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2-06-13 10:44黄三霞
学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创设策略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概述了小学数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特点,基于情境创设原则,明确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意义,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探究出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知识、心理特点、学习活动四个角度出发,创设趣味性、生活化、竞赛性、开放性的有效问题情境,旨在强化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9-003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1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基于已掌握的基础知识,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为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高效性,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扩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营造出优良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在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下,实现了认知结构的完善与综合能力的增强。

一、小学数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思考性、趣味性、真实性、启发性等特点,只有了解此类特征,才能创设出符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境。数学知识中涵盖了各种奥秘,需要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在教师的带动下引发思考,从而获得相应的答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依托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作出相应启发,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具有趣味性,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小学生用数学思维观察生活,以此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体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趣味性原则。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性格特征,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学生投入数学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来。第二,针对性原则。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需要针对教学大纲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热烈讨论或者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融入自己的理解,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具备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满足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实际所需,达到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第三,层次性原则。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层次性丰富。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需要结合数学课程特点,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循序渐进,体现知识的层次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意义

(一)重视学生的认知背景,满足数学学习需求

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重视了学生的认知背景,结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了学习主体的意义建构,满足现实教学所需。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结构进行充分了解,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创设了师生良性互动的教学氛围。有效问题情境兼具实践性与生活性,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共鸣,让学生集中于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基于小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利用数学因素创设出学习情境,鼓励小学生自主思考,主动解决数学难题,明确数学思维对今后生活的巨大价值。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障碍,帮助小学生轻松应对数学问题,降低学习心理负担。构建完善的数学认知体系,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用发散性的态度思考问题,自由地探索数学奥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温习基础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吸收。

(二)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能有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程度。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面对全体小学生,不放弃任何学困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現实意义,教师应明确小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有思想、有灵魂,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需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

(三)做好数学的问题建构,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离不开数学问题的建构,从而让更多的小学生了解数学课程的认知过程,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产生中来,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社会经验不足,但仍然存在自我认知,学习数学课程时容易结合相关生活经验。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知识结构的选择,基于现有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与创新,实现学生的认知同化。数学的问题建构是一个层次递进的过程,从某一基础内容展开,逐渐扩展,到达一定的深度。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整,改变固有的认知结构,优化认知状态,提高自身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创设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是知识不断交互的过程,保证个体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共同应用,让学生的手、脑、眼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实现学生与数学课程的和谐发展,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情境教学法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定误区,具体教学现状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教学情境设置脱离生活实际。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认知范围较窄,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不能只顾设置数学问题而忽略了常识。例如:在动物百米赛跑中,小鸡每分钟跑20米,小狗每分钟跑25米,小猫每分钟跑30米,小兔子每分钟跑40米,问每种动物完成比赛需要多少分钟?这道题中,出题人并未从实际情况出发,单纯地想考查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对小学生的正常认知产生误导。其二,教学情境创设缺乏吸引力。在小学阶段,只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部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纯粹套用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下降。其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够了解。应用情境教学法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设置有效问题情境,做到差异化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水平。由于部分数学教师对此类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小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出现畏难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五、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趣味性有效问题情境

创设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需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对图片、色彩具有浓厚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让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思路展开学习。在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有利于低年级的学生接受。高年级的小学生形成了自主的认知,创设问题情境需要设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快乐学习。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特征差异较大,教师展开情境教学时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趣味性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提高学习质量,提升学习成绩。教师需要将课本中涉及的数学问题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趣味性的情境教学环境,驱动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还要立足于教材,精心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让更多的小学生融入其中,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创设生活化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有限,教师展开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出富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基于教学大纲,制定科学性的教学计划,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生活化有效问题情境能够拉近学生与抽象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强化数学思维发展。教师可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完成知识迁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效。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做法,创设出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联想,开动脑筋,先用自己的办法获得答案,随后由教师开始授课,告诉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得到问题的答案。基于原有知识的问题情境创设法,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能够提高数学的应用价值,创设生活化的有效问题情境更好地验证了这一观点。例如:题目为67+296的接近整百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学生看到题目便一筹莫展,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老师去商场购买了一条连衣裙296元,问该怎么付款比较快。”通过激烈讨论,学生认为先付300元,让营业员找回4元最快。因此,结合购买东西付款的生活实际,296=300-4,学生运用简便算法很快得出了答案。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来,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结合生活经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利于小学生应用到今后的现实生活中。

(三)立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竞赛性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不成熟、玩性较大,小学数学教师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表现为讲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求教师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加深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变化,以此为基础展开数学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具有好胜心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竞赛性的有效问题情境符合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讲解“求平均数”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分钟跳绳比赛,将班上的同学分为4个小组,每组选派5人参加,同时选出记录跳绳个数和时间的学生,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努力跳绳,都想为小组争光。得出每个小组跳绳的总数后,询问学生如何计算平均数。多数学生积极踊跃地举手回答,基本理解了平均数是跳绳的总数除以参赛人数。通过此类问题情境的创设,融入有趣的游戏,确保问题设置的竞赛性,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感悟了知识的含义。小学阶段的学生乐于自我探索,是问题的发现者。针对数学问题,教师直接告诉答案的效果远低于学生自我探寻。学生只有自己发现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并在此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求知欲望,獲得更强的成就感。

(四)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开放性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相对丰富,数学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来完成知识吸收的全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学习,随后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开放性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效果良好。教师应适当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解题思路,不断发散思维,掌握数学解题技巧。教师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确保课堂的综合性。教师需要尊重学生表达的观点,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实现创新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认识正方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问题导入的方法向学生提出“你们知道正方体由几条线组成吗?举例说明生活中所见的正方体物品”等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积极踊跃发言,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答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有效问题情境离不开生活实际,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变革与优化,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其满足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多元化的教学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重视学生的认知背景,满足数学学习需求;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做好数学的问题建构,完善学生知识体系。通过数学教师的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同学沟通交流,掌握更多学习技巧。小学数学教师借助情境教学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强化数学思维,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温喜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散文百家,2019(6).

[2] 欧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7).

[3] 杨秀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0).

[4] 石花美.创设问题情景,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7(10).

[5] 顾丽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学通讯,2017(31).

[6] 杨小清.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景创设探索[J].孩子天地,2017(6).

作者简介:黄三霞(1984.10— ),女,汉族,甘肃甘谷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创设策略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