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究

2022-05-17 16:47满玲丽
求知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训练策略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合唱是一种重要的音乐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感知音乐和艺术的美好,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然而,当前小学合唱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对此,文章从激发学生合唱兴趣、采用多样训练手段、利用合唱教学特点三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训练策略

作者简介:满玲丽(1991—),女,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歌唱教学的要求为: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增强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1]。合唱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受精力和课时所限,对音准等方面的问题往往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细致指导,而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可以根据其他同学的演唱音调来自我改进。合唱更有助于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内涵,如《歌唱祖国》这样恢宏壮阔、集体感强的歌曲,在合唱中更能展现其魅力。然而,当前小学阶段合唱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教学手段僵化、教学内容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成果缺乏新意等问题频繁出现。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激发学生合唱兴趣、采用多样训练手段、利用合唱教学特点三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

一、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单纯、对万事万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的年纪,一味地灌输知识对其是揠苗助长、有害无益。当前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很多教学问题都是由教学过于教条化、漠视学生兴趣导致的。有些教师偏重理论教学,有些教师能做很好的教学示范,但是缺乏对学生的细致指导……这些教学方式固然有可取之处,但其教学成果也不够理想。小学音乐教学应以兴趣为基础,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体会到音乐和艺术的美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对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应积极思考,采取合理的策略。激发学生合唱兴趣不是靠照本宣科,也不是靠打开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乐,学生在讲台下观望来完成,而是需要音乐教师时刻保持对音乐和教学的热爱,保持对音乐教学方法的不断思索,在课上课下主动想方设法地将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的乐趣。

(一)课堂轻松,培养兴趣

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合唱教学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满足学校比赛要求,存在选曲面窄、编排缺乏新意等问题,且经常受场地或课时等条件限制,对很多学生来说,合唱更像一种负担。对此,教师有责任消除学生的顾虑,展现合唱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片中教師在音乐课上对学生进行了富有力量的引导,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几乎每个学生都不遗余力地投入演唱活动中。教师应以此为借鉴,努力改变机械、僵化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往往营造出刻板压抑的课堂氛围,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注重对课堂氛围的把握,采取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在正式开始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比如教学生做打哈欠、咬苹果的动作。在课堂中,教师也应适当调整教学难度,比如先完成第一声部教学,再教授学生第二声部,打破学生对音乐学习和未知的恐惧。

(二)选曲合理,兼顾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合唱选曲要多加考量,选曲要切合学生实际,并具有教学意义。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教师应以此为纲,在合适的范围内选曲。在很多学校组织的合唱比赛中,选曲往往是相关教师的一言堂,或是过于保守、缺乏新意,不能调动学生演唱兴趣,或是难度过高、不易编排,导致最后的合唱效果不尽如人意。合唱选曲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合唱积极性。

例如《草原就是我的家》一曲,其旋律明朗欢快,节奏雄壮有力,有着大草原的豪放之感,新鲜奇异的异域风情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再如《歌唱祖国》,这首歌曲从歌词到旋律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同时,其还可以与国歌结合,两首歌曲气势磅礴、大开大合,在集体合唱的状态下,必将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力量。

(三)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应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合唱兴趣,唤醒学生潜在情感,引导学生将情感投入合唱活动中。创造情境,以境入情可以达到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合唱兴趣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活跃课堂,比如在《种太阳》一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主题图片,播放相关主题视频,用直观又生动的画面切入主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乐器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音乐氛围。比如在《手拉手,地球村》一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钢琴或吉他,以自己为中心演奏音乐,让学生围坐在自己身旁,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点评学生的演唱表现,或是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营造自由愉快的整体音乐教学氛围。

二、采用多样训练手段

合唱教学活动必然要落实到歌唱技巧的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不应过早地引入对理论的学习,这不仅会使课堂枯燥乏味,也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很难理解教师讲授的抽象复杂的理论,会因此产生畏惧心理,以后即使进入高年级阶段,这种不好的印象也会对其音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以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方式进行合唱教学。

(一)听赏入情,体会内涵

小学生年纪虽小,但已经具备对身边事物的基本感知力和孩童独有的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审美感知进行有效引导。审美感知是音乐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改下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目标[2]。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注重音符旋律,还要讲解与歌曲相关的文化背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歌曲。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首歌曲的旋律清新自然,容易激起学生的童心童趣,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但是学生仅依据旋律和歌词无法知晓这首歌的时代背景,因此,教师应介绍此首歌曲背景知识,如北海泛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对新生活的希望。在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含义之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得以进一步深化,能够更好地调动自身演唱情绪。

