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引外联,相得益彰

2022-05-30 10:48张美
文理导航 2022年30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张美

【摘  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而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构成,承担着语文课程教育的主要责任与使命,因此,重视对阅读教学的优化构建,有利于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以课内外阅读衔接方式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路径,以期用课外阅读资源做补充,开阔学生视野,并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为学生包括阅读能力在内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语文素养

拓展阅读面,保证学生拥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明确指示,可见课外阅读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施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随意,教师并未对课外阅读的资源进行合理筛选与优质推荐,只是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搜索有关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式阅读资源,这导致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盲目性,影响其课外阅读的效率与收益;另一方面课外阅读的要求随意,教师只是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缺乏技能的指导,也没有提出阅读反馈方面的要求,这导致了课外阅读成为了一项可有可无的活动,其本身的教学拓展及补充作用无法发挥出来。这些问题影响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及其实际效用的发挥。本文便致力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进行精心构思与引导,并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让学生能够经历多元化、高思维含量的阅读活动,提升课内外阅读理解效果,并获取语文综合素养的建设与提升。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课外阅读是一项具有实质意义的教学活动,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乃至语文课程的整体改革与优化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当他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习到一篇课文之后,会对某一作者、某一题材或者某一文化产生积极的探索兴趣。而这时若开展课外阅读,便能充分迎合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让学生借助课外阅读而更为深入地探索某一作者的多元作品、某一题材的多元内容或者某一文化的更多事物与风俗等。最终,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其阅读兴趣,还可成为学生拓展认知面,通向未知世界的有效途径,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及个人有效成长。

(二)强化课内教学成效

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课外阅读也具有强化课内教学成效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并不是无规律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课外阅读的效用,教师需要以课内教学内容为基点,组织学生定向搜集与选择课外阅读读物,以此形成内外教学的有效衔接。在这样的定向选择之后,学生能够通过课外阅读实现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加深理解与巩固,比如当教师基于某一作者拓展课外读物之后,学生在有关这一作者的课外阅读中,便能更为深刻地体会该作者的各类作品所共同反映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情感,并充分了解该作者的写作手法及文章特色,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解,獲取进一步的巩固与强化,利于其对课堂所学的实效掌握。

(三)利于学生人格完善

课外阅读过程也是学生视野开阔以及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能够不断扩充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见识不同领域的多元文化思想,从而丰富文化素养,涵养人文情怀,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乃至生活中更为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正确处事。与此同时,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也能了解古今中外的多元故事及故事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及人物,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学生能够以史为鉴,对于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方式进行矫正,并学习课外读物中人物身上的良好精神与品质,完善自身的人格。最终,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中养成理性、正确的处事观念,以及多元优秀的思想品质,不断完善人格,为实现自身价值与祖国辉煌建设而做出努力与贡献。

(四)扩充学生写作积累

课外阅读的开展不仅利于课内阅读教学成效的强化,还能够为语文课程的其他教学项目做积极助力。就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习作教学而言,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为课内习作助力。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单元各课内容所共同反映的主题,教师在课外阅读开展中,会基于单元教学内容而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主题、作者及文化等方面的课外读物,通过阅读这些课外读物,学生可以丰富对单元主题的认知,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与灵感。此外,学生通过深入的课外阅读也能生成更多的个人情感与想法,这也能融入到语文习作中,增强习作文章的情感渲染力,另外,学生还能在拓展阅读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以此丰富并优化习作的语言。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习作质量的提升与习作能力的深化。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及策略探究

