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寿文化之清代织绣

2022-08-04 23:59王晓艳
收藏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团花折枝缂丝

王晓艳

《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五福”合起来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五福”中“寿”乃基础,“寿”是“五福”之首。祈盼长寿是人类普遍心理,是人类美好愿望。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寿文化,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寿文化有着漫长的产生、发展、演变历程,其内涵被不断拓展和丰富。清代时期中华寿文化已充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绣、玉器、竹雕、牙雕、木雕、瓷器、珐琅、铜器、剪纸和书画等不同质地物品中都有寿文化题材装饰。寿文化题材图案纹饰构成元素丰富,包含人物、动物、植物、山水景物和文字等多种元素,寿文化元素或单独、或组合构成或寿文化元素与其他吉祥元素组合构成寿文化题材,寄托着人们对长寿、富贵、吉祥、多子等等的美好愿景,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本文介绍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清代寿文化题材织绣文物,以期让观者领略寿文化艺术品之丰富和灿烂。

清 缂丝群仙祝寿图(图1)

图中天上云海缭绕,其左侧最上方是一位回头张望的魁星,魁星一手执笔,一手拿着墨斗,一脚独立,一脚后踢,寓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魁星右侧位置是一处仙山楼阁。在魁星下方,西王母乘鸾凤而来,手捧如意,其左右有两位举着长杆羽扇的仙婢,西王母右上方有一只飞舞的仙鹤。西王母下方、画面中间左侧有一槎,一仙婢站于槎尾摇橹,麻姑坐于槎头,槎里放满了麻姑带来的灵芝、寿桃、寿酒等寿礼。位于槎右侧的瑶台上站着福禄寿等几位神仙。在槎和瑶台的下方站着八仙和几位童子,画面下方空间内衬以山石、翠竹、灵芝、树木等,其右侧山石处长有三棵巨大树木,一棵柏树笔直朝上伸向画面右侧上方,另一棵松树和结满桃子的桃树则延伸至整幅画面中央位置,画面左侧的一处山石上蹲坐一只招财进宝的三足金蟾。图中人物服饰飘逸,饰以蝴蝶、盘长、万字纹、葫芦、团寿等吉祥、长寿纹饰。

清 缂丝献寿图(图2)

图中的寿星白发长须,额部隆起,慈眉善目,笑逐颜开,右手托着寿桃,左手拄着拐杖而立,杖高过头。其袍服上缂织仙鹤衔折枝寿桃和长寿纹,边饰有回纹、蝙蝠纹和如意云头纹等;寿星左身侧有一只探出半身、回头依偎在寿星身前的梅花鹿和一位于梅花鹿左后侧、探身依偎于寿星的童子。寿星右侧、寿星和其右后方的麻姑间夹着一只鸾凤,鸾凤仅露出头尾;寿星右后方是双手捧寿酒瓶的麻姑,麻姑仪态端庄,发髻高挽,面如满月,颈间带着项圈,下挂装饰蝙蝠纹的如意锁,长裙拖地,裙带飘动,腰上挂着一只葫芦,裙上有蝴蝶、如意云纹等纹饰;众人身后右侧是执长杆羽扇的仙婢。

清 缂丝寿星图(图3)

图中的寿星白发长须,弯背弓腰,额部隆起,慈眉善目,笑逐颜开,左手托着一折枝寿桃,右手拄着拐杖而立,杖高过头,杖首挂着葫芦和书卷;寿星身前的梅花鹿头部高高扬起,腹部盛开一朵艳丽折枝牡丹花;寿星身侧回头的童子怀中抱着宝瓶,从宝瓶中飞出的两只蝙蝠盘旋于寿星和童子头上,还有一只蝙蝠正欲从宝瓶口飞出,蝙蝠、梅花鹿和寿星三者组合形成“福禄寿”。寿星身上的袍服为蝙蝠、折枝桃花和团寿纹,团寿纹饰分内外两圈,外圈为间饰蝙蝠和折枝花卉,内圈饰团寿,袍袖边饰为勾云纹;童子袍服上纹饰是蝴蝶、竹子和花卉。寿星图适合作为对男性,尤其是男性长者,祝寿寿礼。

清 緙丝麻姑像中堂(图4)

“中堂”是悬挂于中国传统房屋厅堂正中巨幅立轴字画,因此得名。

画中麻姑和神鹿站于悬崖边,身侧峭壁,天上流云。麻姑年约十八九,顶中作髻,余发垂垂,手捧装着寿酒的宝瓶,麻姑整体形象柔美飘逸,麻姑身后的神鹿回首仰望麻姑。

麻姑,道教神话人物,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清 缂丝八仙寿联(图5)

“八仙”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尽相同,今天人们所熟知的道教八仙是指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民间有许多关于他们的神话传说,流传甚广,如八仙过海、八仙庆寿、八仙仰寿等等。

