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分析
——以Chapter 3 Environment的The Green Consumer为例

2022-05-16 08:07袁内军
英语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设计说明作业课堂

袁内军

一、课例概况

本课例是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届中学英语说课比赛活动的参赛课例,授课时长为45分钟。本课例在该次活动中获得特等奖。

二、教学分析

(一)内容

教学文本The Green Consumer(《绿色消费者》)为牛津深圳版初中《英语》8B Chapter 3 Environment中的阅读文章。作者通过评论的方式介绍了The Green Consumer一书,文中概述了地球存在的几大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并号召读者加入环境保护的队伍,做“绿色消费者”。

(二)学情

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教师把学生按照英语水平的高低分为A、B、C三个层次。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把学生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2名A层学生、3名B层学生和3名C层学生。其中,2名A层学生分别为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在课堂上组织本组成员开展小组活动和帮扶另两个层次的学生。因为在之前的教学中经常开展以此编制为基础的小组活动,所以学生对小组活动的规则较清楚。

此外,虽然学生对环保主题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对“Green Consumer”(绿色消费者)这个概念比较陌生,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解释。

(三)教学目标

在本堂课结束后,学生能够:

1.知识层面

a.Know and use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b.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e causes and results.

2.能力层面

Read a passage effectively through suitable reading strategies,e.g.inference,reference,skimming,scanning,reading for comprehension,using transition devices.

3.价值观层面

a.Know the importance and way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be willing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Learn to be good listeners and be brave to speak English.

(四)教学设计理念

在“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理念及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高效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导入(Warming up)、读前活动(Pre-reading)、读中活动(While-reading)、读后活动(Post-reading)和课后作业(Homework)五个部分。

(一)课前导入(Warming up)

Step 1:教师展示陈光标卖罐装空气的新闻图片,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What is he doing?Why is he doing so?

(2)Would you buy his cans of fresh air?Why?

【设计说明】通过奇闻异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缓解他们的焦虑,并把他们引入“环保”主题。

Step 2:教师展示几张北京空气污染的图片,以及森林大火、乱砍滥伐、垃圾成山和洪水淹城的图片,激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陈光标卖罐装空气的合理性和目的,并引导他们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其环保意识,同时帮助他们预习本堂课主题。

Step 3:教师展示某学生通过每天在上下学的路上捡垃圾的方式践行环保而上报纸的新闻,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向这位学生学习,并思考在生活中如何支持环保,为引入主题“The green consumer(绿色消费者)”作好准备。

(二)读前活动(Pre-reading)

Step 4: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图片、第一段和小标题,回答关于文章主旨大意和结构布局的问题。

(1)What’s the name of the book?

(2)Who is the author?

(3)What is a green consumer?

(4)How many topics are covered in this book and what are they?

这几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skimming的阅读策略能帮助他们快速找到文章的一些关键信息。为了实现分层教学,教师要求这几个问题由每组的C层学生优先回答,若C层学生不会,由B层学生回答,若B层学生不会,再由A层学生回答。通过这种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三)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Step 5: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仔细阅读全文,寻找细节答案。教师把细节性题目的等级根据难度设定为1星、2星和3星,星级越高说明难度越大。教师要求学生先选择难度等级,再快速阅读文章,寻找答案,以培养其快速阅读、查找具体信息的能力。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优先权按照C层、B层和A层来排列。

【设计说明】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理解的能力。

Step 6: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全文,并完成关于环境问题的思维导图(见图1)。

图1

【设计说明】通过完成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对全文形成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其思维能力及图文转换辅助理解的阅读策略。通过分析思维导图,学生可以自然而然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通用且实际的方法,即成为“绿色消费者”。

(四)读后活动(Post-reading)

Step 7: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单元Using English部分以“How green are you?”为主题的调查问卷。

【设计说明】通过此项活动,帮助学生从课本所学联系到生活,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名优秀的“绿色消费者”。

Step 8: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思维导图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可以从文本中找答案,也可以联系生活和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出更多的解决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汇报。全班学生充当评委,通过投票决定优胜者。

【设计说明】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讨论环保问题解决方案时用英语表达,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体现。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鼓励全员参与;学优生负责较难的部分,“后进生”负责较容易的部分,组内成员相互帮助,共同成就。此外,在小组汇报或课堂展示时,教师会提前给出评分标准,引导学生注意汇报和展示的规范性,培养他们在公开场合用英语展示自我的能力和信心。

Step 9: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自测评估表(见表1)。

表1:自测评估表

【设计说明】该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回顾本堂课所学,完善知识系统,使其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五)课后作业(Homework)

Step 10:教师提供四项与环保主题相关的个性化作业(见下页图2),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项认真完成。作业包括用回收利用的物品做一个手工制品并介绍,制作一张环保主题手抄报,写一封给亲朋好友的环保倡议信,总结如何做一名环保志愿者。

图2

【设计说明】作业的布置体现了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张丽娟 2017)。

四、教学反思

(一)注重课堂导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用一张陈光标卖罐装空气的图片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其好奇心,集中其注意力,同时有效引入关于环保的阅读主题。接着,教师用几张反映地球环境问题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知地球环境破坏的现状,激发其环保意识,同时帮助其预习课文的重难点内容,用图文联系的方法加深他们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效果。最后,用每天坚持捡垃圾、保护环境的本校学生的新闻报道图片,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欲望和决心。

(二)重视阅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制订了我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在理论框架中,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个方面。在阅读能力板块,阅读理解能力又包括信息提取、策略运用和多元思维三个要素,具体包括抓取特定信息、运用概括、比较等策略,以及经过批判性思维,形成新概念和新知识的能力(王蔷、陈则航2016)。本课堂通过While-reading部分小组比赛题目的设置,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skimming和scanning能力,并通过流程图和阅读转换策略,帮助他们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在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的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新旧知识,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形成新概念、新知识的能力。

(三)强化小组形成协同意识,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

在While-reading环节,教师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问题抢答及评分活动,有效刺激了他们的好胜心,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达到了每个学生至少一次举手答题的课堂效果。在Post-reading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对各种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给出评分标准,鼓励小组全员参与,暗示小组内部需要讨论和帮扶,即A、B层学生帮扶C层学生,以便在小组展示中得到更多分数(卢敏 2009)。

(四)形成自我课堂表现评价与反馈机制

在学生每次回答完问题后,教师都会为其所在小组加上相应的分数。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每个小组的得分在不断变化,且组间竞争的结果在不断更新,这对学生是强有力的激励,为了所在小组的荣誉,他们从头到尾不停地积极思考并主动发言。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每一分钟的思维不掉线,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在小组汇报环节,每一个学生都当评委,提高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自评环节要求学生及时总结、评价自己本堂课的表现和学习成果,对其成就感提升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他们养成及时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为其课下学习和下堂课学习指明了方向。

(五)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本次课后作业突破了传统的抄写和背诵的作业模式,以四选一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趣味性作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选择制作环保小发明、画手抄报、写电子邮件、当志愿者等,通过不同方式体验生活,运用语言,遵循了“多元智能理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学生从以前只能被动地按要求完成作业到现在可以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来完成,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有的学生甚至花整个周末研究环保小发明,经课堂展示后,获得了成就感,进而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以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六)需改进之处

本堂课设计虽然综合而有侧重,如注重自主合作与探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和表现自己,但是在小组抢答环节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未能使每个学生都实现更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猜你喜欢
设计说明作业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Unit 4 Making the newsReading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