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福州、厦门、泉州三地为例

2022-09-20 03:52陈春梅王圣玮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大类第三产业泉州

陈春梅 王圣玮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合理设置专业,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优化学校、专业布局,强化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科学设置专业,使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促进人才链与岗位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话题。在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三市的GDP排名前三,是影响福建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福建省内高职院校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也在福州、厦门、泉州这三个城市,因此,构建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代表的高职院校引领示范区,能够带动省内其他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福州、泉州、厦门三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为例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以期为高职专业设置的优化提供参考。

一、福州、厦门、泉州三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一)福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福州市现有16所高职院校,其中,公办高职院校10所,民办高职院校5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1所。2021年,福州市高职院校共设有296个专业点,计划招生共8545人。2021年福州市高职院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2021年福州市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从专业大类上看,2021年福州市高职院校共设置16个专业大类。以计划招生人数作为参照,电子与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计划招生人数位列前三名,招生占比分别为17.08%、13.41%和10.79%,各专业大类开设专业分别为21个、14个和9个;轻工纺织大类、新闻传播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计划招生人数位列后三名,招生占比分别为0.35%、0.6%、0.9%,各专业大类开设专业分别为1个、2个和3个。专业大类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2021年福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概况

从专业对应产业类型上看,2021年福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了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包含1个专业大类,共有8个专业,仅有2所院校设置相关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仅占比3.5%;第二产业包含7个专业大类,共有57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占比33.55%;第三产业包含8个专业大类,共有93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占比62.95%。由此可见,面向第三产业开办的专业大类数和具体相关专业数远超面向其他两大产业类型。专业对应产业类型情况见表2。

从具体专业看,2021年福州市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中计划招生人数最多的前三个专业分布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个是分布在第三产业属于财经商贸大类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9所院校共计招生252人;第二个是分布在第二产业属于土木建筑大类中的工程造价专业,6所院校共计招生210人;第三个是分布在第三产业属于电子与信息大类中的软件技术专业,5所院校共计招生200人,见表2。

(二)泉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泉州市现有12所高职院校。其中,公办高职院校6所,民办高职院校6所。2021年,泉州市高职院校共设有187个专业点,计划招生共5835人。2021年泉州市高职院校基本情况见表3。

表3 2021年泉州市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从专业大类上看,2021年泉州市高职院校共设置14个专业大类。以计划招生人数作为参照,财经商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计划招生人数位列前三名,招生占比分别为22.11%、11.87%和10.22%,各专业大类开设专业分别为17个、12个和5个;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轻工纺织大类计划招生人数位列后三名,招生占比分别为0.91%、1.37%、1.65%,各专业大类开设专业分别为3个、1个和5个。专业大类分布情况见表4。

表4 2021年泉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概况

从专业对应产业类型上看,2021年泉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仅覆盖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包含7个专业大类,共有39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占比33.76%;第三产业包含7个专业大类,共有75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占比66.24%。由此可见,泉州市高职院校面向第三产业开办的专业大类数和具体相关专业数远超第二产业。专业对应产业类型情况见表4。

从具体专业看,2021年泉州市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中计划招生人数最多的前三个专业分布在第三产业,第一个是分布在第三产业属于财经商贸大类的电子商务专业专业,7所院校共计招生204人;第二个是分布在第三产业属于财经商贸大类的市场营销专业,5所院校共计招生155人;第三个是分布在第三产业属于财经商贸大类的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2所院校共计招生150人,见表4。

(三)2021年厦门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厦门市现有9所高职院校。其中,公办高职院校2所,民办高职院校7所。2021年,厦门市高职院校共设有228个专业点,计划招生共4300人。2021年厦门市高职院校基本情况见表5。

表5 2021年厦门市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从专业大类上看,2021年厦门市高职院校共设置15个专业大类。以计划招生人数作为参照,电子与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计划招生人数位列前三名,招生占比分别为18.34%、17.13%和10.45%,各专业大类开设专业分别为13个、16个和15个;生物与化工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计划招生人数位列后三名,招生占比分别为0.89%、1.12%、1.33%,各专业大类开设专业分别为1个、3个和2个。专业大类分布情况见表6。

