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指引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2022-07-06 09:15赵辉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初中数学

赵辉

【摘要】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课堂教学质效,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其中,问题指引是非常有效且较为直接的引导方式,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但是问题设计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技巧,才能确保问题指引的效果.本文基于问题指引角度,探究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方式,以推动初中数学教学高效高质开展.

【关键词】问题指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阶段,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思考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依旧难以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为对学生思考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切身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当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合理采用引导方式,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问题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更好地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问题指引角度来看,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应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利用有效的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探究,以此推动问题解决,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进行培养锻炼.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运用问题指引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进行有效弥补,并对学生主动思维进行锻炼,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1 问题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作用

1.1 有效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根据问题指引教学方法的内涵和要求,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从问题指引角度着手,要求教师教学必须要立足学生知识能力与兴趣爱好等基本学情,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与导入,营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在问题指引下,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为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进而能够对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以此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最终取得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效果.

1.2 有效强化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及时转变传统观念,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问题指引下,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维护,进而有效落实新课改相关要求,彻底转变以往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过于被动的不利局面.

教师要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等,对教学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同时,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积极讨论,并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对数学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1.3 加快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现阶段,新课改和“双减”政策加快推进,教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要加快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转变以往学生学习时的被动局面,推动教师教育核心目标得以实现.在问题指引下,教师通过发挥问题指引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思考,促使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得以转变,同时使得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大大增强,进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素养.因此,可以看出,在问题指引下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非常有利.

2 问题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2.1 精细化设计数学课堂问题

问题指引下,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应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以及对提问时机的合理把握,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开展.因此,教师要想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必须要对数学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服务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所以,教师在对教学问题进行设计时,应确保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并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提问,以此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为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 教师在对全等三角形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先为学生呈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图片,要求学生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并对问题进行设计和提问,如“同学们,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能不能完全重合?”通过一步步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最终使得学生逐步完善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认知,同时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与性质等也能形成更好的了解,最终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效率得以大大提升.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知识结构情况,对数学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层级等,尽可能确保问题设计的针对性,确保各个层次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指引下,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2 营造数学课堂问题情境

问题指引下,教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应合理运用问题情境创设方法,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并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最终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学生進入学习状态的情况相对较差.教师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有策略地向学生提问等,有助于学生较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学会如何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学辅助作用,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营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以此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掌握创设情境的方式,确保学生进入情境当中.

例如 在对正负数知识进行学习时,当发现学生并未进入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状态中时,教师可以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以引导学生高效率思考数学知识点及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天气预报的播报视频,其中提到气温零下1℃等.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不同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气温都存在一定差距呢,但是这个差距有多大呢?”此时,可以发现很多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快速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纷纷能够正确解答.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已经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因而教师可以再开展下一步教学,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深化对正负数知识的认知,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再如,在实施相似三角形知识教学时,为对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进行营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方式,为学生呈现若干对相似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图片特点进行认真观察,进而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该类图形的特点和性质等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在此教学过程当中,主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学生能够深入思考,也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改等教学改革的要求.

2.3 运用生活化问题开展数学教学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出现走神等情况,学习注意力较为分散.在此情况下,为引导学生更加快速高效地适应课堂教学的环境,使之学习思维进入正轨,教师可以巧妙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对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具备了相对丰富的生活经历,在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从学生经历的生活事件当中,发掘具备价值的问题并向学生进行提问,不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能够有效防范学生过度紧张等问题,促使学生课堂学习更为轻松愉悦.

例如 针对有理数乘法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前期学习了大量有理数及有理数加减法知识,因而对有理数相关知识产生了疲惫感,导致在学习有理数乘除法知识时,难以产生较大的兴趣,学习状态相对较差,学习兴趣无法得到充分激发.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生活经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运用生活中的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就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况同其数学考试成绩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因此可以以成绩为主题,对问题进行设计,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充分发挥问题指引作用.教师可以说,“我们上周刚进行了数学随堂测验,大家也都拿到了自己的试卷,现在我们以90分为标准,请你们计算超过90分的应当记作多少分,低于90分的应当如何计分?”在此之后,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准确计算出了在新的计数方式下自己的得分情况,使得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新颖感,学习动力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氛围也更好.

2.4 注重悬念型与游戏型数学问题设计应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设计悬念型或游戏型的数学问题,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解题动力,更加容易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悬念型问题主要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仅是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而且问题内容可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行极大的调动,并对学生大脑皮层产生极为强烈且持续的刺激,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主要结合学生兴趣点与年龄特点等,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设计具有新颖性的游戏,以此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

例如 在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空白纸上先绘制任意的凸四边形,然后要求学生将各边中点依次连接,并猜想通过该种操作可以构筑出何种图形.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发现不管画出何种凸四边形,均能形成平行四边形.此时,可以发现学生的表情都非常兴奋,同时又感觉到极为惊奇,并且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对于其中的奥秘充满了求知欲,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中位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因此,教师通过对悬念型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进入到新的层次.再如,在对概率应用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模拟游戏,制作一个精美的转盘,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在班级里举行抽奖活动,凡是学号尾数是奇数的学生,均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抽奖的机会,当转盘停止后指针对准白色、黄色、红色和绿色区域时,分别奖励0支、1支、2支和3支铅笔”.此时,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游戏情境当中.此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转动转盘中奖的概率是多少呢?”结果学生可以发现,白色区域面积较大,不中奖的概率偏高,而绿色区域明显偏小,中奖概率实际上非常低.通过该种方式,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过程中,加深了对概率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更为活跃.

3 结语

总体来看,在问题指引下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有助于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有效弥补以往开展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而且有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更加稳固,切实增强学科教学质效.同时,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应充分理解问题指引的内涵与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对数学问题设计的水平,提高营造问题情境的质量,为“问题”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得以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绕红保.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引入[J].中华少年,2016(27):134-135.

[2]林日镜.基于问题导引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01):86.

[3]何维君.问题引导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一代,2018(1):81.

[4]王爱东.初中数学教学引入问题导学法的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24):40.

[5]黄和悦.关联与指引:初中数学问题链教学策略探索——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探索性问题”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2021(41):33-35.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初中数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