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2Y12受体抑制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对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2-06-15 02:38闪温悦赵秀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类药物

闪温悦,赵秀峰

(1.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00 ;2.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邯郸市第一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0)

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 protein, 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 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进行调脂、抗血小板治疗不仅可预防动脉斑块的形成,还能够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他汀类药物、P2Y12 受体抑制剂作为冠心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2-3]。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探讨用P2Y12受体抑制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对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2 月至2021 年3 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4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选标准是:1)病情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史、心肌梗死(MI) 病史或12 导联心电图(ECG) 中有显著的Q 波;3)需要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其排除标准是:1)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2)患有影响凝血功能的疾病;3)存在严重的肾功能异常。

1.2 方法

在这些患者入院后,为其完善相关检查,对其进行抗血小板、抗凝、降糖、降压、改善冠脉循环等常规治疗,并嘱咐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根据年龄和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55 岁氯吡组(19 例)、≤55 岁替格组(36 例)、56 ~65岁氯吡组(24 例)、56 ~65 岁替格组(49 例)、66 ~80 岁氯吡组(39 例)和66 ~80 岁替格组(17例)。为各组患者均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55 岁氯吡组患者、56 ~65 岁氯吡组患者、66 ~80 岁氯吡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负荷剂量,之后改为75 mg/次,1 次/d。为≤55 岁替格组患者、56 ~65 岁替格组患者、66 ~80 岁替格组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替格瑞洛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负荷剂量,之后改为90 mg/ 次,2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肌酐(Scr)、血尿酸(SUA)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55 岁氯吡组患者与≤55 岁替格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吸烟饮酒史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P >0.05)。56 ~65 岁 氯 吡 组患者与56 ~65 岁替格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吸烟饮酒史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6 ~80 岁 氯 吡 组 患 者 与66 ~80岁替格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吸烟饮酒史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55 岁氯吡组患者与≤55 岁替格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 ≤55 岁氯吡组患者血清TC、LDL-C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血清TG、HDL-C、Scr、SUA 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55 岁替格组患者血清TC、TG、LDL-C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血清HDL-C、Scr、SUA 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C、TG、HDL-C、LDL-C、Scr、SUA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55 岁氯吡组患者与≤55 岁替格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1 ≤55 岁氯吡组患者与≤55 岁替格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s)

注:#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55 岁替格组(n=36) 4.83±0.95 4.78±1.37# 2.23±1.12 1.87±0.85# 1.07±0.34 1.01±0.25≤55 岁氯吡组(n=19) 3.56±0.93 3.38±0.73# 1.69±1.12 1.36±0.46 0.98±0.29 1.01±0.18续表组别 LDL-C(mmol/L) Scr(μmol/L) SUA(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55 岁替格组(n=36) 2.84±0.81 2.65±0.99# 66.47±14.29 64.94±12.80 318.10±104.82 335.61±87.31≤55 岁氯吡组(n=19) 2.05±0.58 1.89±0.49# 71.67±13.47 72.54±15.61 320.78±103.07 357.71±81.80

2.3 56 ~65 岁氯吡组患者与56 ~65 岁替格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56 ~65 岁氯吡组患者血清TC、TG、HDL-C、LDL-C、Scr、SUA 的 水 平 与 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56 ~65 岁替格组患者血清TC、LDL-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0.05);其 血 清TG、HDL-C、Scr、SUA 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C、TG、HDL-C、LDL-C、Scr、SUA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56 ~65 岁氯吡组患者与56 ~65 岁替格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2 56 ~65 岁氯吡组患者与56 ~65 岁替格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s)

注:#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56 ~65 岁氯吡组(n=24) 4.33±1.06 4.51±1.25 1.97±1.34 1.94±0.99 0.98±0.19 1.02±0.21 56 ~65 岁替格组(n=49) 3.84±1.07 3.56±0.86# 1.43±0.80 1.70±0.83 1.05±0.25 0.95±0.19续表组别 LDL-C(mmol/L) Scr(μmol/L) SUA(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2.4 66 ~80 岁氯吡组患者与66 ~80 岁替格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66 ~80 岁氯吡组患者血清TC、LDL-C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血清TG、HDL-C、Scr、SUA 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 意 义(P >0.05)。治 疗 后,66 ~80 岁 替 格组 患 者 血 清TC、TG、HDL-C、LDL-C、Scr、SUA 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C、TG、HDL-C、LDL-C、Scr、SUA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66 ~80 岁氯吡组患者与66 ~80 岁替格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3 66 ~80 岁氯吡组患者与66 ~80 岁替格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s)

注:#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66 ~80 岁替格组(n=17) 4.15±1.06 4.45±1.16 1.69±0.95 1.71±1.02 1.02±0.23 1.05±0.27 66 ~80 岁氯吡组(n=39) 4.54±0.84 4.31±1.75# 1.73±1.11 1.44±0.82 1.00±0.24 1.04±0.21续表组别 LDL-C(mmol/L) Scr(μmol/L) SUA(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66 ~80 岁替格组(n=17) 2.54±0.89 2.72±0.81 68.31±15.01 70.12±15.2 300.02±72.07 312.24±85.23 66 ~80 岁氯吡组(n=39) 2.84±0.55 2.58±1.28# 74.03±24.03 68.88±12.49 351.45±119.97 362.35±91.8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研究表明,TG 水平的异常升高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 水平每提高1% 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提高2%。有学者指出,LDL-C 水平的异常升高亦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4]。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一直是冠心病的一线治疗方式。相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具有不受肝CYP2C12 基因多态性影响的优势[5-6]。此药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及炎症抑制作用,并可促进外源性腺苷的合成,从而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6]。有研究指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的活性,增强脂蛋白受体的活性,从而可降低LDL-C、TG 的水平[4-5]。张冠龙[5]、赵立岩[7]、刘进军等[1]的研究表明,与单用他汀类药物、用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药物相比,用替格瑞洛联合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调脂治疗的效果较好。但也有研究表明,单用他汀类药物、用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药物、用替格瑞洛联合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调脂治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2,8]。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似。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药物对≤55 岁、56 ~65 岁、66 ~80 岁年龄段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相当。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上述研究结论仍需通过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