表6 2021年厦门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概况

从专业对应产业类型上看,2021年厦门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了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包含1个专业大类,共有2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仅占比3.5%;第二产业包含6个专业大类,共有42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占比31.68%;第三产业包含7个专业大类,共有71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占比64.82%。由此可见,厦门市高职院校面向第三产业开办的专业大类数和具体相关专业数远超其他两大产业类型。专业对应产业类型情况见表6。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以及全国热门的十大旅游城市,面向第三产业的旅游大类专业虽然开办学校高达6所,可招生人数却仅占第三产业的3.38%。

从具体专业看,2021年厦门市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中计划招生人数最多的前三个专业均分布在第三产业,第一个是电子与信息大类中的软件技术专业,7所院校共计计划招生169人;第二个是财经商贸大类中的电子商务专业,7所院校共计划招生160人;第三个是财经商贸大类中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6所院校共计划招生130人,见表6。

(四)福州、泉州、厦门三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分析

总体上看,福建省现有高职院校50所,福州、泉州、厦门三地的高职院校总数占全省的74%,这与福州、泉州、厦门三地GDP总量在福建全省所占比例成正比。福州、泉州、厦门三地共有37所高职院校,福州市拥有高职院校数量最多,共16所,最少的是厦门市,共9所。从招生规模上看,2021年福州、泉州、厦门三地共计划招生18680人,其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为福州市,共计8545人,招生人数最少的为厦门市,共计4300人。由于福州市拥有的高职院校数量将近厦门市高职院校总数的2倍之多,因此在总的招生人数上,福州市比厦门市多出近2倍。由此说明,总招生数与院校数量存在一定的合理比例。此外,福州、泉州、厦门三地高职院校,对接电子信息和数字、现代物流产业的电子信息大类和财经商贸大类的招生人数居各大类前列,而对接现代纺织服装、旅游产业和新闻媒体行业的轻工纺织大类、旅游大类和新闻传播大类的招生人数较低,远不能满足目前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从专业大类上看,福州、泉州、厦门共设置17个专业大类,占总专业大类的89.47%。开设电子与信息大类的院校最多(26所),开设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的院校最少(1所)。招生规模最大的前三个专业大类分别是财经商贸大类(52.65%)、电子信息大类(45.61%)、文化艺术大类(29.33%)。《福建统计年鉴2021》显示,在在校生人数及2020年招生规模方面,财经商贸大类人数最多,其次是电子信息大类,紧接着是教育与体育大类。而三个地市中,财经商贸和电子信息大类的招生规模基本与福建全省招生规模保持一致,但教育与体育大类的招生规模相比不足。各专业大类中开设专业数排前三的分别是:文化艺术大类,开设25个不同专业;财经商贸大类,开设24个不同专业;交通运输大类,开设21个不同专业。

从具体专业上看,福州、泉州、厦门三地共开设231个不同专业。其中,三地均有开设的专业数达到49个,而两地均有开设的专业数达到57个。开设最多的专业是电子商务专业,共有27所院校开设,其次为大数据与会计、审计专业和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专业,分别有26所和19所院校开设。开设最少的专业有:电力技术、供用电技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等专业仅有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专业仅有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开设;数字化染整技术专业仅有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开设;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环境管理与评价专业均仅有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园艺技术专业仅有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

从专业对应产业类型上看,除泉州市未有高职院校设置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之外,福州、厦门在第一、二、三产业均有设置相关专业。在计划招生数上,福州、厦门的第一产业相关专业招生人数均占当地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总和的3.5%,第二产业三地招生人数在31.68%~33.76%之间,第三产业招生人数在62.95%~66.24%之间。整体上看,福州、泉州、厦门在第二、三产业上分布的招生人数基本一致。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21》就业产业结构显示,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14.6%、32.6%、52.8%,与福州、泉州、厦门三地的招生规模相对比可以得出,第一产业的招生规模与福建第一产业的发展需求无法相匹配,第三产业的招生规模对福建目前的第三产业发展来说存在一定的人才过剩,而只有第二产业的招生规模基本上与福建第二产业的需求相一致。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21》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显示,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6.2%、46.3%、47.5%,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比正在逐年平缓增高,而第三产业的招生规模与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无法形成正比。

