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与渗透

2022-07-01 01:30农秋艳
民族文汇 2022年3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小学语文

农秋艳

摘 要:劳动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学校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激发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树立正确劳动观,因此,劳动教育不能只是单方面传授劳动技能,更要多渠道强化学生思想认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深化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赞颂劳动精神的文学作品,教师应当挖掘这些文本,创设一定的情境,并通过写作实践来渗透劳动精神,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全面渗透。本文将结合语文教学实例,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帮助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中作为德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尤为关键。学校不断推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双轮驱动,借助各学科优势渗透劳动教育,催生小学生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1]。因此,劳动教育势在必行,而小学语文学科更需要渗透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小学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该目标与劳动教育培养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有异曲同工之处。首先,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和品质[2]。例如:借助《愚公移山》《吃水不忘挖井人》《悯农》等文章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定不移,尊重劳动的品质。借助《端午粽》《植物妈妈有办法》《邓小平爷爷植树》《纸的发明》等文章向儿童传递传统农业劳动和科学技能知识。借助口语交际课“做手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将劳动知识转化为劳动技能。其次,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例如:借助《雷锋叔叔》《四季之美》《慈母情深》等文章,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借助习作课《我想对您说》,帮助学生领会劳动与幸福的关系。借助《少年闰土》《东阳童年骆驼队》《清贫》《童年的发现》《竹节人》《三黑和土地》等文章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爱好。

二、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途径

(一)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制订教学计划

针对语文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师要统筹兼顾,首先对有关劳动技能等教育内容进行合理分解,将相关知识点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分配,与劳动教育技能相结合,充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融合式教学计划。使劳动技能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保持同频共振,而语文学科教育也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通过与劳动教育相契合的教育内容的同步进行,引领学生深化劳动内容,起到巩固促进作用[3]。

(二)挖掘教材,帮助学生塑造劳动观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劳动教育充分彰显出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通过接受劳动教育,提高动手能力,从中感悟到劳动的创造性以及在参与劳动分工的过程之中认识到团队协作的价值和意义。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有诸多讴歌劳动人民及其劳动精神的精彩篇章。因此,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这些文章素材对于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方式,以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带领学生接触和学习这些篇章的过程中,使其了解农耕文化,并意识到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举例而言,教学范成大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时,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学生了解到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场景。教师在讲解“也傍桑阴学种瓜”一句时,向学生描述孩子喜爱模仿、学着农人劳作去种瓜的情景。教学《清平乐·村居》时,为学生描绘乡村农耕时节劳动人民的忙碌情景,让其意识到劳动人民用自己的雙手追求美好生活。《青蛙卖泥塘》中,青蛙用勤劳的双手重建了自己的美丽家园;《寒号鸟》中,喜鹊的勤劳换来温暖幸福的冬日时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挖掘文本,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识地去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在家中同父母进行交流,了解不同职业的艰辛,从而认识到劳动能够催人奋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以课育劳,利用阅读拓宽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让学生变聪明的唯一方法。同时,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劳动类书籍,从阅读中了解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进而体验劳动。首先,教师要举一反三,要聚篇成类。语文教学融入劳动教育要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类型进行跨越式的组合。也就是说将相同主题,相同文体的文章聚篇成类。例如,《邓小平爷爷》《吃水不忘挖井人》《小英雄雨来》《冀中的地道战》等内容都是歌颂革命劳动主题文章。在讲到其中一篇时教师可以举一反三,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文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劳,培养劳动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习作课和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劳动认知。

(四)通过写作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

1.写家务劳动家务

劳动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劳动形式,也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年轻的家长越来越注重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也愿意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浇花、洗菜、整理房间,都是非常生活化的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家人劳动的过程,感受他们的辛劳,再亲身体验,记录下劳动过程。在写作训练中,学生既能掌握劳动技能,又能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更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2.写社会劳动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实践,通过职业岗位体验、社区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社会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在于帮助他人,也体会到与他人合作、服务社会的喜悦,可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

总之,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层层推进教学,丰富学生体验,深化学生认知。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到细节、落到人心,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能力以及劳动精神,从而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展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96.

[2]李桂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32):3-4.

[3]马慧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课例设计[J].课外语文,2020(21):36-37.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小学语文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