(一)合理选择课外读物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开展的第一步,也是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前提基础,是对课外读物的合理选择。只有结合教学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才能切实发挥出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及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类型有很多,有的是古诗词,有的是文言文,有的是记叙文、说明文等一般意义的课文。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教师都要重视对课外阅读的组织,以帮助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有效夯实与强化巩固,并不断开阔其视野,丰富其语文素养。比如在部编版六上《少年闰土》教学完成后,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主题的了解,使之能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故乡》里中年闰土的故事,使之能了解闰土在后来发生的一些变化;除了闰土这一人物之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阅读《祝福》等读物,让其了解更多与闰土境遇相关的人物,通过这些读物来引领课外阅读。《少年闰土》《故乡》《祝福》等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且这些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写作手法有一定的共通之处,那么通过这样的课外读物选择,便可以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并对课内所学进行有效夯实与强化巩固。再以部编版五上第七单元《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等古诗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的教学需要,为学生定向拓展课外读物。以《山居秋暝》这一古诗为例,教师可以基于本诗作者王维来定向选择课外读物《鸟鸣涧》与《渭川田家》等古诗,这些古诗的拓展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领略王维的山水田园写作风格,也使之获悉王维在各个时期因自身际遇而产生的各式心境等,这些都能不断扩充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另外,在这些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可基于古诗词的风格——山水田园诗,拓展不同诗人的相关诗作,如陶渊明、孟浩然以及柳宗元等诗人的山水田园诗作,形成课内外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在鉴赏这些古诗的同时,学会运用高阶语文思维,对古诗词的不同风格与写法进行辨析与鉴赏,这种方式也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及素养的提升。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而定向拓展读物,形成课内外阅读的稳固桥梁。

(二)丰富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虽然是课外拓展类教学活动,但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并让其阅读更具有实效性,从而对其语文素养及个人成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呢?教师可以根据课外读物的不同类型,指导学生丰富的阅读方法,全力提升其课外阅读所获。比如在学生阅读《祝福》这一课外读物时,教师可以指导或要求学生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积极突破干扰信息,在短时间内快速探知小说的大意。此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获取对《祝福》内容的基本了解后,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有效图形工具对小说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除了大意探知及梳理脉络之外,教师还需组织学生在《祝福》阅读中,勾画其中的关键或经典词句,如勾画有关“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等人物外貌及心理活动描写的词句,以便获取对人物形象的深入认知。在指导阅读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提出“文章复述”以及“读后感表达”等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完《祝福》之后,对文章的脉络进行整体化梳理,从而加深对这一小说故事的认知,同时积极抒发自身感想,生成独到见解,提升对《祝福》其背景意义的领会。

由于课内教学内容不同,课外读物的类型也会产生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指导也需因地制宜,以便增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效。那么除了以上一般意义的课外阅读之外,在古诗词、文言文等课外阅读实施中,教师也要渗透相应的教学指导。比如在学生阅读《渭川田家》等古诗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勾画古诗词意象来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并通过联想等方式更进一步、身临其境地感知古诗词意境,获取对古诗词的基本了解。此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查阅古诗作者王維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生平际遇,经此,让学生深入古诗词的背景情感而获取充分了解,最终,学生可以从“境”与“情”方面获取对古诗词的切实把握。

(三)注重内外整合探究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教师需要渗透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与掌握。在学生经由教师指导,充分把握课外读物的内容及思想之后,教师便需进行课内外教学的有机整合,组织一些具有较高思维含量的阅读赏析活动,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效衔接,助力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提升。

以课内《少年闰土》以及与之对应的《故乡》《祝福》等课外读物的整合式教学为例,在学生通过多元阅读方法施展,获取对《故乡》(《故乡》之中年闰土篇)与《祝福》的充分了解之后,教师提出“在通过《故乡》了解中年闰土之后,你认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有哪些不同?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对中年闰土和《祝福》中祥林嫂的境遇进行对比,说说你的感想”“通过课内外这些由鲁迅先生创作的多元作品,说说你对鲁迅先生其人物描写方式及创作意图等方面的了解”等问题,要求学生参照这些问题对课内外阅读文章进行综合分析与见解抒发,以此增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巩固,并通过高阶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古诗词及文言文等课内外整合式教学中,教师也可采取这种问题驱动教学法,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其能对课内外多元文章进行综合审视、分析及评价,让学生历经高阶的思维活动,获取对课堂所学的夯实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施中,教师要注重课外阅读的实施,并要从课外读物选择、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以及课内外整合式教学等方面下足功夫,让学生能够基于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并通过自主阅读能力的施展以及高阶思维活动的历经,不断夯实课堂所学,最终获取语言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谭宇翼.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链接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6):136-138.

[2]肖常春.此呼彼应,相得益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链接[J].学苑教育,2022(5):72-73+76.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浅谈农村小学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