寿联上联:手拿芭蕉扇汉钟离,手持渔鼓张果老,手握阴阳版曹国舅,手握洞箫韩湘子;寿联下联:手举佛尘、肩背宝剑吕洞宾,举着花篮蓝采和,背上背着葫芦、拄着拐杖铁拐李,肩扛荷花何仙姑。此幅八仙寿联以红色为地,八仙身上的服饰颜色极其艳丽,八仙脚踩的五彩白色祥云使得整幅寿联层次清晰。

清 红缎刺绣花寿字中堂(图6)

清末,花寿字比较流行,应用于织绣、版画等材质中,织绣中有寿帐、中堂等种类。花寿字远观为长寿字,近看其笔画框架是由各种长寿题材的纹饰构成,字中有画,画中有寿。花寿字中的长寿纹饰元素十分丰富,人物、动物、植物、山水等元素俱有,不同类别元素自由组合构成一幅完整的长寿吉祥花寿字。

此副红缎刺绣花寿字中堂在红色素缎上绣楷体花寿字,寿字从整体形态来看如一只展翅仙鹤,从细节来看,此寿字又如一棵开满鲜花、结着累累桃子的寿字形桃树上站立一回首、展翅的仙鹤,桃实硕大饱满,似见其盈盈果汁,色香扑人。画面色彩艳丽,内容繁缛、层次清晰。

清末 红缎刺绣花寿联(图7)

寿联上联:大富贵亦寿考,寿联下联:长安乐宜子孙。此副对联在红色素缎上绣花体字,色彩艳丽。

“大富贵亦寿考”,典故出于唐朝大将军郭子仪。郭子仪(697 〜781),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唐大将。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中书令,后又进封汾阳王。据传说,郭子仪有八子八婿,都在朝作官,每逢郭子仪寿诞,八子八婿都到府祝寿,牙笏摆满一床。郭子仪寿高八十四岁,人们羡慕其官高位显,既长寿又子孙满堂,称颂为“大富贵亦寿考”。

清 绣花缎镶花边八团祝寿紫旗袍(图8)

此衣圆领,大襟右衽,平阔袖,直身式袍,左右开裾至腋下云纹处,领、袖、衣缘镶饰绦边三重,领、襟缀铜鎏金錾花扣六颗。

紫色缎地,饰八团祝寿纹,间饰蝴蝶和兰花。两肩和前胸、后背各有一处团花,下幅前后各有两处团花,团花外圈是由蝴蝶、折枝花卉等纹饰组成,八处团花内纹饰共同组成“郭子仪祝寿图”,此图又称“大富贵亦寿考”。前胸处团花内纹饰是郭子仪和夫人端坐于庭院中,郭子仪头戴冠帽,夫人头上带着流苏珠冠,两人身上袍服上均绣有长寿字,身后是两个手执羽扇的侍女,二人身前有两男子:一跪地拜寿,一人站立,周围衬以一角飞檐、山石、树木、花草、围栏等。其他七处团花内纹饰背景皆是在不同庭院内,人们手捧寿礼互相打着打呼,前后身下摆处的四处团花内皆是有两位男子,两肩处的团花内都是一男一女,后背团花内是四位男子,八处团花内共有十六位来为郭子仪夫妇拜寿的男子,符合郭子仪寿诞八子八婿都到府祝寿的传说。

清 砂绿色缂丝灵仙祝寿袍料(图9)

袍料圆领,大襟右衽,直身,平阔袖。此袍料以砂绿色为地,缂织仙鹤、灵芝、水仙和天竹纹饰,此纹饰寓意“灵仙祝寿”。此件砂绿色袍料配有黑色缂丝灵仙祝寿边饰和白色缂丝灵仙祝寿挽袖。

清 红缂丝仙山楼阁袍料(图10)

袍料圆领,大襟右衽,直身,平阔袖。此袍料以红色为地,其上缂织仙山楼阁纹,亭台楼阁之间桃树、翠竹等各色树木葱郁,小桥流水,空中飞翔蝙蝠、蝴蝶、飞鸟等。此件红缂丝仙山楼阁袍料配有黑色缂丝仙山楼阁边饰和白色缂丝仙山楼阁挽袖。

清 福寿双全绸挽袖(图11)

白色绸地上彩绣,挽袖中间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其上下有佛手、蝙蝠、铜钱、团寿和折枝花卉等纹饰,图案纹饰寓意“长寿富贵、福寿双全”。