二、福州、厦门、泉州三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福州、厦门、泉州三地产业发展的方向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方向。通过对福州、厦门、泉州三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专业设置不适应产业结构发展需求、专业群建设的针对性不强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

根据调查数据发现,福州、泉州、厦门三地均有开设的重叠专业数达到49个,另外两地均有开设的重叠专业数达到57个,即三地中重复设置的专业数达到106个,占总开设专业数的45.89%。综观这些重复设置较多的专业,基本上分布在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文化艺术三个专业大类中,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市场相应岗位增多,如以电子与信息大类为代表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因其受市场青睐、就业前景较好,成为考生热门选择;二是一些诸如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投入成本少,专业设置存在明显扎堆现象;三是不少高职院校存在官本位心理及迎合考生心理[1]。值得注意的是,当专业设置过于重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在相关专业招生上就会存在竞争关系,相关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会存在就业竞争关系,培养学生的总量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不仅带来了就业的压力,而且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专业设置不适应产业结构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符合当地甚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否则学生毕业后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的专业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价值。目前,综观福州、泉州、厦门等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总体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分布。第三产业设置的相关专业远远超过第一、二产业,且大部分设置重复的专业也都分布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数和招生人数基本为第三产业的一半,而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数也是少得可怜,甚至有的地区高职院校并未设置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不够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没有意识到与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结合的重要性,即对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有待加强[2]。

(三)专业群建设的针对性不强

2019年,国家正式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福建省有10个专业群入选,覆盖装备制造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大类、文化艺术大类、土木建筑类、新闻传播类等。2021年,福建省启动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共立项建设58个专业群,涉及16个专业大类,其中涉及高水平专业群最多的为装备制造类、财经商贸类、电子信息类,均有7个。从专业群建设上看,目前福建省“双高计划”专业群主要对接的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数字金融等产业,而对于能够支持福建省“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旅游、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的专业群较少。此外,从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来看,专业群设置数量与当地产业群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专业群设置的特色化、针对性、区域性不强。

三、福州、厦门、泉州三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建议

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的大背景之下,解决福州、厦门、泉州三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专业设置定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盲目设置专业,扎堆开设相同专业,带来专业设置同质化和人才培养过剩的问题。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各高职院校不应盲目跟风设置专业,而是要以自身现有水平为基础,以做好产业人才需求调研为前提,将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和有选择性的教育结合起来,使专业设置从原本单一的数量增长型向专业内涵发展型转变,在打造特色专业品牌的基础上,切实增强学生的职业张力和岗位迁移能力[3]。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要做好政策引导,指导各高职院校树立“产教适切”的专业设置思路,推动本地高职院校形成错位发展、推动整体的专业结构和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结构,从而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专业建设品牌。

(二)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高职院校在开办专业前应开展多方面的调研,对专业设置的结构以及对各专业的市场需求和规模进行事先预测,并制定专业调整的动态预测机制,使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4]。要统筹设置新专业,加大力度淘汰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缺乏优势特色专业链群支撑的专业,淘汰布点过多、办学水平低的专业,淘汰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就业质量低的专业。具体来讲,依据目前福建省的产业发展特点,各高职院校要严格控制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等热门专业设置,重点建设装备制造类专业,发展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等专业,加快打造文化旅游等重点专业[5]。此外,政府部门要完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意见,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动态数据库,定期发布专业设置动态,引领各高职院校合理优化专业设置。

(三)强化专业建设资源整合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专业建设支持力度,通过出台专门引导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等,有效整合高职专业教育资源,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互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产业、行业、岗位各环节和产品衔接背后的技术链条特征[6],整合学校资源集中投入建设相关专业,提升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匹配度。学校要将专业建设作为学校整体改革的切入口,加强优质资源培育与核心指标建设,夯实师资、教材、课程、图书、实验等基础建设,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强化专业建设的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打造高水平专业。

猜你喜欢
大类第三产业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谈大类招生背景下音乐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数字
化学学科大类人才培养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