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诗词审美教育策略

2022-06-26 03:46王佩珍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审美教育小学语文

王佩珍

摘要: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给古代诗歌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气息和精神意蕴,其和美育具有高度的契合度,能够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此,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老师们正在逐步考虑切实将诗歌教学与美学教育结合起来,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从而真正实现美学教学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审美教育

前言

古代诗歌也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和演化的一种优秀的文化形式,为了贴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诗歌教学,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内容,为他们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谈谈小学生的审美心理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加之缺乏人生阅历,对美好事物的关注仅限于表象,而不能真正深入其本质。这也说明了小学生的审美观念还很弱,他们的文化程度也比较低,知识储备也很少。因此,要正确有效地进行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就必须把这些显著的特点整合起来。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水平较低,所以在进行诗词审美教育时,教师必须对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形象化的处理,使其成为美育的基石,以此锻炼学生的直观审美能力,使他们的抽象和空间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大家对“美”的界定和认识也是多种多样的,会随着不同的事物和审美对象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然而,通过对小学生审美心理的细致剖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审美水平还不够高,只能够用一种形象的方式来描述和表现某一事物。而要让小学生全面地感受“美”,就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小学生对“美”的理解与深刻认识,让小学生的审美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注重提取名句,深挖名句的审美内涵

小学古诗词教学侧重于学生课堂和课后对诗句的大量积累,对诗文名句的理解是学生深入研究古诗词文本的基础,也是诗词审美研究的重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提取名句,深挖名句内涵,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诗词名句所包含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让他们在情感的体验中感知诗词独特的魅力和美感,促进他们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例如,我们在学习《泊船瓜洲》时,想到了“思乡”的主题,就有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学习《鸟鸣涧》时,想到了主题“山间春夜”,就有名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学习《江畔独步寻花》时,想到了“春天动物”的主题,就有名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王安石站在瓜洲渡口,向南远望,那一江之隔的京口,他看到了隐没在几座山峦之后的钟山,那是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当阵阵春风吹绿江南的田野之时,又勾起了他思乡的心绪,他不禁自问:什么时候我才能在明月的照耀下回到故乡呢?诗人王维隐居山间,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他走出屋子,映入眼帘的是满眼月色的光辉,这一丝丝光辉的闪耀惊醒了睡梦中的山鸟,它们不时地伴着光辉高飞,和着春天的溪涧发出悦耳的叫声,展现了王维高洁的情怀,尽显诗情画意,也再现了王维心中的“风花雪月”的理想境界。诗人杜甫到黄四娘家赏花,小路一旁的花境开得正茂盛,万千花朵将细细的枝条压弯,使得花儿贴附着小路,一只只时时飞舞的彩蝶留恋花丛的芳香,久久不愿离去,一只只随风飞动的娇莺送来一首首欢快的乐曲,让诗人也流连忘返。在学习时,还可以拓展一些和诗歌中四季、风物以及情感相关的音乐作品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生可以学唱这些歌,在曲调里更好地品味诗词的风骨。

在具体的教学中,如在学习《竹石》时,我们就提炼名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株竹子紧紧咬定青山的土壤不肯松动,只是想扎根在石缝中,能茁壮生长,足见其风骨。在往后的日子里,一次次的磨难和打击也没有让他松懈,它依旧身姿挺拔,屹立其中,任凭风雨拍打。这里的画中“竹”和诗中“竹”其实都是郑板桥崇高品格的再现,他就是这种与底层民众关系紧密、嫉恶如仇、不畏权势的“岩竹”。他的题词和他的画一样,不管是竹子,还是石头,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笔下的竹是有生命力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将自己的理想与个性注入到每一株“竹子”中,让竹子成为他的形象代言人,从而使这片竹石中流露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意蕴和一种内在的韵味。

三、于诗词的风花雪月中提升审美意趣

3.1在创作背景中阅读,感知优美的诗词语言

朗读是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诗词的语言和韵律之美,不过小学生很难读出情感和美感,很难感到古诗词之美。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朗诵古诗词,把握古诗词的情感氛围,读出韵味和情感。

例如,在学习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笔者给学生介绍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季。这一年,史朝义在一月自缢,终结了安史之乱。诗人杜甫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欣喜,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诗的开头是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后一段描写了诗人为回家而作的准备,这是一种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家乡的喜悦。全诗充满了激情,到处都透露着“喜”,尽情地表达了作者的无边欢乐和激动。所以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应适当用轻快、满含欣喜的语调朗读,慢慢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

又如,学习《石灰吟》时,也给学生先介绍背景:于谦自幼勤奋好学,有着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传说有一天他在一个石灰窑里闲逛,看着工匠在烧制石灰,只见那一块块青黑色的石头,在火焰的炙烤之下,已经全部化为了白色的灰烬。他回去之后,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当时的他不过十二岁,诗中句句他都不离对石灰的描绘,但其实是在借石灰写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追求。所以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语言中应该带有作者对于未来的一种希冀,这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的情感中感知作者用语的独特美感和情感的深刻魅力。

3.2绝美的诗词意境

诗词里广泛用意象营造意境,意境是诗词美的灵魂所在。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启发小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领略诗词中的意境美。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做到物我交融,才能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时,应当提取诗词中的意境和意象,如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天涯、落红以及春泥。诗人在离开京城时,心上的离别愁绪像浩浩荡荡的水波延绵至夕阳西下的远处,诗人挥动手中的马鞭向东前行,仿佛自己在奔向天涯。诗人愤然辞官,就像枝头簌簌落下的花瓣,有人说落下的花瓣也有着它的情感,它牺牲奉献,化成了泥土中的养分,滋养着春天的新事物。由此,学生从学习中可以领略古诗文独特的意境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与审美想象力。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美育和古诗词有更深刻的理解,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情感的培养与强化,实现小学诗词教学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倩.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方式创新.成长,2019(10):135-135.

[2]羅先萍.浅谈小学语文诗词教学[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1):59.

[3]李旺祥.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J].学周刊.2019(02).

[4]张秀杰.小学诗词主题教学新探.语文建设,2019(12):38-40.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审美教育小学语文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