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野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2-06-30 23:29颜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颜丽

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十九大报告的主旨与内涵,其中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认识观、实践观、真理观,不断深入对中国发展这个客观事物的认识,把全党的认识同人民的实践紧密相联,将人民的幸福作为全党未来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真理;初心;使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7-0141-03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观

(一)以党史为鉴,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认识是一个积累与反复的过程。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不断变换和发展,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认识的主体看,对中国发展这个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自身主观条件限制。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失败、挫折,从理论的“水土不服”,到成为人民的信仰,从城市-农村到农村-城市。每一步都是站在前人的实践上,每一步都在为人民而奋斗,唯有人民的幸福,才是党的奋斗动力。1938年,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相融合的大工程在此时开始,并逐步在党内推行。我们党在历史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成长的过程是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在其中不断探寻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道路的过程,更是共产党人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将这些实践成果一步步逐渐转化为中国人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过程。有学者认为,党史其实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要告诉国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终点,只有既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的本身内涵,又将优秀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色,同时认清中国的现实与历史,才能真正熟稔而又全面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指导,也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如今,我们不忘初心与使命,正是要回过头去看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艰难历程,认识到这是一条荆棘的道路,唯有披荆斩棘、永记初心,才能坚定地走下去。

(二)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把握现实定位

进行深入的调查是党在工作中所必须坚持的,是优良传统,更是现当代复兴之路的现实需要。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主客观的矛盾,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客观事物的第一性与主观事物的第二性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主观世界怎么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问题是人类的一大难题。实践是主客观之间的纽带,是“主观之于客观”的东西。只有借助于实践的作用,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真面目。客观事物不是静止的,它随着一定的时代和一定条件而变化,要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认识,唯有不断地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主观之于客观”的东西,只有借助于实践活动,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真实面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访全国各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不是一句空谈,是时代之责任与任务,是在大量数据调研和进行严密的逻辑建构下提出的。从反腐倡廉“苍蝇老虎一起打”到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到位,都是深入调研的结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认识到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认识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是对中国当前社会的清醒认识,我国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对中国建设长期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为未来的新局面提出的新的动力和要求。

(三)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劳动者是自己解放自己。历史的发展和推进不是某一个英雄或一群精英们的成果,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的果实,是人们通过劳动实践创造了自身的历史。人们为了生存不断改造自身的环境,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文明。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在嘉兴南湖成立之初就已经将人民的立场、人民的利益放到我们党整个工作的重要位置。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提到“实行社会革命”来“支援无产阶级”、“维护无产阶级”的人民立场中可探其端倪。为了谁、依靠谁,是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中之重。先一辈的革命家们其实早就对此做过阐述,从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路线开始,党的一切工作目标和导向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从最开始就是从人民中而生,依靠人民而成长的。那么,从理论和逻辑上来讲,我们党的初心是由人民而生,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奋斗目标。毛泽东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理论和逻辑上来讲,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而生,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确认识,是党百年来坚持群众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党的未来工作的计划和导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明,为人民而奋斗是正确的道路,选择走中国特色道路,是我们未来要坚持的方向。信仰是国家之魂,有信仰,才有为之而奋斗的目的,才有为之拼搏的动力。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观

(一)建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推动实践的开展

马克思主义不仅关注人与自然,更重要的是建立人与人的关系。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我们的实践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华大地上,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密切联系,甚至延伸至地球之外的广袤星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再局限于国家内单一的活动领域,而是参与到全球治理的活动过程中。在应对全球局势的深刻變化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谋划,主动应对局势变换。我国做出“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崛起的标志性战略。“一带一路”的提出,是我国发展对周边环境做出的创造性思考,是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已显现问题的正确认识。中国正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在进行国际交往活动之时,努力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丝绸之路,与其沿线国际进行贸易和建立其良好的国际关系,才能更好保障自身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与形象,才能促进中国的发展。这是复兴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策略,也是从我国七十年外交经验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

