在。

首先,“图书馆+政务”的发展模式。作为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国家立法、服务政府重大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和突出贡献。以湖南图书馆为例,2021年两会期间,该馆精心编印了《“十四五”规划》《“三高四新”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与教育》7个专题资料,同时进一步优化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嵌入人大、政协掌上服务APP,打造集“一网读尽”数字阅读、“省图代查”和“热点专题”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移动智库服务端,为两会代表委员提供了“菜单式”信息服务。陕西省图书馆则开启了两会“云服务”新模式,在线上为两会代表委员提供信息咨询、数据统计、原文传递、专题资料查阅等服务,全力满足两会代表委员的各种信息需求。

其次,“图书馆+民生服务”的发展模式。公共图书馆是民生服务的重要窗口,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智慧图书馆已经成为行业热点。2021年,众多公共图书馆在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趋势下,通过增设业务板块,在基层读者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湖北省图书馆持续提供“楚天云递”送书上门服务、山东胶州市图书馆坚持提供“24小时自助图书室”阅读服务等,旨在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效能向基层延伸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让广大读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

最后,“图书馆+商务”的发展模式。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其继前几年构建文创产品跨界合作的线上运营渠道之后,又于2021年在线下建设了首个集文化消费、娱乐休闲、公共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文创空间,在引领公共图书馆多元发展创新的同时,也通过跨界探索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1年以来,“图书馆+民宿”“图书馆+电商”“图书馆+餐饮”“图书馆+银行”等众多模式大量“解锁”,不仅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聚合与业态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也对地方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招商引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2.“智慧+图书馆”推进数字中国和书香社会建设

文化和旅游部明确提出,要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项目为引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经从学术研讨阶段进入落地实践阶段,成为继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之后,新一轮全国规模的图书馆建设任务,旨在建成覆盖全行业、跨系统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系统,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智慧化发展,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书香社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随着高速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更多地将转向连接社会多方资源方面,并在服务数字中国和书香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以“智慧+”的形式致力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一方面,以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加速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十四五”规划指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在数字中国建设目标下,以数字图书馆助力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成为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2021年度掌阅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掌阅精选机构服务为合作单位制定了上千场各具特色的阅读活动,同时有效推进了首都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数字化建设,如山东高速、胜利油田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数字图书馆和“内蒙古数字草原书屋”项目等,在数字中国建设的纵深推进和落地实施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以“智慧阅读”助力书香社会建设。随着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阅读风潮渐盛,社会大众的阅读习惯、阅读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阅读服务显然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多元、个性的阅读需求。为此,以“智慧+图书馆”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力,与时俱进地为读者提供智慧阅读方案及智慧阅读内容,成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发展方向。2021年,宁波市图书馆新馆充分利用自身空间优势,以打造开放、融合、共享的阅读新生态为目标,在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用户体验、O2O服务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产品和服务,基本实现了“阅读+”目标。与此同时,该馆抓住了宁波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契机,将智慧图书馆建设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在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城市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自身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智能化融合,从而为“书香宁波”建设作出贡献。目前,宁波市图书馆积极发挥自身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主体性作用,与政务、公共、交通、城管、旅游等部门建立了众多合作关系,旨在利用多部门的功能组合和资源集聚为社会大众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多元服务,这也是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书香社会建设的直观表现。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李国新. 面向2035: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体系[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1):4-16.

[2]李晓鸣,任思琪,薛尧予. 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技术体系研究[J]. 图书馆,2022(2):82-87.

[3]周巧. 基于社会文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以国家图书馆为例[J]. 出版广角,2021(4):33-35.

[4]MARSHALL BREEDING,肖铮,施晓华,等. 图书馆系统市场报告(2021):在充满挑战的时代中推进图书馆技术[J]. 图书馆论坛,2021(10):127-140.

猜你喜欢
智慧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智慧派
数字变变变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