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维生素D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辅助治疗对其疗效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2022-06-15 02:38杨丹丹何伟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调节性介素羟基

杨丹丹,何伟琴

(茂名市电白区妇幼保健院内儿科,广东 茂名 525400)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牛奶蛋白过敏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以消化系统症状和皮肤症状最为常见,如呕吐、腹泻、肠绞痛、湿疹、荨麻疹等。此病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易造成其发育迟缓。用游离氨基酸蛋白替代品替代牛奶对患儿进行喂养是临床上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最常用的方法。研究指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使用游离氨基酸替代品治疗后其临床疗效约为50%[1]。维生素D 可抑制过敏反应的发展,适用于治疗免疫耐受、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本文主要是探讨用维生素D 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辅助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45 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其纳入标准是:为人工喂养的足月儿;病情符合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标准;其家长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存在相关的用药禁忌证;患有先天性疾病;存在严重的器官功能不全或凝血功能障碍;中途退出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22)和试验组(n=23)。在试验组患儿中,男、女分别有15 例、8 例;其月龄为1 ~7 个月,平均月龄为(4.12±1.07)个月。在对照组患儿中,男、女分别有16 例、6 例;其月龄为1 ~8 个月,平均月龄为(4.31±1.22)个月。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进行对照研究。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即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替代牛奶对患儿进行喂养,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喂养量、喂养时间及频率,共喂养28 d。在此基础上,用维生素D 对试验组患儿进行辅助治疗。维生素D2胶丸(生产厂家:大连水产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1555;规格0.125 mg/ 丸)的用法是:口服,0.0125 ~0.025 mg/ 次,1 次/d,持续治疗28 d。治疗期间每天对患儿进行1 h 的阳光照射。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儿免疫指标的水平。免疫指标包括调节性T 细胞、白细胞介素-10 和25 羟基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10 和25 羟基维生素D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检测标本为血清。调节性T 细胞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检测标本为外周血。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患儿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儿咳嗽消失、大便性状正常,腹泻次数每日低于2 次,皮疹面积减小>80%。有效:治疗后患儿咳嗽的次数与大便中的水分均显著减少,腹泻次数为每日2 ~4 次,皮疹面积减小50% ~80%。无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粪便性状均未得到改善,腹泻次数未减少,皮疹面积减小<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如外周血调节性T 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0、25 羟基维生素D 的水平)用±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如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免疫指标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外周血调节性T 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0、25 羟基维生素D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外周血调节性T 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25 羟基维生素D 的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外周血调节性T 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0 和25 羟基维生素D 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免疫指标水平的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免疫指标水平的对比(±s)

注:*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外周血调节性T 细胞计数(×109/L)血清白细胞介素-10(ng/L) 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23) 1.73±0.71 3.65±0.61* 54.32±4.54 103.87±7.96* 73.68±9.79 103.21±11.12*对照组(n=22) 1.77±0.85 2.49±0.42* 54.49±4.69 69.99±7.34* 74.94±9.57 89.72±8.27*t 值 0.172 7.397 0.124 14.805 0.436 4.601 P 值 0.865 <0.001 0.902 <0.001 0.665 <0.001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

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5.4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

2.3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治疗期间,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74%,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4.5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3 讨论

食物过敏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研究指出,坚果、牛奶、花生、鱼虾、豆类及鸡蛋是引起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主要食物[2]。对于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来说,其营养多来源于牛奶[3]。牛奶蛋白过敏是指婴幼儿饮用牛奶后,因机体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进而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或皮肤症状[4]。婴幼儿一旦发生牛奶蛋白过敏,可对其正常喂养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其生长发育[5]。以往临床上治疗牛奶蛋白过敏主要是以低过敏原性配方奶粉替代牛奶对患儿进行喂养。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用该方法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6]。现阶段,临床上多采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替代牛奶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喂养。经研究发现,该方法能促进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7]。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关于牛奶蛋白过敏的研究逐渐增多。相关的研究指出,维生素D 可有效防治不同类型的食物过敏反应[8-9]。调节性T 细胞作为机体T 细胞亚群的一种,能调节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研究指出,调节性T 细胞能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当调节性T 细胞表达异常时,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白细胞介素-10 作为细胞因子的一种,可对细胞的分化、生长起到调节作用,且能参与机体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的过程。人体内维生素D 存在的主要形式为25 羟基维生素D,其作为类固醇衍生物的一种,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 在机体内形成的方式以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为主,少部分维生素D 来源于摄入的食物。维生素D 既能影响机体内钙磷的代谢,还可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当婴幼儿出现过敏反应时,其体内调节性T 细胞、白细胞介素-10及25 羟基维生素D 的水平均会明显降低。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外周血调节性T 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0 和25 羟基维生素D 的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外周血调节性T 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0 和25 羟基维生素D 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用维生素D 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其免疫功能。研究指出,用游离氨基酸替代物联合维生素D 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治疗,可使其体内形成大量的1,25 羟基维生素D3,而1,25 羟基维生素D3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对炎性细胞因子起到调控作用[10]。胡艳等[11]选取60 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 例患儿予以游离氨基酸进行治疗,观察组30 例患儿予以辅助性维生素D 联合游离氨基酸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 和25 羟基维生素D 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患儿高。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5.4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用维生素D 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辅助治疗可提高其疗效。用维生素D 对此病患儿进行治疗后,可使其体内的维生素D 受体表达上调,对嗜酸性粒细胞间质基因转录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可有效减轻其机体的特异性过敏反应[12]。用游离氨基酸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呕吐、便秘等。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期间,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74%,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4.5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用维生素D 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辅助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用维生素D 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其疗效,改善其调节性T 细胞、白细胞介素-10、25 羟基维生素D 等免疫指标,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后期有待于通过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论。

猜你喜欢
调节性介素羟基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工艺
白细胞介素-37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脐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程度及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研究
斑秃或与免疫细胞缺陷有关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中Foxp3及其胞内CTLA-4表达的影响
调节性B细胞在慢性炎症疾病及自身免疫疾病的作用机制
羟基化合物比较与例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