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2022-08-09 08:01徐汝飞
关键词:高压氧脑血管血肿

徐汝飞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发病前多无明显症状,部分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不清、肢体偏瘫等。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诱因之一[1-2]。目前临床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采用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力,尽快恢复神经功能等措施。高压氧是神经科疾病治疗中的常用方法,可以有效改变氧的运输方式,增大氧压梯度,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促进损伤组织修复[3-4]。本研究主要探讨高压氧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5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 例,根据术后是否进行高压氧治疗分为单纯手术组与高压氧组,各60 例。参照《高血压脑出血预防与治疗》[5]进行临床诊断。纳入标准: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确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符合手术指征均进行手术治疗者;首次急性发病者,且发病时间小于24 h;脑出血量超过30 mL;发病前无头外伤史;能够进行高压氧治疗等。排除标准:双侧脑出血者;由于动脉瘤、血液病、肿瘤或脑外伤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脑出血者;合并存在机体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术后存在严重意识障碍或是严重感染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或慢阻肺不能进行高压氧治疗者;接受过溶栓治疗等。单纯手术组中男性34 例,女性26 例,平均年龄(65.46 ± 10.25)岁;平均哥斯拉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6](6.83 ± 1.45)分。高压氧组患者男性 35例,女性25 例,平均年龄(64.72 ± 10.14)岁;平均GCS(6.73 ± 1.11)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单纯手术组患者行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术中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于发际内跨外侧裂弧形处作切口缓慢切开头皮和组织,切口呈弧形,应用磨钻钻骨孔,形成约2.5 cm骨窗,开硬脑膜分离脑组织后,露出外侧裂中段,沿侧裂额叶分离血肿。将神经内镜植入,在其指引下使用吸引器清除较大的血凝块,应用无菌温生理盐水冲洗血肿,查看术区无活动性出血后可撤出神经内镜,逐层缝合。高压氧组患者在术后72 h待病情稳定后,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为0.20~0.25 MPa,升压20 min后待氧舱内压力稳定,按照纯氧20 min、空气10 min、纯氧20 min的顺序吸入,氧流量为4 L/min,每天1次,1个疗程为7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

1.3 观察指标

①脑血管动力学指标。采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平均流速(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外周阻力(R)、临界压(critical pressure,CP)。患者平卧休息5 min 后肩部垫薄枕,头低于水平面,充分暴露颈部,经皮多普勒探头定位双侧颈总动脉,听到血流音频声后开始记录Vmean、Qmean和R,同样取压力探头以同样的方法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P。②预后评估,术后1个月采用GCS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评估患者的瘫痪肢体肌力级别。③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其中NIHSS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ADL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差。④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脑血管动力学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 Vmean、Qmean均升高,R、CP 降低,且高压氧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Vmean为平均流速;Qmean为平均血流量;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n 治疗后15.24±4.16*17.75±4.53*3.161 0.002 Vmean(cm/s)治疗前11.90±2.07 11.68±2.84 0.485 0.629治疗后9.58±0.26*7.98±0.14*41.970<0.001 Qmean(mL/s)治疗前7.02±1.38 7.13±1.69 0.391 0.697治疗后9.75±1.86*11.37±1.72*4.953<0.001 R[kPa/(s·m)]治疗前1824.54±126.23 1843.62±146.15 0.765 0.446治疗后1623.31±124.52 1521.39±114.03*4.676<0.001单纯手术组高压氧组60 60 t P CP(kPa)治疗前10.06±1.23 10.05±1.21 0.045 0.964

2.2 两组预后评估

术后1个月高压氧组患者GCS评分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同时肌力恢复效果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3。

表2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比较[n(%)]

表3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肌力恢复比较[n(%)]

2.3 NIHSS、ADL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且高压氧组低于单纯手术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高压氧组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NIHSS、ADL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NIHSS、ADL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ADL评分治疗后3个月63.28±7.37*72.46±8.83*6.182<0.001组别n单纯手术组高压氧组60 60 t P NIHSS评分治疗前22.26±2.48 22.30±2.69 0.085 0.933治疗后3个月10.63±1.73*6.57±1.61*13.307<0.001治疗前49.35±7.76 49.40±7.82 0.035 0.972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1 个月两组均有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癫痫,同时单纯手术组患者出现2 例颅内感染和5 例术后再出血。高压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单纯手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机制较为复杂。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40 万新发脑出血患者,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最常见的类型。高血压病患者由于长期持续性血压升高,脑内小动脉发生硬化,血管阻力增加,可引发脑组织代谢障碍,进而发生脑小动脉纤维样病变和脂肪玻璃样病变,并出现夹层动脉瘤,当患者因为各种外界因素血压突然升高时即可因动脉瘤破裂而引发脑出血[7-8]。

目前基层医院仍多采用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进行治疗,可快速解除颅内血凝块对神经根的压迫,降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同时由于手术兼顾了大骨瓣减压,整体手术效果较为满意。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手术器械的更新,神经内镜下进行手术的安全性更加有保障,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也较以往缩短,因此患者受到的创伤较小,并发症也随之减少。内镜下手术的视野宽阔,利于术者辨认血肿附近细小血管,发现细微出血点,可充分止血,并能在短时间内清除血块,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9]。

高压氧是神经康复领域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病情稳定后,进行高压氧治疗,将患者置于超过大气压的环境中,使其呼吸纯氧,升高患者机体内血氧分压,有效地增加脑组织的氧气供应,并确保患者脑部正常代谢速率,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多个环节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0]。高压氧可抑制缺氧性脑损伤的进程,从而缓解脑组织因血管栓塞出现的血、氧供应不足现象,加快毛细血管侧支循环形成,促进毛细血管再生,解除脑组织缺氧区缺氧状态,增加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11]。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Vmean、Qmean均升高,R、CP 降低,且高压氧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手术组。临床研究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发生后血肿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可引起脑血流的应激性减少,并引发脑血管动力学指标的异常,因此应积极给予干预,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术后评估高压氧组患者GCS评分、肌力恢复效果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同时NIHSS评分低于单纯手术组患者,ADL 评分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术后1 个月两组均有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癫痫,同时单纯手术组患者出现2 例颅内感染和5 例术后再出血,高压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单纯手术组患者。提示高压氧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压氧可增加血中含氧量,提高氧的弥散距离,增加缺血脑组织的供氧,促使出血灶周围缺血区可逆性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意识障碍患者苏醒及脑干功能的恢复[12]。

综上,高压氧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可改善脑血管动力学指标,改善预后,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高压氧脑血管血肿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