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让中国屹立于世界,首先要构建起庞大的中国亿万人民之间的关系与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要对道路、文化、制度、理论充满信心,这包含了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以及对中华千年文化的自豪。在为中国人民谋复兴时,只有中国社会建立起坚固的“人与人”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只有整个中国人民的力往一处使,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复兴的百年使命。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动力,这不是简单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认识是人类进行实践活动,借助一定实践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变化而得到的。但是,人类要进行实践活动前就必须形成某种社会关系,从而依靠这种关系推动实践活动的展开。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要构建人民之间的关系与纽带。在为中国人民谋复兴时,只有中国社会建立起坚固的“人与人”的关系,只有人民的力往一处使,才有力量复兴中国。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实践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华大地,而是党中央统筹谋划,主动应对局势变换。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谈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认识从实践之中得来,自然最后要回归于实践。认识本身从来都不是目的,只有改造我们生活的世界才是目的与归宿。要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提出是否正确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心中之愿,是否适合将其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需要通过对中国现在和未来的检验。党的初心是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这一论断是从党成立百年以来经验教训和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的历史脚步而得出的,它经受了几代人的检验。实践可以检验真理,我国现今的稳步发展,证明了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从实践之中来,最后回归于实践,认识本身从来都不是目的,改造我们生活的世界才是目的与归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初心与使命的目的是我们如何创造美好的世界,让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归宿是让全国人民对党永远充满信心,坚定理想与信念,坚信马列主义的正确性,带领中国走向辉煌。

(三)理论指导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与错误的认识所造成的结果南辕北辙。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前进,而错误的认识却会把人们引向歧途。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反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理论科学的重要性。在党的九十五周年庆典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是对过去经验总结的认可,也是对曾经形成的理论体系的肯定。从1925年蔡和森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在参加我党会议中作《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报告,系统地回顾并总结我党从“一大”到“四大”的历史及经验教训并以此为戒,让正确的认识指导革命的开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系列的理论用于指导中国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到,我们党从始至终都重视从实践中得到的认识和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并以此指导中国的发展。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理观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辩证统一的真理

真理,即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是辩证的真理观,即真理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会因为某些特定的时间或者条件,真理也会变成谬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提出,就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坚守党的初心,完成党的使命是党在总结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经验,也是在对当前中国的国情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党未来的计划,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规律,因为这是客观真理。

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水平,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幸福作为初心而制定的政策、方针、路线的正确性,反映了客观实际,这是其绝对性;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局势的变化等等,党的方针、路线等等总是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力图通过改革来寻找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从此意义上看,这一段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例如,从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救亡”为主线到21世纪我国以“复兴”为使命的变化、十九大报告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等,都是我党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某些政策与目标。这说明真理的相对性,因此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人民价值关系的正确反映

真理与价值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表现在:真理是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而价值判断是人的主观意志。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真理本身就具有价值,另一方面是真理反映了价值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关系体现到社会中,一旦人的认识不符合客观规律,那么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必然会造成的经济发展上的弯路”,这本身就既是真理又是价值。真理之所以拥有价值,价值之所以可以成为真理的部分,这是不以人的主观“需要”决定的,而是由真理能否正确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所决定的,即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如果不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民群众的意志,就会受到惩罚,就如我们曾经的计划经济不完全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一般,会遭受到市场的反噬。而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拯救了中国市场,符合社会市场的运行规律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党的初心,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使命。这是百年来党的建设的经验之谈,也是千年来中华人民的实践之认识,不但反映了华夏儿女的价值关系,也符合社会的运行与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因坚守初心与使命而得到人民的厚望和中华民族的强大,这也证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符合人民价值关系的真理,值得我们坚守与奋斗。

参考文献:

[1]   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俞吾金.被遮蔽的马克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4]   习近平.决胜全而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人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世界观”的新突破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哲学思考
史蒂夫·富勒社会认识论思想的分析
换个角度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潜伏在应试教育背后的“真理”
认识论的自然化、日常化与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