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2-06-13 08:30张永伟
学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古诗文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展开相关教学工作,以此提升学生在古诗文方面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持久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阶段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9-015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51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积累了古人的智慧与思想。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达到核心素养中的各项要求,以此提升其语感和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陶冶其情操,培养其情怀,如此才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一)炼字中的核心素养

古人在写诗作词的时候,十分注重锤炼字面。一首诗中一旦炼得好字,便会成为全诗的“诗眼”。如宋祁的那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瞬间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景色生机盎然,境界全出。还有陶渊明的那句“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处若改为“望”字,虽然也能表达此意,但却总让人感觉少了几分应有的韵味。而且,此处用“望”字,更多的是体现作者于景色的主动性,而无法如“见”字般体现出人景互动,浑然一体的天人合一境界。由此可见,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正确炼字,必须先凝练诗中蕴含的意境,炼字需先炼意。通过炼字,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精华,做到以字带文,能够以文促写,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逻辑思维中的核心素养

古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常采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进行一些超越时空的想象,但艺术想象不等同于胡思乱想,必须遵循联想规律,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如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其前两句便是在交代环境,通过那些花草树木、水村山郭等具体事物为世人展现出江南地区花红柳绿的春景,“千里”一词足以体现此繁华景象范围之广、面积之大,即整个江南的壮阔场面,也正是由于“千里”一词让江南地区充满气魄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突出寺庙这个具体事物,原本年代久远、历经沧桑的寺庙在春雨的衬托下又为江南景色增添了些许扑朔迷离的朦胧美。这首诗用简短的几句话从声音和色彩上为人们展示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江南春日风光图,但有些人认为诗句中的“千里”和“莺啼”是不符合逻辑的,显然这些人忽略了诗词创作的艺术性。诗歌创作需要逻辑思维,但却不会局限于逻辑思维,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需思考怎样运用逻辑思维去理解和阅读古诗文,怎样运用古诗文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利用赏析带动学生的想象,利用想象实现诗歌赏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创造和审美中的核心素养

古诗词作为古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具备诸多优秀特征,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古人审美思维的重要体现。如杜甫创作的《登高》,其前四句描述了作者登高时的所见所闻。诗句开头用“風急”二字言简意赅地表现出夔州地区的独特风貌,成为千古名句。从诗中可以看出所描绘的是秋天景色,但这里却和秋高气爽的景象完全不同,当登上最高处的时候,作者将天和风,沙和渚,猿声啼叫和飞鸟翱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种成对的描写让人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极具节奏感。而“无边”和“不尽”两个词让人读起来不免产生岁月易逝的感叹。“悲秋”则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直接表达出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应深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文字,锻炼自己在诗文鉴赏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大声诵读,对学习收获进行阐述,使其从诗文学习中获取乐趣,进而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二、目前初中阶段古诗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缺乏足够的意识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思想和行为会对古诗文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距离感以及新兴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使其对古诗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此外,缺乏一定的古诗文积累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阻碍其古诗文学习的重要因素。其一,据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古诗文学习十分枯燥乏味,这主要是因为其创作年代比较久远,而古代汉语的意思和用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便有两句都有“秀”字,但意思却截然不同,一个要翻译成“茂盛”,而另一个却要翻译成“秀丽”,学生便更易混淆,分析理解上也更困难,久而久之,学生便对古诗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惧怕心理。此外,现今的生活中已经很少用古文了,导致学生认为学习古文没有意义,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兴词汇的出现转移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认为学习古诗文是应付考试,无法意识到其学习的意义。其二,古诗文相关积累不够,学习习惯不好。许多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老师要求背诵的才背,不要求背诵的就不背。背诵时也只是死记硬背,无法实现意义背诵,课堂参与积极性也不高,能够坚持扩展阅读的学生就更少了。因此,背诵是古诗文积累的重要前提,学生也只有积累更加丰富的古诗文知识,才可以更好地发展其核心素养。

(二)教师自身综合素养不够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目前在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其一,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其对核心素养的认知程度会对其核心素养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而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只有教师向其传授有关核心素养方面的知识,学生才能够明确发展方向,获得发展方法。假如教师自身对于核心素养都是一知半解,就很难对学生发展做出科学、正确的指导。现阶段,有许多教师对核心素养的了解并不全面,很少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其视为指导理念,仍然采取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使得原本是以审美鉴赏以及优秀文化传承为主的古诗文阅读课变成了了解背景、机械翻译、总结思想、死记硬背的僵化模式。其二,教师自身在古诗文方面的文化素养比较欠缺。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其自身素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积累,而教师则更需要积累,扩展其知识面,每讲解一个词、意象或者句子时都可以说出相关的诗句或典故,不仅能够赢得学生的敬佩,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A3C31AD3-7F7E-4240-A732-401121FE6945

