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教学的“木桶效应”

2022-07-08 09:05陈晨
现代教育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本科院校教学问题

[摘 要]大学本科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以陕甘闽3省105所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年)》为材料源,从教学经费投入、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出发探究不同本科院校类型的教学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层级化特征泛化于本科教学中,不同办学类型的高校,其享有的教学资源存在显著性差异,突出表现在教学经费投入的差异上。此外,不同院校类型在总体的办学资源、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也存在各自不同的“短板”。大学本科要实现一流教学,应认清教学中的“木桶效应”现象,力求打破现有高校系统的圈层结构,创新教师激励机制,缓解“学术棘轮”,明确办学的目标和定位,从而实现一流本科教学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投入经费;教学问题;本科院校;学术棘轮;木桶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2)03-0110-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2.03.018

2021年8月,教育部召开2021年重点工作推进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会议并提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早在2018年6月,前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成都召开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重申了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以及新时代下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不仅如此,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的重视早已上升到国家意志、国家战略的层面。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2011年,39所“985工程”高校发布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0年度)》。从2012年开始,全国本科高校都陆续发布了本校的教学质量报告,并持续到现在。因此,基于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研究也相继出现。目前学者就此研究的议题分为两类:一是从完善质量报告制度的初衷出发,对于质量报告的模式、报告内容、使用途径进行探讨;二是基于质量报告文本透视某一类型或地区的本科教育的现状、问题与特色[。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况的比较研究却鲜见,这在某种程度上既不利于全面把握教学发展态势,也无法更好地就教学问题“对症下药”,因而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及内涵都将发生变化。由于高等教育是一个有着分层和竞争的组织结构,研究型大学每年招生的比例规模的浮动总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此毛入学率增多的生源更多地存在于非研究型大学中。其中省属重点大学以及地方本科院校更是承担着本科教学的核心,是我国本科教育的中坚力量,对于实现一流本科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本科教学而言,因涉及不同办学类型的本科院校以及院校自身的文化传统,教学问题必然存在诸多的“斯芬克斯”之谜。故不同类型的本科院校,因其面临的教学问题不一,皆有各自的“长短板”,会存在“木桶效应”现象。木桶效应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会限制整个组织的水平。对于大学这一教学和学术组织更是如此,其事关教学中的“木桶效应”现象尤为值得探究。本文以陕西、甘肃和福建(以下简称陕甘闽)3省105所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为材料源,揭示并分析我国不同类型本科院校教学的“短板”,以期能够对当前的本科教学有进一步的认识与反思。

一、本科教学经费投入的差异性

“教学经费”是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量向质的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一个概念。正如学者所言,“尽管教学经费的内涵仍不清楚, 但并不影响人们在教学经费与教学质量之间建立起某种必然的联系,它担负着保障大学教学质量的时代使命”,也是衡量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的“试金石”。教育部还通过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教学经费投入的比例进行了调整, 提高了原来的比例,即A级标准由当初的25%提高到30%, C级标准由当初的20%~23%提高到25%,将教学经费的投入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报告》中的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被要求每年向社会与大众公布,并将其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下利用《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以质量报告中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万元/生)、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万元)和生师比作为教学经费投入的衡量指标,并运用SPSS.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基本情况见表1。

(一)本科教学经费投入的总体概况

如表1所示,陕甘闽3省105所高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平均资产值为1.35万元/生,最大值高达17万元/生,最小值仅为0.004万元/生;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最高值达到21 940.67 万元,最小值仅为93.60万元,其标准差最大,为4 083.97万元;生师比均值为17.56,其标准差最小,仅为2.72。

