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效能

2022-06-15 02:37王河焱宋伟章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病程呼吸衰竭重症

王河焱,闵 祥,宋伟章

(贵阳市第六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 贵阳 550004)

肺炎是指因病原菌感染导致的肺实质性炎症。肺炎的严重性取决于肺内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若肺炎患者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或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接受通气支持治疗,或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则可认定其发生重症肺炎。重症肺炎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及患者预后差等特点。此病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1]。呼吸衰竭是重症肺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0% ~70%。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加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进行评估,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氧含量差(Pcv-aCO2/Ca-cvO2)能较为准确地评估机体无氧代谢的情况,亦可反映组织的灌注状态[3]。本文主要是探讨Pcv-aCO2/CacvO2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9 年4 月至2021 年2月期间贵阳市第六医院收治的64 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及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1 例单纯患有重症肺炎的患者、48 例单纯患有呼吸衰竭的患者。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4];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症状,需要接受呼吸支持治疗;能配合完成生化指标的测定,且具有完整的化验单;其本人或其家属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存在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异常;合并有先天性肺部疾病或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已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进行治疗。将其中64 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其中71 例单纯患有重症肺炎的患者设为对照1 组,将其中48 例单纯患有呼吸衰竭的患者设为对照2 组。在观察组64 例患者中,有男性37 例,女性27 例;其年龄为46 ~80 岁,平均年龄为(61.19±5.76)岁;其病程为1 ~8 d,平均病程为(4.34±0.51)d;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分别有8 例、12 例、7 例。在对照1 组71 例患者中,有男性43 例,女性28 例;其年龄为45 ~81 岁,平均年龄为(61.34±5.80)岁;其病程为1 ~7 d,平均病程为(4.24±0.38)d;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分别有6 例、10 例、9 例。在对照2 组48 例患者中,有男性26 例,女性22 例;其年龄为49 ~78 岁,平均年龄为(61.51±5.79)岁;其病程为1 ~9 d,平均病程为(4.41±0.57)d;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分别有2 例、4 例、5 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观察组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n=19)和存活组(n=4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观察组、对照1 组、对照2 组)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抗感染、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必要时需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进行机械通气时将呼吸频率设为12 ~16 次/min,将潮气量设为6 ~8 mL/kg,将吸入氧浓度设为40% ~60%,将湿化器温度设为37℃,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适当调整相关参数[5]。

1.2.2 检测方法 对三组患者(观察组、对照1 组、对照2 组)的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乳酸的水平、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检测,计算其Pcv-aCO2和Pcv-aCO2/Ca-cvO2,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Pcv-aCO2= 中心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2)Pcv-aCO2/Ca-cvO2=(PvCO2-PaCO2)/[1.34×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血红蛋白(Hb)+0.003×动脉血氧分压(PaO2)-1.34×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Hb-0.003× 中心静脉血氧分压(PcvO2)][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观察组、对照1 组、对照2 组)的Pcv-aCO2及Pcv-aCO2/Ca-cvO2。比较观察组患者中不同预后(死亡组、存活组)患者的PcvaCO2及Pcv-aCO2/Ca-cvO2。绘制ROC 曲线,分析Pcv-aCO2/Ca-cvO2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Pcv-aCO2 及Pcv-aCO2/Ca-cvO2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Pcv-aCO2和Pcv-aCO2/CacvO2均高于对照1 组患者和对照2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1 组患者的Pcv-aCO2和Pcv-aCO2/Ca-cvO2均高于对照2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Pcv-aCO2 及Pcv-aCO2/Ca-cvO2 的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Pcv-aCO2 及Pcv-aCO2/Ca-cvO2 的比较(±s)

注:# 与对照2 组比较,P <0.05 ;* 与对照1 组比较,P <0.05。

组别 Pcv-aCO2(mmHg) Pcv-aCO2/Ca-cvO2观察组(n=64) 7.49±0.61#* 2.21±0.34#*对照1 组(n=71) 5.31±0.46# 1.36±0.26#对照2 组(n=48) 2.46±0.32 1.12±0.15

2.2 观察组患者中不同预后患者Pcv-aCO2 及Pcv-aCO2/Ca-cvO2 的比较

在观察组患者中,死亡组患者的Pcv-aCO2和Pcv-aCO2/Ca-cvO2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中不同预后患者Pcv-aCO2 及Pcv-aCO2/Ca-cvO2 的比较(±s)

表2 观察组患者中不同预后患者Pcv-aCO2 及Pcv-aCO2/Ca-cvO2 的比较(±s)

组别 Pcv-aCO2(mmHg) Pcv-aCO2/Ca-cvO2死亡组(n=19) 8.51±1.43 2.46±0.62存活组(n=45) 6.01±0.78 1.58±0.31 t 值 8.414 7.092 P 值 <0.001 <0.001

2.3 Pcv-aCO2/Ca-cvO2 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效能

用Pcv-aCO2/Ca-cvO2预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AUC 为0.824,预测截断值为1.8,灵敏度为86.31%,特异度为80.77%。详见图1。

图1 Pcv-aCO2/Ca-cvO2 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预测效能的ROC曲线

3 讨论

重症肺炎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多患有基础疾病,加之其体质较差,因此易发生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复杂且进展快,其预后通常不佳。准确、客观地评估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使用CavO2对Pcv-CO2进行校正的结果,Pcv-aCO2/CacvO2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机体无氧代谢的情况。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Pcv-aCO2/Ca-cvO2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呈高表达,该指标可用于评估此病患者的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既往的研究表明,Pcv-aCO2/Ca-cvO2能有效反映机体正在进行的“无氧代谢”情况,且其比血乳酸等指标的反应速度更快。为了进一步分析Pcv-aCO2/Ca-cvO2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效能,本研究绘制了ROC 曲线,结果表明,用PcvaCO2/Ca-cvO2预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AUC 为0.824,预测截断值为1.8,灵敏度为86.31%,特异度为80.77%。

综上所述,Pcv-aCO2/Ca-cvO2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呈高表达,根据其表达水平可预测此病患者的预后。用Pcv-aCO2/Ca-cvO2预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猜你喜欢
病程呼吸衰竭重症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重症不惑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