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析

2022-06-13 10:44张丽琴
学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带领其走进数学课堂、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文章基于该背景,探析了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出了在课堂上构建有效合作教学机制的策略。同时,围绕如何通过课堂有效合作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出了科学建立学习小组、善用环境影响作用、提供丰富学习材料等方法,旨在为教师带来更多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兴趣;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9-004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15

在教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想要保证最佳效率与效果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合作不仅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满足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自主表达与思考的空间,对活跃小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构建有效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有效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探究,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其合作意识与人际交往素养。简单来说,小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究知识,才会在课堂上配合教师,因此想要在课堂上有序推进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后续工作的高效完成[1]。此外,从小学开始以合作状态探究数学知识,学生一边感受数学趣味一边体会合作魅力,不仅可以增强热爱数学之情,还能将合作积极性提升至新的高度,对培养其合作意识大有帮助,还能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合作中进行简单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其人际交往素养,为他们日后进行社会化人际交往、合作参与社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堂通过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科学建立学习小组

通过课堂合作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首先应将班级学生划分在不同小组中,构建“分组学习”教学模式,如果分组方式缺乏科学性、小组的建立不合理,学生就无法在小组中展开有效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也就是说,教师在通过课堂合作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时,必须在划分学生小组时采取科学方法,科学建立学习小组,让各小组综合能力处于相对公平的状态。但就目前来说,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缺乏科学性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随机组建小组,或是按照学生的座位顺序就近组成小组,或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分在一组,将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在另一组。教师没有将组内成员的思维结构、知识探究习惯、性格对合作效果的影响考虑在内,导致一些小组中出现了成员合作困难、部分学生浑水摸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针对该情况,教师可以尝试改变划分学习小组的方式,如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进行分组,在保证小组成员性格类似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分组,使每一个小组中都既有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也有思维能力逊色的学生,让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帮助、启发其他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回忆和巩固。基于此,无论学生个人学习能力高低,都能够在学习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对问题的探究,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学有所得,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明确学生合作分工

学习小组组建的科学性会影响通过课堂合作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效果,学生组内分工是否明确也关系着合作型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性。如果各小组成员能够分工明确、高效配合,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反之则会影响合作学习效率,甚至影响课堂教学节奏。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构建合作教学模式时,还应该明确各组学生组内分工,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机制。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这一内容,不仅没有协助学生区分不同同学在组内合作中的“工作”,甚至也没有提醒他们分工合作。在该状态下,部分学生在小组中出现了“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的困惑,经常是学生在小组内象征性地展开缺乏有序性的探讨或是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难以真正取得有效的合作,也因此降低了学习兴趣[2]。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先提醒学生“在合作中,可以有专人负责收集资料,也可以有专人记录小组讨论内容,还可以有专人负责展示和汇报成果,这种分工明确的学习更有助于提高你们的知识探究效率”,再监督学生在合作探究知识前进行分工。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指出其分工不合适之处并引导学生调整。如此,学生逐渐实现分工明确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增强对合作学习的热爱。

(三)善用环境影响作用

课堂是否存在良好合作环境同样影响着学生对参与数學合作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体验感。若合作环境较为消极,学生在知识探究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并感受到了来自其他学生的懈怠或厌学情绪,极有可能对其学习兴趣、知识探究积极性造成消极影响。所以说,教师想要通过有效的课堂合作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还应该善用环境影响作用,着力构建积极的、良好的课堂合作环境。

1. 构建公平合作环境

公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命题,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公平、平等的待遇,才能让他们信任教师,更勇敢地在教师带领下进行知识探究,因此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注意构建公平的环境,给予不同小组相同的关注和指导,避免忽略、不关心某一学生小组或组内成员的问题,尤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关心,以免因忽视而导致其厌烦学习数学。但是在实际课堂合作教学环境中,前面提及的问题明显存在,一些教师更加关注小组中综合素质较为突出的学生,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视而不见”,甚至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区别对待的形式严重伤害了其他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自信,削弱了合作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积极作用,致使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究中。对此,教师必须作出改变,转变“区别对待学生”的想法,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关心、认可综合素质较为突出的学生基础上,提高对其他学生的关注,耐心解答小组中综合素质较为逊色成员提出的合作学习问题,给予每个小组、每位小组成员相同的尊重,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在合作探究中的价值和发挥的作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落实形成性评价,客观评价每一个小组、每一名学生在合作型课堂知识探究各个环节的表现及学习态度,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学生始终处于公平、健康的合作环境,能够形成更积极的知识探究体验,必然能够提高数学兴趣。基于此,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这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及形成探究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2. 营造组间竞争氛围