(二)本科教学经费投入的差异性检验

为探究不同院校类型的教学经费投入之差,在借鉴北京大学郭建如教授等人对院校类型的划分的基础上,将陕甘闽3省的105所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划分,其基本的院校分类情况如表2所示。因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万元/生)、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万元)以及生师比这些指标在质量报告中较为齐全,且有较强的可比性,同样采用以上教学经费指标,针对不同办学类型的院校(教育部直属、省部共建、省属重点、省属普通院校)的教学经费投入做差异性检验,从而比较不同院校类型的教学经费的差异,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F值分别为17.10 、19.05和3.06,p值均小于0.05,说明不同院校类型的教学经费投入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经LSD(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t, 最小显著性差异法)事后检验发现:在生均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变量中,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均值明显高于省部共建院校、省属重点院校和省属普通院校,高出省属普通院校的均值差为4.081万元/生。省属重点院校的生均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均差仅高于省普通院校,为0.453万元/生,低于部直属院校以及省部共建院校。就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万元)这一变量而言,部属院校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的均值分别高出省部共建本科院校、省属重点本科院校、省属普通本科院校7 929.65(万元)、7 152.45(萬元)、9 450.09(万元),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日常支出处于最低水平。结合生师比来看,部直属普通院校的生师比较之于省属重点院校以及省部共建院校相对较小,但教学经费投入却最高。通过105所高校《报告》呈现的总体数据来看,不同类型的院校教学经费投入差异较为明显,即高校教学经费投入随着院校归属级别的降低而降低,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教学经费差距较大。

二、本科教学问题症结的具体表现

为进一步揭示本科院校教学中的“木桶效应”现象,接下来从陕甘闽3省的《报告》中,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式,选取教育部直属高校3个文本(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省属重点(含省部共建)高校6个文本(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福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地方普通本科院校9个文本(西安外事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福州理工学院等),对其所面临的教学问题进行信息的提取和归纳,以便进一步窥视不同类型的本科院校其教学所面临问题的差异性。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高校办学的经费差异直接导致了教学经费的差距,进而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教师隊伍建设、课堂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教学。因院校类型不同,故不同类型的院校所具备的“长板”与“短板”情况也不一样,差异性较为明显。

首先,在办学经费上,《报告》文本在“教学问题”模块中提到的办学经费并不专指教学经费,应是学校办学和运行的总体经费。通过表4可以发现,在总体办学经费上,省属重点院校和地方普通院校都面临着办学经费的短缺,这直接导致了教学经费的短缺。省属重点高校突出的是“办学经费短缺与事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提及更多的是“学校债务负担较重,资金来源单一”。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普通高校多是专升本的新型本科院校,其办学经费主要依靠当地的财政拨款,且处于院校的初建期和转型期,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引进、教学投入和校园建设、改造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在这种情势下,院校虽有心将有限的经费用于保障教学、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却由于经费的限制而力不从心。因此,相对于省属重点高校而言,地方本科院校的债务负担更为严重,资金来源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这成为此类院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瓶颈。

其次,除了经费方面的差异,高校师资上的差异同样也成为教学质量的瓶颈。以研究型大学为代表的教育部直属院校,其享有的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以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新引进的大批海归青年学者居多。随着近年来对本科教学的重视,这类高校建立并全面落实教授主讲本科生课程制度,鼓励教授参与本科人才培养,并把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引进高端人才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情况而言,师资力量并不是制约此类院校教学发展的关键,故在教学问题模块中,此类高校鲜有提及师资与人才方面的问题。相反,根据表4可知,在省属重点院校中,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就较为强烈,并提出“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的要求。而在地方的普通本科院校中,教学所面临的师资问题并不是以研究型为主的“高层次”人才的匮乏,而是“‘双师型’(具有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效果尚不明显”。早在2015年11 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根据三部委发布的转型指导意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要达到50%,而现实情况却是该类型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源自于“985工程”“211工程”等高校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双师型”教师数量并不多,具有行业背景的专任教师比例更低,因此这也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验”现象。