(二)训练技巧,严谨教学

合唱与独唱或其他音乐教学一样,对基本功的训练必不可少,练好基本功可以在合唱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不同基本功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基本功训练中也能找到乐趣,避免训练枯燥乏味。比如气息训练,教师应帮助学生矫正演唱姿态,通过闻花法、吹气球来帮助他们找到演唱时呼吸的正确技巧。比如节奏和音准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手打出节拍,接着由老师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节奏感。比如音准教学,教学时可以先从最简单的音程练习开始,再逐渐进入简单和弦练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身旁同学的声音自然而然地调整自己的音高,使整个合唱达到和谐状态。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乐器,如《木鼓歌》这一首歌可以加入木鼓或其他简单的打击乐器,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乐器的了解。其还可以播放一些节奏感强的歌曲,鼓励学生进行模仿跟唱,以不刻板、不教条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应尽力配合学生、指导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合唱,或参与学生合唱,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如在《蜗牛》一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手势动作、体态语言,无声地与合唱中的学生进行交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三)教师示范,循序渐进

小学音乐教学的歌唱技巧训练应重视学生基础,不可揠苗助长,但也不可过于简单,失去挑战性,否则无法激发学生合唱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若教师不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或在教导过程中不细心、不耐心,不仅会导致训练达不到效果,还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双重损害。教师应高度审视自己采用的训练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状况,是否循序渐进,易于学生接受。例如,在《樱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播放歌曲,帮助学生入境入情,接着指导学生反复对低音部进行练习直到熟练,再开始高音部的教学。教师教学应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让其获得成就感。

三、利用合唱教学特点

合唱除了上文提到的优点外,其还有利于校正学生音准,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形成。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容易与身边的同学相互比较,从而不断进步,激发合唱兴趣,形成集体荣誉感。在集体交流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起来,有利于其成长进步。对此,教师也应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合唱技巧训练,帮助学生体会合唱的魅力。

(一)把握学生心理

小學阶段,学生渴求他人认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其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和合作共赢又能帮助其形成集体荣誉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成长规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恪尽职守,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帮助学生之间实现更好的合唱配合,推动班集体表现更上一层楼。

例如,《柳树姑娘》一曲的合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并且实现二声部合唱。对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帮助学生用情演唱,并且积极调和,实现整体的和谐。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部分,展示一张没有叶子只有枝干的柳树图片,对学生进行提问,告诉他们通过演唱可以帮助“柳树姑娘”长回她的叶子,以此调动学生合唱积极性,形成班集体合作。

(二)有效组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能够帮助学生进步和提高。划分小组意味着很多问题并不能仅依赖教师的单方面协调解决,而是要依赖师生的共同合作,这能够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送别》一曲短小精悍、情感丰沛,给了学生充分自主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的任务,让小组内部成员积极沟通,并及时处理学生的疑问。教师还可以根据已划分的声部进行小组分配,让小组内部成员相互切磋、相互协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分配合唱声部

合唱的成功有赖于声部的合理分配,但是如果只是教师单向进行分配,容易触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参与决策,避免冲突发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就选定歌曲用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唱,或采取轮唱的形式,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高低变化。在如此反复之后,教师可开始教唱,先进行简单练习,再开始两声部演唱,如果选曲复杂,还可逐渐增加声部。教师应在此过程中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对声部分配做出调整。合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最后成果的展示依赖于学生内部的配合和发挥,所以学生的意见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应在学生的意见中找出共性,着重解决重难点问题,但对个别意见也要多加注意,并与相关学生及时沟通。

例如《茉莉花》一曲,要求独唱声音清新优美,在集体合唱中,高音低音互相铺垫、互相推进,经过精细的改编,学生在合唱这首歌时,既可以唱出蓬勃气象和大国气派,也可以体现原曲清新优美的审美格调。由于每个学生的审美倾向不同,部分学生倾向前一种风格,部分学生倾向后一种风格,且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很可能因此引发矛盾不快。对此,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引导,教导学生要具有集体意识,让学生做出更适合班级整体的选择并合理划分声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合唱作为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其训练策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以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充分利用合唱形式的教学优势,帮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提升其个人的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马彪.回顾与展望: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学校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9(08):45-48.

刘晓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式探析[J].北方音乐,2020(07):194-195.

猜你喜欢
训练策略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核心力量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策略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的策略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