在课堂中形成竞争氛围是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常见手段。小学生虽然想法较为简单、幼稚,理解能力较差,却已经形成了正确的竞争意识,希望通过竞争展示自己的知识探究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能够从竞争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成就感、自我展示与满足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其知识探究兴趣,进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尝试营造组间竞争氛围,设计合适的竞争活动,引导学生在竞争中探究知识。学生竞争意识被充分激发,在“比着学”中感受到更多乐趣、获得更多成长,其数学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能够提升,对知识的印象自然也会更加深刻[3]。然而,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在组与组之间营造竞争氛围,每一个小组的合作知识探究是独立的,学生不关注其他小组知识探究情况,没有在对比和竞争中形成紧张感,更多是在合作探究问题中得过且过,并没有追根究底的耐心和决心,即便在合作学习后存在疑惑,也不会再一次开展探究和学习,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效果也不够理想。这明确提醒了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竞争氛围的营造必不可少,甚至会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之前告诉学生——将根据各小组知识探究效率、探究过程表现、总结反馈结果评选出最佳小组并发放奖品。学生感受到“竞争”的存在,竞争意识被充分激发,为取得小组胜利而积极探究知识,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基于此,学生可以在充满竞争气氛的环境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点的探究,并在数学课堂中保持较高的热情,进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知识。同时,竞争意识也是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必需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提供丰富探究材料

探究材料的丰富与否也影响着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兴趣,越丰富的材料越能多样化展示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带来新鲜感、增强其知识探究欲望。反之若探究材料有限,学生在过往知识探究中已经熟悉了相关内容,极易对知识探究产生厌倦感或是感到枯燥,从而降低学习兴趣。为规避上述问题,教师还应该在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合作过程中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供学生自由选择并探究,以便高质量完成合作探究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都习惯于围绕教材知识组织学生合作,很少会引入丰富的探究材料,多是借助教具开展探究活动。学生面对的探究材料有限且对教材内容十分熟悉,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刻板和无聊,学习兴趣自然难以被充分激发。基于此,重新思考丰富探究材料的提供与在合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探究具体方法,是保证合作教学高效开展的关键,教师可以尝试将视线转向课外,打破课堂范围的限制,在生活中寻找值得探究、能够体现教材知识的数学现象,将其作为探究材料提供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在面对丰富材料时提高合作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认识到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想要通过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因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和谐性及交流的有效性,学生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与其他学生展开平和、友善的沟通,才会在阐述自身知识理解的同时学会耐心倾听其他学生的表达,才能在和谐的合作中形成积极的体验,再在积极的体验影响下提高学习兴趣,让合作学习有序推进[4]。但是观察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生合作,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没有将“在小组中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等合作学习方法、人际相处之道告诉给学生,导致学生在组内、组间交流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表述内容不清晰、没有条理,不耐心听他人阐述、贸然打断他人的发言、不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等都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合作探究的有序开展,降低了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有效性。那么,应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教学中落实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呢?教师可以以身作则,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先引导学生回忆师生在平等状态下进行交流的情景,启发他们思考教师的人际交往表现并进行模仿。同时,及时指出学生在合作中暴露出的人际交往问题,告诉他们应如何改正,秉持“公平、公正、尊重、和谐”等原则与同学展开讨论。随着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游刃有余,能够在有效沟通支持下迅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基于此,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助力数学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人交流,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三、結语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好数学的基础,也是让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而课堂合作是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应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重视课堂有效合作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学生分工的基础上组织合作,着力为学生打造良好合作学习环境,同时加强对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合作中能够以更加合适的方式准确表达自身学习想法。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合作积极作用,高度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J].新课程,2020(18):194.

[2] 陈明芳.浅析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8):141.

[3] 张秀琴.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20(30):107.

[4] 孙娟.探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19):12.

作者简介:张丽琴(1977.9— ),女,汉族,甘肃张掖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