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肛周Kaposi水痘样疹1例

2022-07-01 09:48顾春崔成军
关键词:疱疹病毒外涂脓疱

顾春,崔成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无锡分院,江苏 无锡 21410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肛周反复瘙痒1年,突发脓疱伴肿痛4 d,于2020年2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瘙痒,伴局部皮疹,自行外用药后(具体不详),症状缓解,间断反复发作,未予重视。4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肛周突发大片脓疱,局部破溃糜烂、渗出,伴局部肿痛,自行外涂中成药“熊胆痔灵膏”,未见好转。患者自诉其爷爷1个月前有肘窝部疱疹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1℃,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专科检查:肛周以肛门为中心,直径约8 cm范围内可见大片散在脓疱,直径2~3 mm,局部破溃糜烂、渗出,疱顶呈脐窝状凹陷,见图1A。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记数为8.57×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为75.8%,淋巴细胞比率为14.1%,嗜酸性粒细胞比率为0.1%,C反应蛋白为20.2 mg/L,红细胞沉降率为34 mm/h,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均为阴性。皮损处单纯疱疹病毒(HSV-2)DNA检测阳性。组织病理活检:表皮内大疱,可见核内包涵体及多核巨细胞,见图2。

图1 肛周临床表现

图2 皮损组织病理图片(HE染色×40)

诊断:肛周Kaposi水痘样疹(KVE)。

治疗:予口服伐昔洛韦片0.3 g/次,2次/d,罗红霉素胶囊0.15 g/次,2次/d,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夫西地酸乳膏局部外涂。1周后复诊,患者无明显肛周肿痛,肛周皮损明显消退,局部干燥、结痂,痂皮逐渐脱落,可见湿疹样皮肤改变,见图1B。

2 讨论

KVE最早由Kaposi于1854年所描述,其特点为在原有皮肤病(多为特应性皮炎、湿疹)的基础上,突然发生的水疱、脓疱,疱顶呈脐窝状凹陷,通常由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天花病毒及柯萨奇A16病毒所引起[1],其中以HSV感染最为常见,故又被称为疱疹样湿疹(EH)。HSV可分为HSV-1型和HSV-2型。HSV-1感染主要发生在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头面部多发;而HSV-2通常侵犯生殖器和肛门周围[2]。KVE患者多为感染HSV-1,感染HSV-2少见,故临床表现以头面部多见,肛周少见;多发生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成人少见,但近年来成人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3]。KVE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HSV感染是该病发病的先决条件。目前普遍认为该病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抗病毒免疫应答异常有关。

本例患者有肛周反复瘙痒病史1年,考虑有肛周湿疹的基础皮肤病。在原有肛周湿疹的基础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加之肛周特殊的解剖部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使其发展成KVE的风险增加。因临床上肛周KVE少见,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为细菌性湿疹、水痘、脓疱疮等。患者因发病于肛周,故初诊于肛肠科,予组织病理活检,显微镜下可见核内包涵体及多核巨细胞,可初步判定为HSV感染。HSV感染是KVE发病的先决条件,传染源来自单纯疱疹的患者或病毒携带者[4],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2]。该患者有可溯源的疱疹病毒接触史,即其爷爷1个月前有肘窝部疱疹发病史。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皮损处HSV-2疱疹病毒DNA检测阳性,考虑患者在原有肛周湿疹的基础上感染HSV-2型病毒,病毒在整个湿疹区域内传播,表现为肛周突发大片脓疱,局部破溃糜烂、渗出,疱顶呈脐窝状凹陷,故诊断为肛周KVE。

KVE的治疗以抗病毒、预防细菌感染为主,同时应注意隔离。本例患者的发病部位在肛周,易合并细菌感染,治疗上予伐昔洛韦口服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外涂抗病毒、罗红霉素口服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外涂抗感染,1周后症状明显改善,肛周皮损明显消退,局部干燥、结痂,痂皮逐渐脱落,疗效满意。成人肛周KVE临床上少见,早期诊断与合理有效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因肛周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治疗上除了KVE常规抗病毒外,还应辅以抗感染治疗。

猜你喜欢
疱疹病毒外涂脓疱
传染性脓疱病在羊养殖中的防治分析
单纯疱疹是怎么感染的?
牛疱疹病毒糖蛋白D的结构特点及在疫苗学中的应用
青蒿白矾煎洗治脓疱疮
板蓝根注射液新功用
微波联合局部注射干扰素和外涂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
马应龙痔疮膏外用新功效
泌尿生殖道淋球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特点分析
孕妇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儿童自闭症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