挽袖,是清代特有的,为女性服装袖口边缘的装饰部件上饰各种花纹图案,多以刺绣工艺为主,图案精美、做工精致。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清初妇女装束”一章“女衫以二尺八寸为长,袖光尺二,外护袖以锦绣镶之(即挽袖。起于乾隆直流行到同光)。”挽袖使用时以线缝缀在衣服之内,带状花边环绕袖口,穿时翻卷在外。在功能上,他可以调节穿着时袖子的长短,折之于后,可起到掩而藏之的作用,并随举止而显露人前。挽袖长度伏贴衣袖,饰有图案而与领部呼应,特别具有美化、装饰服装的功能,也反映出清代女装重边饰。清代挽袖既有装饰作用,又便于拆洗,美观而实用。

清 紫色素宁绸平金福寿万民衣(图12)

圆领,对襟,平袖,四开裾,襟缀铜鎏金錾花扣五枚,前胸后背各缀一鹭鸶补子。

万民衣下幅前后各有两团花, 双肩上各有一团花,胳膊肘处各有一处团花,团花纹饰分内外两圈,外圈绣五只蝙蝠和折枝花卉,内圈是团寿,寓意“五福捧寿”。衣上绣有莫金廷、许奎、邵永、戚云兴、董奎、刘祯、王德芳、王天顺、王德盛、同顺泰、同德栈、德记号、翟振明、林明义、张培成、赵世孔、邓齐殿等名字,从名字上看,除了人名外,还有商号名称。

清 黄绸绣彩云福寿金龙袍料(图13)

袍料为圆领,大襟右衽,素明黄色绸料上绣有九条五爪金龙,前胸、后背及两肩各有一條正龙,下幅前后各有两条升龙,底襟一条升龙,间绣有十二章和长寿、团寿、龙凤纹、祥云、蝙蝠衔折枝花卉、蝙蝠衔万字符飘带、海水江崖八宝立水等,寓意“福山寿海”“福寿”之意的纹饰。

清 缂丝云龙蟒袍(图14)

圆领,大襟右衽,裾前后开,马蹄袖,缀铜鎏金錾花扣五枚。

蟒袍上有九条五爪金龙,前胸、后背及两肩各有一条正龙,下幅前后各有两条行龙,底襟一条行龙,此外,领边和左右袖端亦有龙纹。蟒袍上间饰以祥云、多种折枝吉祥花卉、蝙蝠、仙鹤、装在花篮中的寿桃、暗八仙等多种祝长寿的吉祥纹饰,下襟处是寓意“寿山福海”的海水江崖八宝立水纹。

清 青缎夔龙寿字荷包(图15)

此对青缎夔龙寿字荷包为抽绳式荷包,由一对绦绳束口,囊口被抽紧成整齐笔直的手风琴式竖抽褶,其下方荷包面料散开为扇形,肩部没有花纹,囊面中心处绣有长寿字、夔龙纹,其四周绣如意云纹和立水纹。荷包囊口内左右两侧缝有一条黄色绦绳作为挂绳,绦绳两端各缀有一颗扁平红珊瑚珠,上下绕上扎线,两条抽绳上亦缀有相同红珊瑚珠。

清代抽绳式荷包属于“官品”,主要是宫廷制作使用及赏赐,用于朝服、吉服、行服、常服、便服等腰带上,成对使用,主要为男子佩挂。

清 青缎平金铁线事事如意寿字荷包(图16)

以“寿”字作装饰,既有通体单独用“寿”字作装饰,又有与其他纹饰相配合使用的。“寿”字,形长者称“长寿”,形圆者称“圆寿”或“团寿”。

此对荷包囊面中心处绣有圆寿字,其左右两侧绣有事事如意纹,荷包边缘一周绣有浪花纹。荷包囊口内左右两侧缝有一条黄色绦绳作为挂绳,绦绳两端各缀有一颗扁平红珊瑚珠,珊瑚珠上刻有团寿纹,上下绕上扎线,两条抽绳上亦缀有相同红珊瑚珠和扎线。

清 雪青福寿三多绸(图17)

绸料雪青色,纹饰是三多纹、圆寿纹和飘带。

三多纹,又叫三果纹,清代常用的传统装饰图案,由佛手、寿桃、石榴三种果实纹样组成,寓意“多福”“多寿”“多子”,简称“三多纹”。“福寿三多”典故源自于《庄子》“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后民间以佛手谐音“福”,以桃子寓意“寿”,以石榴寓“多子”,三者组合称之为“福寿三多”或“华封三祝”,寓意“多福、多寿、多子”。

除了佛手、桃子和石榴,三多纹还有一种说法,即以荔枝代替佛手,荔枝、桃子和石榴三种果实组成“多利、多寿、多子”的美好寓意。

猜你喜欢
团花折枝缂丝
维摩诘经变中各国王子服饰上的团花纹样研究
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
——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江城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金缕衣
宋代缂丝的色彩符号与审美意趣
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梦想——从《百变团花》谈低年级美术中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