再次,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在教学中较为突出。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不明确将直接影响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成效。我国高等教育是一个分层次的体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其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不同的。通过表4可知,以研究型大学为代表的教育部直属院校在面临的教学问题中却提出了“教师对本科教学投入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情况。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在研究型大学中,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学者较为关注的话题。最新的研究发现,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自我职能定位与行为选择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将近80%的教师认同自身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能或将教学作为首要职能,但从个体行为层面来看,教师的时间投入存在明显的“重研轻教”倾向。但是,在此类院校中,教师研究与教学的矛盾属于外源性的,更多的是由外部评价体系的失衡导致,而并非是高校本身的发展定位不明确。为了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步伐,不少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师的科研考核,将学术工作绩效化,由此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投入度。而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中,如表4所示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思路不够清晰”才一语中的地指出了教学与科研矛盾的内生性缘由:因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资源投入有限,且长期以来存在着课程设置老化、人才培养方式单一、与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趋同和专业设置雷同等问题,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或教学与科研相互分离等不良倾向,故长期制约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 关于本科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一)高校圈层结构同样体现在教学资源获得的差异上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具有明显的层级化特征。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5)》和相关年份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在高等教育圈层结构体系中,由里到外首先是C9 联盟加中国科学院大学,其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然后是除第一圈10所院校外的其他“985 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这些院校多为教育部直属或省部共建院校;接着是老牌本科院校,即这些院校多为省属重点院校,目前大多数拥有硕士学位授权,少数院校甚至还拥有博士学位授权;再往外扩展就是新建本科院校,即1999年以后通过创建、升格、转设或合并而来,这类院校在本科院校中数量最多;最外一圈为高职高专院校。从以上对《报告》中有关教学投入的差异性检验可知,越是处于等级化圈层结构低端的本科院校,其拥有的生均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越低。可见,高校的圈层结构并不仅是高校目标设定不同、学位点授权资格不同,还更多地体现在资源获得的差异上,尤其是办学投入的经费差距。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办学经费单一,不同归属的高校经费之间差异较大,再加上高等教育系统的层级化特征,更加剧了教学投入等各种资源的“马太效应”。因此,打破现有本科院校的分层系统、跳出原有的单一标准划分的等级制分层结构、探索多元化的办学主体路径,对于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培养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师资储备与合理流动是教学提升的基石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师资力量是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于教学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通过以上分析可发现,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中,高层次的人才储备相对较为充足,并不是困扰此类院校教学问题的关键,这源于人才流动的集群效应。传统的研究型大学因其学术声誉和资源平台的优越性而更具吸引人才的向心力,这是导致传统的研究型大学“人才济济”的基本因素。相比较之下,省属重点高校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就较为强烈,一些院校不惜花“重金”寻觅带有各种荣誉头衔的人才,甚至上演“抢人”大戰,这不仅不利于高校的学术生态发展,也会导致学术市场人才流动的失序。对于此类院校应重视外部引导,并完善教师的激励和保障制度,以高校自身的内涵和文化建设吸引“人才”。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以学术性为单一标准的 “高层次”人才并不是其所需求的,该类院校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应当加强从其他院校引入兼职教师以实现教学水平方面的交流,并且及时关注社会实践需求,从企业环境中引入兼职教师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总之,对于此类教师的培训与储备应成为该类院校的重点工作。

(三)清晰而明确的办学目标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关键在于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而本科教育质量的命脉在于教学的质量与水平。高等学校应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投入,把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同样视作学术范畴,给予同样的肯定和激励,甚至应该更加强调教学活动,给予教学创新更大的激励,通过实现教学的“双一流”继而实现大学建设的“双一流”。但教学的“双一流”并不是少数的一流,并非仅局限于以目前部属为主体的研究型大学,而是不同办学类型的高校“百花齐放”的一流。地方本科院校中的普通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有别于现有的职业技术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因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业结构并不一定紧密契合。故行业的转型与人才的培养不能划定一个固定的区域,它必定面向的是一个敞开的场域,因此这些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全方位的社会需求,不能画地为牢。在专业设置上,应改变以往同质性过强的专业,增强专业的异质性,突出专业的学科性与应用性。由于“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层次和类型”,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心骨,在课堂教学上就必须努力构建与本校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的教学模式。但对于省属重点大学而言,有不少“老牌”的本科院校,其办学定位实际上更为模糊,处于传统的研究型高校与教学型高校之间,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易造成既无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又难以撼动传统研究型大学累积的学术声誉,目前的教学改革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样制约着一流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缓减“学术棘轮”现象是助推教学投入的良剂

