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药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22-08-11 06:46保冬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熏洗定向血栓

保冬霞

(南通市通州区中医医院妇产科,江苏南通 2264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由患者下肢血液流速缓慢,凝血因子发生紊乱,血管壁损伤,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等因素所致,如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诱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11.0%~29.0%之间[1],因此,必须重视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中医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归为“股肿”“肢肿”等范畴,认为其与气血运行不通、经络闭塞不畅等相关[2],治疗过程中应遵循“总以祛瘀为要”的原则。中药熏洗通过皮肤渗透直接吸收药物,可疏通经脉,活血化瘀。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是传统的中医药与现代医用物理技术结合的产物,集按摩、热磁及中频药物导入技术为一体,可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并可使药物离子得到定向推力,使其更好地渗入患处,改善局部微循环,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将中药熏洗与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联合使用,可加强活血化瘀效果,或可有效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选取2019 年8 月—2021 年8 月于南通市通州区中医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 例为对象,通过分组比较,探讨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均同意参与且积极配合本次治疗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手术禁忌患者;排除抵触配合研究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年龄35~65 岁,平均年龄(49.34±1.54)岁。观察组:年龄25~68 岁,平均年龄(49.36±1.5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术后常规治疗:指导患者尽早进行下肢运动训练,并给予其抗凝药物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1)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将桃红四物方贴片贴在患者下肢承山穴,使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南京鼎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DS-MF2B 型,苏食药监械(准)字2014 第2260084 号],设为仪器频率为20~30 Hz,以低频脉冲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控制在20 min 以内,每天1 次。(2)中药熏洗。组方:炙黄芪20 g、当归15 g、川芎12 g、丹参12 g、艾叶10 g、红花9 g、桂枝10 g、香附10 g。将药物浸泡30 min,之后加热至沸腾,转文火继续熬煮20 min,煎出约600 mL药液。将药液倒入套好熏洗袋的熏洗盆中,嘱患者将双下肢放于熏洗架上,围上治疗巾,熏蒸5~10 min,至皮肤微微发红,之后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使用毛巾蘸取药液,反复对下肢皮肤进行淋洗和擦拭,时间控制在10~15 min,药液温度低于35℃后停止,并对局部肌肉进行按摩放松。在此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调整熏洗架的高度。中药熏洗应在术后第2 天或第3 天开始,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而定,一般在每晚睡前进行。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0 d 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总例数×100%。(2)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7 d 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DT-578 型,湘械注准20192060002)测定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速度与股静脉血流量。(3)对比分析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7 d 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680 型,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 第2403116 号]进行检测,记录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凝血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1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出现8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8)。

2.2 两组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股静脉血流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 后,观察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情况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 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属于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微循环系统血栓类病变,主要是指在深层静脉分支系统内产生的血栓,下肢发生率远高于上肢。外科手术后恢复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是由于该阶段患者多需卧床休养,无法开展常规运动,使得下肢血液循环速度降低,从而提高了脂质、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的聚集率。国际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妇科患者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10%~30%,我国的发生率在20%左右。早期血栓形成的症状比较隐匿,对机体影响较小,一旦发生栓子脱落,则会引发肺栓塞、冠脉栓塞等多种严重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4]。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出现漏诊,作为基层医院,对该病的筛查更是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必须在手术结束后做好预防工作,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

临床在开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工作时,需先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给予其抗凝药物,并指导其术后尽早下床活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其中,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是现代物理学和传统中医中药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将药片与电极进行连接,利用电脉冲的方式加热药片,并刺激局部穴位皮肤,从而使药物的透皮性更强、吸收率更高,加之电流刺激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不仅能够发挥活血化瘀的效果,还能确保有效成分可在最短时间内被运送至远端血管[6-7]。本次治疗中所选择的穴位是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其位于腓肠肌两肌腹交界的下端,常被用于治疗小腿抽筋、痔疮等疾病,具有运化水湿、固化脾土的功效。加之该穴位于小腿中间,在电流刺激下可覆盖多数深静脉分支,因此可作为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穴位。中药熏洗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其利用药液加热后的热气熏蒸局部皮肤,达到疏通经脉、活血化瘀之功效,配合药汁淋洗擦拭和按摩,可使药效在皮肤毛孔受热张开的情况下更好地被表皮组织吸收,同时热气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吸收率进一步提升[8]。

综上所述,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并可调节静脉血流量,改善凝血指标,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熏洗定向血栓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妙用中药缓解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