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2022-07-06 09:15景刚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初中数学

景刚

【摘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是极其重要的,这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高质量人才庞大的需求,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数学科目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老师不单单要重视学生数学成绩的高低,更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增强.本文围绕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进行研究,说明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依据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初中时期的数学学习能够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对学生将来的个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和死板,使得学生严重依赖老师,无法自主地学习和思考,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起到了消极作用.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学不能只停在对知识机械的记忆上,还需要注重方法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提高.

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1 能够加强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初中数学所包含的问题是丰富多样的,问题情景不单单只存在于数学学科内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和数学有关的问题,这也是老师与学生经常忽略的学习资源.

引领学生认识实际日常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能够使学生产生处理实际问题的思想和能力,同时也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由于优秀的创新思维能够使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问题来自于情景,情景又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使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老师可以设计恰当的情景,让学生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不可分离的关系,感受数学知识是认识和表达日常生活的需要[1].

1.2 能够强化学生数学应用的理念

数学应用理念的内涵是学生利用数学语言描绘问题,利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利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主动性,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强化数学应用的思想.纵观我国近些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进程,一直以来都较为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

现代数学的发展进程表明,数学的工具性愈来愈强,并且数学拥有很强的应用意义.数学的应用不单单只是处理实际问题,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和语言.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展示知识内容产生和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并掌握有关知识内容,通过运用丰富的数学符号和语言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表达式,最终建立数学应用思想.

1.3 当前时代教育背景的要求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将知识传授作为价值取向,只是单一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过程,对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形式的主导下,初中生的创新思维与精神受到了消极的影响,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健康成长,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阻碍作用,这严重阻碍了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的进程.但我国急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教育体现了时代精神,能满足教育发展所需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所以在初中进行数学教学时,怎样能有效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和意识,已经成为当前时代教育背景的要求和数学改革的必然趋向.

2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传统陈旧

当前的绝大多数初中学校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数学老师在尽力去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落实新课改指出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使用传统的课本教学法展開教学,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死板,这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初中学校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使得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比较陈旧,这使学生只能在传统的教学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

2.2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同学即使很努力地学习新知识并且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但依旧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使得学生浪费许多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在长时间的学习中逐渐迷失自我,并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厌倦的心理.通过调查显示,大多数初中生的学习方法都存在问题,又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致使学生无法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最终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

3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措施

3.1 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生活

若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利用趣味性的知识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老师要将日常生活作为教学切入点,给学生建立有趣的学习情景,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贴切.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在引进一些新的知识概念的时候,可以根据知识内容建立实际生活背景下的数学模型,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的总结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通过有效的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层次认识和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授概率统计这部分知识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收集、整理并分析校园内各个班级的男女比例是多少,让同学们能够利用实际例子进行学习,并掌握有关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让学生自主采集数据,展开自我探索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并将所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

3.2 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创新是数学知识发展的主要力量,若数学教学中缺少创新,则数学的教学活动就是失败的.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质疑的机会,并通过正确科学的指引,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大脑思维运转起来,从而使学生明确认识自己所拥有的主导权.

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时,老师要积极地激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或问题的时候敢于提出问题,探究学生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并正确引领学生处理所提出的问题,这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求知欲望的培养,进而促使创新思维和能力快速发展.

比如,在讲解多边形有关知识内容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每个形状的外角和的度数都为360°,通过实际现象给学生举例说明,并正确地对学生展开指导和引领,让学生积极地深入思考,进而使同学产生自主思考的意识,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形成[4].

3.3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很多方面展开,老师最首要的就是重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在多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可以更好地增强.另外,老师还要更加深入地分析教学内容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学前提,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利用一些较为开放的训练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 在学习圆柱体这部分知识内容时,老师若想让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就需要突破原本陈旧的教学形式,并且不能被课本中的知识顺序等所束缚.老师可以先展示实物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将实践的心得体会分享和交流,最后在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分析.通过这个方式不单单让学生知道了圆柱体底面周长公式的由来,而且还对圆柱体侧面积如何求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思维[5].

3.4 增强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引

初中生创新思维与意识的培养和激发是长期积累锻炼的过程,在这期间老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引,使学生能够掌握大量优秀的学习方法,这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同时也能够推动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够自主进行思考和分析,这能够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最终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 在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内容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形来理解图形的有关概念,并且让学生自主进行模型制作,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图形的构造,并且老师要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对模型展开观察研究,并进行分组讨论.这一过程中老师不但只注重增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引,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全面的展现与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逐步深化和建成.

3.5 合理运用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由于初中阶段的每个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知识内容的掌握状况也不同,并且每个学生的性格也具有明显的差别,这些状况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吸收和掌握的程度必然存在差异性,这直接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教学成果的好坏.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并且存在个体差异,就会使得教学效果出现不均衡的状况,传统陈旧的教学形式轻视了学生彼此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之间的距离愈加明显.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老师必须要认清不同学生存在差异,并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切入点,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准则,认清学生教学主体的身份,运用与大部分学生相符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此外,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老师还要对基础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强化辅导工作,从而缩短学生彼此存在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初中的教学进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老师要激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增强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引,合理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且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生活.另外,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与处理问题能力的锻炼.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不仅需要老师对教学方法做出改变,还需要学生的努力,只有师生共同进步,才能使创新思维的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纪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2021(11):98.

[2]李学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文渊(中学版),2020(6):187.

[3]李小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1173-1174.

[4]孙刚,高敏.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文渊(小学版),2020(5):666.

[5]康敏.初中数学教学中學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1):71-72.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