至于本文提及的因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教师教学投入不足现象,可用20世纪90年代吉姆斯基(Robert Zemsky)提出的 “学术棘轮”(academic ratchet)概念进行阐释。基姆斯基发现,自二战后,与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权力不断扩大,其权力范围不断拓展,他称之为“行政晶格”(administrative lattice),与之现象相映成趣的是,这一切也伴随着“学术棘轮”效应的强化,即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把其自主性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研究以及专业服务中,而用于其教学和学生咨询指导的时间却愈加减少,而从纵向的历史角度看,它呈现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导致“棘轮效应”产生的原因体现在以上所言的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其反应在教师个体层面则表现为教授对个人收益的权衡。这种收益既包括物质(如收入待遇)上的,也包含在精神层面(如学衔、声誉、个人抱负)上。不仅如此,就个体的职业展开过程而言,也存在一种“棘轮效应”,往往越是有声誉的学者所获得的各种研究资助越多,越可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研究而不是本科教学当中,形成科学研究的“马太效应”和“雪球效应”。加之“行政晶格”的影响,使得本科教师的学术权力式微,其科研与教学逐渐沦为一项完成考核与谋求晋升的任务去完成而非基于责任感、使命感的一项“志业”,并且在双方相互博弈的过程中,最大的牺牲者往往是受教育的主体即本科生的利益。故对于不同类型的本科院校,应分别找出“教学与科研矛盾”问题的根源,从教学制度、教学文化等方面为大学教师营造良好的尊教、爱教氛围,缓解“学术棘轮”现象,才是助推教学投入的良剂。

面对本科教学中的“木桶效应”现象,要求不同类型的院校不能规避自身的教学短板,应“对症下药”。在打破高校系统的圈层结构、创新教师激励机制、缓解“学术棘轮”等方面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高校也应充分利用质量报告这一工作契机,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和中心作用,营造尊教、爱教的教学工作氛围,提高教师的本科教学质量意识,固化教学质量文化,引导高校教师真正将精力投身于教书育人工作。这不仅是《报告》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1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2010-07.

[2]邹晓平.本科教学质量:高等学校如何报告?[J].高教探索,2013(02):79-83.

[3]邬大光,别敦荣,赵婷婷,等.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透视(笔谈)[J].高等教育研究,2012(02):41-57.

[4]白逸仙.走向“以學生为中心”的评估模式——以中国《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与美国NSSE为比较对象[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64-68.

[5][9][13]施林淼,刘贵松.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融合的方式、问题及对策——以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5(03):31-35.

[6]蔡文伯,张雪.西北五省区重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探析——基于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6 (05):91-98.

[7]毛建青,刘美佳,陈文博.我国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经费的支出规模与结构研究——基于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1 (06):33-47.

[8]贺能坤.大学教学经费评估反思[J].江苏高教,2010(04):19-22.

[10]陈晨.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行动逻辑——差异化的选择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20 (01):26-34.

[11]鲍威,杜嫱.冲突·独立·互补: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行为与科研表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04):107-125.

[12]吴红斌,郭建如.高等教育分层系统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困境、优势与出路——基于全国本科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02):75-82.

[15]Officer B, P-Nov V N.The Lattice and the Ratchet.[J].Business Office,1990(24):36-41.

(责任编辑:刘丽)

Research on “Barrel Effect”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Report of 105 Universities

CHEN Che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1, China)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s the backbone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The thesis uses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Report (2019-2020)” from 105 Universities in Shanxi, Gansu and Fujian three provi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problems so a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China, and through the study, it could be found that the hierarchical characteristics is clearly existed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ing resources enjoy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i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put of teaching funds.In addition,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so have different “shortcomings” in the overall resources of running school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rank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In order to achieve first-class teaching, undergraduates should recognize the phenomenon of “barrel effect” in teaching, try to break the circle structure of the existing university system, innovat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teachers, ease the “academic ratchet” and clarify the goal and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so as to realize the strategic goal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Key words: input funds; teaching problems;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cademic ratchet; barrel effect

猜你喜欢
本科院校教学问题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