三、初中阶段古诗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反复诵读,注重理解感悟

对于古诗文学习而言,诵读是一种基础的学习方法,朱熹倡导的熟读精思便是要求我们要多次诵读、反复诵读的意思。可见,语文学习并不是依靠死记硬背,而是要以诵读的方式获取学习灵感,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理解其中意思。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其节奏、韵律、字音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

比如,读杜甫的《春望》时,学生就不可以用平淡的语气来诵读此诗,在读“破”“深”“春”“恨”等字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加重语气,以此突出作者思念远方亲人,渴盼安宁的强烈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朗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读的过程亦是赏析的过程,学生在诵读中可以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又如,在教授《狼》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三步”诵读法展开古诗文阅读教学。其中,第一次诵读,可以全班集体朗读,然后教师示范朗读,纠正其节奏并再次诵读,最后要求学生读相关注释,积累相关字词;第二次诵读,采取师生一起诵读品评的方式,边读边评,以声传情,突出文章关键部分;第三次诵读则为趣味诵读,如让学生读最后一段的时候,在适当的地方添加一个“啊”,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边加字边带着语气读出来,不仅能够让其更加深刻地体会出文章的精妙之处,还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其实在古诗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诵读具有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读顺文章,而教师也绝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掌握诵读节奏、诵读重音等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和古诗文产生互动,形成语感,感受乐趣,加深理解,获得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比较阅读,提升学生感受古诗文的能力

对于古诗文而言,无论是其语言、思维方面,还是情感方面都蕴含着美。教师在开展古诗文阅读教学时需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让学生深度感受古诗文中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中蕴含的美呢?从历年来的中考题中有关古诗文方面的审美鉴赏题来看,许多题目均要求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分析古诗文中的各种词汇和语句,所以教师在开展古诗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比较阅读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所谓比较阅读,主要是将各个语文要素相互对比、深入分析并进行归纳,使学生能够从中找出存在的共性以及个性,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批判能力,以此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和理解。目前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常采用此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各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既可以两篇比较,也可以多篇比较,即“群文阅读”,古诗文不但语言凝练,而且内涵丰富,即便是相同的语言,不同诗人也可以用其描绘出不一样的场景,抒发不一样的情感,通过比较阅读,能够使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在比较中感受文章特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在开展比较阅读时,需注意以下环节:首先要明确目标,切不可盲目比较。其次要合理选择比较对象,注重细节,分析其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存在的联系,以此明确其中的可比点。结合这些能够对比的点,然后逐个展开分析,分析其中异同之处,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出师表》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劝说艺术”,其中,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中邹忌和三个人物展开对话,然后用自身故事对齐王进行劝说,让齐王明白只有让百姓和大臣都能够拥有进言的机会,国家才可以强大繁盛起来。相比之下,《出师表》和其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诸葛亮是刘禅的师傅,同时也是刘禅的臣子,因此,在这种双重身份下,诸葛亮的劝谏是语重心长的,他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其父意志,光复汉室。此对比点教师可以善加利用,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体会讽谏与直谏在表达方式方面和劝谏思路方面的不同之处,进而对文章获取更加深刻的感悟。

又如,可以将《陋室铭》一文和《爱莲说》一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讲解,让学生分析研究二者在写作手法方面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语言风格而言,《陋室铭》主要为骈句,而《爱莲说》主要为散句,骈句的特点在于朗读时朗朗上口,极具节奏感;而散句的特点在于善于变化、长短不一、形式自由。此外,这两篇文章的描写手法也不一样,《陋室铭》在一开始便通过“山中仙”和“水中龙”来对比其“陋室”,阐述了陋室不陋的具体原因,以此表达主人高尚的情操。而《爱莲说》也表达出作者的高尚情操,以拟人的方式将“莲”人格化,通过描写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来表明自己虽身在浊世却要坚守本心的信念。通过对两篇文章的比较分析,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更加透彻,对其艺术特色也把握得更加准确。除此以外,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还能够实现阅读的互补以及知识的迁移,促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扩展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发展其语文核心素养。

(三)活用古诗文中的佳句,做到读写结合

教材作为学生学和教师教的重要媒介,其入选的古诗文都具备一定的典范性,入选的古诗文在类型结构和写作手法方面都各具特色,假如学生在交流和写作时可以活用古诗文中的佳句,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便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然而学生要想做到运用得当,就必须学习作者的创作特色,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如此才可以运用自如,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色。

四、结语

总之,古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涵深厚、意境深远,因此初中阶段的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熏陶学生的性情,陶冶其情操,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基于此,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应将核心素养为教学指导高质量地实施古诗文阅读教学,以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在习惯、语感、内涵以及方法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卓.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育人策略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1.

[2] 吴念.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3] 杨一.中学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及其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张永伟(1974.5— ),男,汉族,甘肃通渭人,中学高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524。A3C31AD3-7F7E-4240-A732-401121FE6945

猜你喜欢
古诗文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